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悅讀丨學會在防範風險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2024-08-16     中國經濟時報

好書品鑑

——評《底線把控:中國社會發展趨勢與風險防範》

楊澤坤

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9月19日在會見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表彰大會代表時強調,堅持從黨和國家大局出發看問題、想問題,清醒看到存在的困難和面臨的挑戰,堅決打好防範和管控重大風險攻堅戰。

楊宜勇、李璐等共同編著的《底線把控:中國社會發展趨勢與風險防範》由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該書提出,要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之路,善於把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轉化為社會治理優勢,聚焦高質量發展,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的順利實現。

01

堅持底線思維,做好居安思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底線思維,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準備。一是應對國際環境複雜多變的需要。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各種風險和挑戰層出不窮。在這種背景下,只有時刻保持警覺,預見到可能出現的危機,才能確保國家的安全和穩定。二是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只有在和平安定的環境中,才能確保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三是增強個人和組織的適應能力。在快速變化的時代背景下,個人和組織需要具備較強的適應能力。居安思危、堅持底線思維的思想可以幫助我們時刻保持警覺、不斷學習和進步,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

為此,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一部分,我們必須通過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共同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同時,要加強自身建設,提高國際競爭力。必須推進社會公平正義,包括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促進教育公平、保障勞動者權益等。通過這些措施,可以減少社會焦慮,為社會的穩定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必須加強自然災害防治,其中,包括加強預警體系建設、提高應急救援能力、加強災後恢復重建等。通過這些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自然災害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威脅。必須增強個人和組織的危機意識,為了增強個人和組織的適應能力,需要加強宣傳教育、提高應對能力、加強組織建設等。通過這些措施,可以使個人和組織在面對危機時更加從容應對,減少損失。

02

堅持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一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高質量發展以人民為中心,致力於提升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要求我們在發展中注重質量的提升,不斷優化經濟結構,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通過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可以更好地滿足人民在物質、文化、環境等方面的需求。二是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強調質量第一、效益優先,通過創新驅動、優化結構、轉換動力等方式,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高質量發展作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可以推動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有助於增強經濟的內生動力,提升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三是提升國際競爭力。在全球經濟競爭中,高質量發展是我國應對國際競爭壓力的關鍵。只有不斷提高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才能在國際市場上贏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和話語權。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高質量發展有助於提升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通過提高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可以推動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向高端攀升。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實施路徑具體包括:必須持續加強創新驅動。加強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等各方面的創新,提高創新能力和水平,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支撐。必須持續加快轉型升級。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培育新興產業和業態,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必須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簡化審批流程,降低企業成本,提高政府服務效率,為企業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必須持續推進綠色發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

03

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雙豐收

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是國家的兩大基石,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一方面,經濟發展為社會穩定提供了物質基礎,只有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才能為社會穩定提供堅實的保障;另一方面,社會穩定是經濟發展的前提,只有在穩定的社會環境中,經濟才能持續健康發展。

實現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雙豐收,我們必須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要優化經濟結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要加強創新驅動,推動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為經濟發展提供強大動力。二是加強社會治理創新,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要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加強基層治理和社區建設,提高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要加強法治建設,保障人民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要加強社會誠信體系建設,提高社會誠信水平,為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三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強社會凝聚力。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加強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提高公共服務水平;要加強文化建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四是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要加強與其他國家的經貿合作,推動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要加強文化交流與互鑒,增進相互理解和友誼;要加強在應對氣候變化、反恐等方面的合作,共同維護全球和平與穩定。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傑出青年學者、中國人民大學數字人文研究院研究員)

總 監製丨王 輝車海剛

監製丨李丕光王彧 劉衛民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谷 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eefc661be1fe1f1722b06fdb2ab9b2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