學齡前兒童智力開發只需要這幾步

2019-09-21     重慶棒棒貝貝

科學家表明,0-4歲的孩子智力開發占人類智力開發的50%,4-8歲占到了人類智力開發30%,而8-17歲只有20%。該研究成果表明:3-6歲是開發幼兒智能的黃金時期,開發智力潛能最有效,錯過該時期後再進行補救的話收效甚微,達不到好的效果。

智力開發要從小孩抓起,特別是學齡前(3-6歲)兒童。這個階段的孩子不僅是幼兒長身體、健體魄的黃金時期,而且是幼兒開發智力潛能的關鍵時期,還是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奠基時期。學齡前是兒童在幼兒園接受教育的時期,其智力發育是迅速的。這一時期的孩子,我們應該怎樣培養他們呢?貝爾機器人學齡前兒童專家李老師說道:「目前不少家長都對子女寄予極大的期望,不願意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儘量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也高度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

那麼對於3-6歲的孩子,我們應怎樣培養,開發他們的智力呢?下面總結了3-6歲學齡前兒童智力開發七步法,大家可以學習一下。

第一步:肢體平衡性的發展,有利於學齡前兒童的左右腦開發,智力開發。隨意運動的發展,學會運用正確的姿勢跑,並能聽信號改變速度和方向跑,能保持軀體平衡,學會在平行線中間或平衡木上行走。

第二步:注重學齡前兒童的言語發展。小孩要注重兒童的語言表達,讓他們學會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其語音逐漸正確,詞彙逐漸豐富,口語表達能力迅速提高。它不是用來同別人交際的,而是對自己發出的言語,有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學齡前兒童出現了出聲的自言自語,往往會在他們玩耍或是遊戲的時候,會經不住發出這些聲音,其實這是一種自我語言的表達。

第三步:對於5-6歲的孩子要特別注重他們的感覺知覺的培養,使得他們能以自己為中心辨別左右方位,對顏色的色度慢慢學會區別。培養他們對周圍世界的感覺認知。

第四步:具象事物的認知,培養孩子的形象思維和記憶力。 3歲以後兒童開始利用頭腦中的形象進行思維,形象思維是此期兒童思維的特點,如學計算時,用物體的具體形象(實物或圖形),能較好地掌握數的實際意義。此期兒童的記憶是形象記憶,他們對具體形象的東西比較注意,也容易記憶,其記憶在遊戲中或者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能得到較好的效果,而單跟他們講抽象的道理是不容易記牢的。

第五步:遊戲、學習和勞動的相互結合,有利於開發兒童智力。研究表明各種遊戲活動有利於兒童智力的發展,孩子的許多學習活動是寓於遊戲之中的。學習對於此期兒童不是主要任務,多在遊戲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學習,在壓力不大的情況下,可進行有意識地教育。學齡前兒童勞動的形式主要為自我服務性勞動,如穿脫衣服、自己吃飯等。

第六步:學齡前兒童的想像表現出一定程度的目的性和有意性,但他們的想像還處於初步發展階段,這個時期要特別注意對孩子這方面的培養。學齡前兒童其想像有以下特點:1、容易把想像與現實混淆;2、他們的想像主題容易發生變化。在貝爾機器人的搭建課堂上,我們會發現有的孩子想像力豐富,他們想到什麼就搭建什麼,比如這會他們正在用積木搭大橋,待會說不定想到了房子,然後又開始想搭房子等等這些現象,都表明了學齡前兒童想像力的豐富,他們想像的主題也容易發生變化。3、萌芽出創造想像,喜歡問問題。好奇多問是學齡前兒童的突出特點之一,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家長對於兒童的問題應耐心地,並用通俗、簡潔的語言回答。

第七步:培養孩子們穩定的注意力和觀察力。據研究表明學齡前兒童的注意處於逐步形成的階段,其穩定性差,容易分散,範圍較小,一般只注意事物外部較鮮明的特徵和動作。他們的觀察力缺乏隨意性、獨立性、細緻性,持續性和穩定性較差,易受無關刺激的干擾而轉移觀察的目標,其觀察的概括性也較差。

總之,3-6歲學齡前兒童的智力開發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當所有這些都有了很大發展,會極大的促進學齡前兒童的智力開發。在動作方面,增強孩子的協調性,鍛鍊他們的體能,磨練意志。使得學齡前兒童的手腳靈活,能用使用鉛筆書寫畫畫,能使用筷子等日常工具。在言語方面,增加他們的詞彙量,使得可以自由進行言語交際,初步掌握語法結構。能自我學習,學會閱讀,擴充知識面。在心理發展方面,培養孩子的抽象思維和具象思維,學會思考問題。從而培養他們的邏輯推理能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ewBOYm0BJleJMoPMs6B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