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毛澤東軍事思想訓練敵軍,19年後凍死街頭,全身只剩30塊錢

2023-12-20     這才是戰爭

原標題:他用毛澤東軍事思想訓練敵軍,19年後凍死街頭,全身只剩30塊錢

對敵軍的研究越深入,就越感受到敵軍的厲害。現在,我對韓國建國時期軍隊的評價是:人盡其才。

二戰結束,日本戰敗,朝鮮迎來解放。無論是北韓還是南韓,日本和中國都為其培養了大量的軍事人才。其中,雲南講武堂1919年與葉劍英同期畢業的騎兵科第一名李范奭是韓國軍事界的佼佼者。他身上的標籤很多,包括且不限於朝鮮獨立運動元老、抗日名將、光復軍參謀長、韓國首任總理兼國防部長官、族青系創始人、韓國柔道運動重要推廣者等。

李范奭

李范奭任韓國國防部長官的時間並不長(6個月),卻深深留下了自己的烙印,是韓軍邁向現代化、規範化、科學化軍隊的重要推動者,當然最關鍵的作用是讓韓軍繼承了光復軍的法統地位,取得了正統性。

很讓我感興趣的一件事就是,他就任韓國國防部長官後就力排眾議,力主在國防部設置政勛局。李范奭要成立的政勛局和台灣偽軍的政勛部門並不一樣,反而類似於解放軍的政治部。他這個主意剛提出的時候,韓軍內部是反對聲一片啊,國軍怎麼能和共軍一樣呢?但都被他說服或強力壓了下去。

從李范奭的個人經歷看,他打過蘇俄內戰,理論上講應該在那個時候就和朝鮮早期的共產黨人有交集,後來他從光復軍參謀長改任副參謀長兼2支隊支隊長的時候,他的2支隊活動範圍是陝西、山西、河南等地,和八路軍必然有相當交集,估計應該是這個時候我軍的政治工作給他帶來感悟,讓他深刻認識到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性。

多年後韓軍評價,李長官創建的政勛軍官制度在韓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既然國防部設置了政勛局,陸軍自然不能落後,韓國陸軍也設置了政勛監。韓戰爆發的時候,政勛監是大領文龍彩,但文龍彩的任職時間不長,長期由文履禎代理。

文履禎

文履禎沒什麼名氣,實際上在韓軍初期,文履禎是個重量級人物。他是奉天軍官學校第5期畢業生(1937年),他的同學有丁一權、金白一、金錫范、申賢俊、金洪俊、尹春根、宋錫夏、崔京萬、文龍彩、金一煥。偽滿洲國軍派中比他們資格更老的只有第4期的金應祚和當過教官的元容德。

這幫老資格也得按資論輩呀,總不能平起平坐吧。韓軍軍番的排名其實就是他們按資論輩的排名,在眾多偽滿洲國軍中,丁一權「丁大哥」自然是老大,軍番10005號,偽滿洲國軍派第一人,10006號是原日軍楊國鎮,10007號就是文履禎。地位很明顯,偽滿洲國軍派第二人。

我們都知道,韓戰時有很多游擊隊,有北邊也有南邊的。無論是搞游擊隊還是對付游擊隊,在中國待過的那幫人可比原日軍有本事多了。韓軍中唯一一個汪偽軍李成佳(我估計他應該是軍統在汪偽的潛伏特工,而不是被軍統策反,因為見後文),韓軍肅軍時,他的部隊是被大大表揚的,因為他的部隊里沒「赤色分子」,這哥們對進他部隊的人用軍統的那一套辦法進行甄別,韓國左翼人員在他那混不過去。而原國民黨軍上校崔德新更狠,清剿南勞黨游擊隊的時候,直接用上了藍衣社別動隊在中央蘇區、大別山蘇區那一套,搞得民怨沸騰,師團長也因此被撤了。

這是對付南勞黨。而韓軍自己搞游擊隊呢,也得看這幫從中國回來的人。比如游擊司令部司令就是原國民黨軍上校,下面的骨幹要麼是原偽滿洲國軍,要麼是原國民黨軍。

其中文履禎就相當有特色。文履禎是偽滿洲國軍出身,在奉天軍官學校畢業後和丁一權等人一樣分到了間島特設隊,是專門和游擊隊作戰的,朝鮮人的游擊隊、東北抗聯的游擊隊,也和八路軍作戰過,對付游擊戰的作戰經驗是相當豐富。日軍投降的時候他是偽滿洲國軍第7團的上尉連長,蘇軍解除他們的武裝後,他就回了韓國,是軍事英語學校第1期畢業生,理論上在韓軍中前途輝煌。

但文履禎的脾氣非常之暴躁,這種脾氣自然容易得罪人,逐漸被排除出偽滿洲國軍派的核心圈,到韓戰爆發都只是個少領,連白仁燁這種後輩都在軍銜官階上超過了他。

韓戰中的韓軍學生兵

但這哥們其實還是有點料的。1950年8月15日,文履禎在大邱創立了「慶尚北道學徒救國隊」,招了一群還只是中學生的學生兵,這就是韓軍第8150部隊。8月20日,部隊獲得韓軍正式編制,為韓國陸軍獨立第3游擊隊。

韓戰初期,韓軍搞出來的游擊隊都是設想投入敵後作戰的,一幫學生娃娃怎麼去敵後作戰啊?文履禎有辦法,他按照八路軍那一套訓練這幫學生,教什麼?教毛澤東軍事思想。重點就是學習毛澤東提出的游擊戰16字方針——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在文履禎看來,你們東搞一支游擊隊,西搞一支游擊隊,沒用。游擊戰怎麼打?就是得學中共的八路軍。學16字方針,學八路軍的戰術。所以這幫韓國學生穿的是人民軍軍裝,用人民軍的武器進行訓練。

那效果怎麼樣呢?要我說啊,戰績很一般,但訓練效果非常好。

因為這些學生就進行了10來天的訓練就投入了戰鬥(9月底正式訓練,10月10日投入戰鬥),而戰鬥情況呢,並不差。他們要對付的並不是南勞黨的游擊隊,而是撤退的人民軍殘兵,這些人民軍雖然正在潰逃,畢竟是精銳。

12月,這幫學生兵來到太白山脈五台山一帶(此時的番號是韓國陸軍東海岸警備司令部第1警備大隊,別稱正元部隊)。20日,當地韓國村民向他們報告,有人民軍殘兵躲在五台山里。這幫學生兵興沖沖地就開始了清剿行動。一開始非常順利,和落單的人民軍殘兵打了好幾仗,接連獲勝,士氣大振。

可這幫學生兵沒想到的是,此時的五台山里躲著的是一支人民軍殘兵里的大部隊。這幫北韓人火了,被一群小兔崽子攆著打,是可忍孰不可忍。於是這支人民軍殘部反過來襲擊了這幫學生兵,一仗下來,學生兵被打散了,大隊部、直屬中隊和下面的戰鬥中隊失散了。

然而北韓人一不做二不休,反過來對這幫學生兵進行清剿。在部隊在深山中被打散,互相失去聯絡、失去補給的情況下。這幫學生就用一個口訣——敵進我退,也不追也不擾也不打,就是和人民軍在山裡捉迷藏,和人民軍殘部周旋了足足20多天。這支人民軍殘部愣是沒能抓住這幫學生。

1951年1月初,這幫學生順利逃出五台山,幾乎全員在蔚珍郡近南面蘆音小學會合。得知消息,韓軍大喜,韓國陸軍本部正式授予他們軍番(即正式獲得軍籍,以前是沒軍籍的),整編為韓軍第1警備大隊。

1月中旬,這幫學生兵跟隨韓軍北進。2月3日,進至三陟郡下長面黃池裡,碰到一群北韓難民,混在裡面的朝鮮特工騙他們說附近沒有人民軍,學生兵遂決定連夜行軍繼續北進。其實附近山中藏著一支人民軍殘兵,聽聞線報只是一群學生兵,於是決定襲擊他們搶奪武器彈藥和補給。

人民軍殘兵在學生兵北進道路上設下了埋伏,這幫學生兵果然一頭撞了進去,在第一輪打擊中就有14人陣亡,包括1名排長。短暫的驚慌後,學生兵很快鎮定下來,對人民軍殘部發起決死衝鋒,雙方迅速進入肉搏戰,人多勢眾的學生們很快占據上風(300對30),反敗為勝。

之後,這幫學生兵的任務改為清剿南勞黨游擊隊。當戰線穩定下來,韓軍可以騰出手對付南勞黨游擊隊後,原來威風凜凜的南部軍被打得落花流水,在這一系列的戰鬥,有一支大放異彩的部隊就是第18戰鬥警察大隊,大隊長是原八路軍車一赫。車一赫以前就介紹過了,南部軍那點游擊戰術,在車一赫這個保衛過彭德懷的老八路面前,就是小兒科了。

而在韓國最出名的原八路軍,就是他了。順便介紹一下韓國的原八路軍情況,韓軍中原八路軍很少,也沒啥具體資料,現在能夠查到的是在濟州島的南勞黨游擊隊中有相當數量的原八路軍,主要充當教官,教授八路軍的游擊戰術。後來在韓軍的鎮壓下幾乎沒有倖存者。其實當過八路軍的韓國人和原日軍、偽滿洲國軍、國民黨軍一樣,大部分人回韓國並沒有選擇繼續從軍、從警,而是回歸普通人的生活,至於在戰爭中有沒有被徵召入伍,那誰也搞不清了。除了車一赫,原八路軍中最知名的是一個音樂家,其他基本都是普通人。

正如我前面所說,文履禎用毛澤東軍事思想訓練出來的學生兵,戰績一般,但效果很好。打仗少,戰績當然一般啦。可是一幫平均年齡不到17歲的學生(最大的18歲,最小的15歲,原本還有大量14歲的,1950年12月前全部送回家了),只訓練了那麼點時間,就能和人民軍的精兵周旋,這是個了不起的成績。韓戰中美軍也有大量17歲的士兵,而這幫士兵正是美軍中最丟人現眼的一群人。這幫韓國小子很厲害呢。

文履禎能把一幫學生調教成這個水平,當然是人才。

但是正如前面所說,文履禎的脾氣差得一塌糊塗,人緣自然也差得一塌糊塗。戰爭時期還馬馬虎虎升了一級,當上了中領。但戰爭一結束,沒人待見他。1959年,文履禎——這個原本應該是偽滿洲國軍派的2號人物,以中領軍銜編入預備役。離開軍隊後,他這種性格脾氣在社會上更混不下去,窮困潦倒。1969年,首爾的警察發現文履禎凍僵在街頭,緊急送醫已無力回天,凍死時全身只有一枚印章和30韓元。他的死一度成為韓國報紙的頭條新聞,標題就叫《凍死街頭的軍番7號》。

本文作者: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8345a81e43f1406eae02778cc1165a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