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強少年孫策平定江東,他的「知行合一」理念早王陽明1000年

2023-06-04     這才是戰爭

原標題:三國最強少年孫策平定江東,他的「知行合一」理念早王陽明1000年

三國時代的孫策到底有多厲害?可以毫不誇張說,若不是他早年遇刺,恐怕就沒有後來三國群雄的事了,曹操、劉備這些角色,很可能就沒有他們的歷史表演舞台了。

孫策是一個絕世天才,他的戰略眼光,以及執行戰略的能力,具備了統一天下的可能。他用人生短短的幾年,就打下了東吳厚重的基業,堪稱天才少年最強創業史。

孫策被推上舞台,是他17歲時。那年父親孫堅不幸戰死,孫策堅定繼承父親的事業,張紘是孫策最重要的文臣。《三國志》有記載孫策和他的一段對話,孫表露了宏偉的戰略規劃,對話時孫必定不到20歲,關鍵這個戰略規劃被一步步兌現了,事後再看,形容孫策是絕世天才不是誇張。

用白話翻譯那段對話,可以說是孫策創業史步步為營的計劃:

第一,找袁術拿回父親的兵。

第二,舅舅吳景在丹陽,和他會合。

第三,打下更多江東地盤,創建自己基本盤。

第四,父親死在劉表、黃祖手裡,必報仇。

第五,成為東漢朝廷外藩。這點被張紘點破,要建立自己政權,公開只能說「匡輔漢室」,道義上的要有制高點。其實後來魯肅「榻上對」,不過孫策這個戰略規劃的翻版。

我們來看孫策如何一步步實現自己的策略目標。

孫堅生前因為和袁術結成同盟,所以死後他的大部分部隊被袁術收編。同時,孫堅的侄子孫賁也繼承了孫堅的官職——豫州刺史,也掌握了一小部分部隊。

但是為人狡詐的袁術哪會如何豪爽交還部隊,他很敷衍說:你舅舅吳景現在是丹陽太守,你堂兄孫賁是丹陽都尉,要兵還不容易嗎?讓他們幫你招!

孫策當年也沒有辦法,畢竟剛到江湖,和袁術不是一個級別。估計孫策的確去找了他舅舅和孫賁,但是很可能孫賁也有些私心,反正孫策也沒有順利組織起自己的部隊。

孫策第二次再來找袁術,但是他此次有策略,隱藏了自己的野心,裝出為袁術赴湯蹈火的樣子,也就是說願意做袁的手下。這和以前父親和袁是同盟關係是變了性質。這樣袁術沒有理由不接納袁術了。

雖然一直依附於袁術,但是孫策一直尋找自組建部隊的機會。恰逢舅舅吳景和堂兄孫賁遭遇了劉繇暗算,本來劉繇是朝廷任命的揚州刺史,但是被吳景、孫賁想投機,就迎接他到曲阿上班。未料劉繇卻暗中勾結江東的士族豪門,因為孫策曾被派去攻打廬江,殺了江東的士族豪門陸家不少人,劉繇藉機放大矛盾聯手江東豪門,逼迫吳景和孫賁趕離開丹陽。

孫策藉機表態:我要三萬兵攻打丹陽,以佐明使君匡濟漢室。

袁術當時分析,劉繇據曲阿,王朗在會稽,他們都是孫家攻打丹陽的敵人,孫策恐怕打不下來。所以表面痛快答應孫策請求。

但孫策卻成功了!他利用了吳景、孫賁勢力,打敗了劉繇拿下丹陽郡。

拿下了丹陽就可以脫離袁術嗎?顯然太早了!

孫策首先分析到問題是:如果要繼續打下整個江東,顯然需要一個根據地,自然是丹陽。但如果立刻和袁術翻臉,就要面臨多個敵人,宏偉目標很可能被扼殺。還必須依靠袁術的力量。

處理這個問題,孫策顯示了大度:果斷把丹陽交給了袁術,也算是取信於袁術,讓後勤線有保證。這等於把丹陽地盤上仍然抵抗孫的敵人太史慈和祖郎等交給袁術去對付,也是給自己減壓的策略。

其實,孫策更大的一個困難是,江東地頭蛇還沒有被征服,劉繇只一個形式上的官員,江東真正的統治力是各地的士族、占山為王的山大王。所以,征服江東,是征服江東人的過程。

如果說孫策征服江東第一個成功因素是用丹陽穩住了袁術,那麼第二個成功的關鍵因,是對江東吳郡和會稽郡的敵對關係進行了縝密分析、推演,在這個基礎上採取了分化拉攏、各個擊破的策略,最後真正實現了對整個江東的控制。整個過程幾乎如走鋼絲,一個失誤,就可能就絞殺。

此時,孫堅的原部將朱治占領了吳郡縣城,趕走了太守許貢。那麼,孫策直接去吳郡會合還是先攻打會稽郡,這又是孫策要做的一道選擇題。

吳郡統治者其實是「吳四姓」:顧、陸、朱、張,其中的陸氏跟孫策仇恨很深,孫策攻打廬江時殺害陸家不少。士族之外,吳郡還有類似土匪的勢力,分別是當時湖州的嚴白虎、鄒他、錢銅,嘉興王晟,餘杭許昭等等,起碼都有幾千人。

會稽也有四大姓,即會稽四姓——周、盛、魏、虞。會稽周氏本來就是孫氏的世仇,此家族有深厚的軍事背景。周氏三兄弟周昕、周昂、周喁是袁紹、曹操集團的幹將,先有周喁和孫堅爭奪豫州之戰,接著周喁、周昂又和孫賁搶奪九江大戰,後來吳景、孫賁又在丹陽趕跑了周昕。周氏早已對孫氏恨之入骨。

孫策分析:首先,會稽的反抗能力要明顯大於吳郡,吳郡的嚴白虎是地方土匪,沒有多少大戰經驗和大志向,已經有朱治在牽制他們。如果先去吳縣,吳四姓和嚴白虎必然反抗,關鍵會稽郡反抗力量也會全力支援,他們會擰成一個力量。

但是,反過來先攻打會稽,嚴白虎等人和吳四姓多會見死不救,繼續坐觀,他們是弱者。

面對多股敵人,實施各個擊破的策略非常有用。

後面平定江東過程真如孫策所分析。他渡過錢塘江先攻打會稽,周昕帶領的軍事力量反抗非常強烈,經過殘酷的戰鬥後,孫策斬殺了周昕,太守王朗棄城逃跑。

會稽的確是最難啃的硬骨頭,平定吳郡就輕鬆多了,錢銅、王晟、嚴白虎等反抗者輕鬆被瓦解。

同樣,孫策對於這些地方士族也各個擊破,區別對待。對於反抗激烈的,堅決屠殺消滅,能拉攏的則為我所用。

其中,吳四姓很多子弟在利益面前,放棄仇恨,做了東吳的官員。雖然會稽的周的勢力被孫幾乎屠殺乾淨了,但是會稽的盛、魏、虞和孫家沒有太深的仇恨,魏氏和虞氏的代表人物魏騰和虞翻均被孫任命為功曹,地位非常重要,明顯屬於重用,孫策昭示懷柔的一面。

197年,袁術稱帝。孫策藉機正式脫離袁術自立,並於次年驅趕袁術的丹陽太守袁胤。孫還討伐最後兩個勁敵——太史慈和祖郎,打敗他們,拿下丹陽郡,此時孫策平定全部江東之地,東吳基本盤有了。

200 年初,孫策擊敗黃祖,也算是為父報仇了。

可惜正當孫策進兵曹操時途中,獨自打獵,被許貢的賓客刺殺,25歲的絕世天才隕落。

然後,三國群雄才有機會登上歷史舞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eef36853d7d53e689d5a2298c149b7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