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國家醫保談判首日「眾生相」:162種藥品上場參與競價,誰能笑著走出來

2024-10-27     華夏時報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楊燕 北京報道

一年一度的國家醫保談判「大考」又一次如約而至。

10月27日上午8時左右,聚集在全國人大會議中心門口的第一批藥企談判代表開始進場,自此拉響了2024年全國醫保談判的序曲。

(攝影:楊燕)

今年是非常平常的一年,2024年已經是國家醫保談判活動(下稱「國談」)常態化開展以來的第7個年頭,相關的規則和條款逐步細化後趨於完善,甚至此前醫保局就已經與通過專家評審的醫藥企業進行了預談判。

今年也是不平常的一年,對於醫保基金缺口的擔憂,對於醫保談判綜合審評過評率或許不足50%的討論,對於參選藥品創新維度的考量,都跟國談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令從業者焦心的上述議題,正等待從這次的國談結果中窺得些許謎底。

此外,又一批創新藥在醫保基金的「門外」嗷嗷待哺,從目前公開信息可知,除了四款CAR-T產品齊聚新一輪國家醫保談判外,恆瑞醫藥、人福醫藥、科倫藥業、迪哲醫藥、康方醫藥等多家創新藥企業都將帶來他們近兩年獲批的新藥產品。

價格之外,大家還關注什麼

國談作為我國醫保基金戰略購買的「敲門磚」,對於眾多藥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現場有企業從業者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早在前一天就有多家企業過來踩點了。」

現場看到的景象同樣如此,和往年一樣,早上八點半和下午兩點半過後,參與國談的醫藥企業談判代表悉數進場,外圍三三兩兩站著一些等待同事和互相交流的其他藥企人員。

國談首日談判藥品品種大多不會太熱門,大多集中在常見病、慢病等領域,在面對記者詢問此次談判的藥品領域時,多家企業從業者提到自家藥品屬於「降血脂」「抗病毒」「營養」類的,有企業提到自家有一款罕見病類用藥同樣會在當天下午進行談判。

據觀察,首日參與的談判名單中,大眾耳熟能詳的名字並不少,其中外企有默沙東、拜耳、歐加隆、賽諾菲、諾華等,國內創新藥則包含了江蘇恆瑞醫藥、百奧泰武漢遠大醫藥、信達生物、四川科倫、雲頂新耀等,宜昌人福上午和下午均有談判藥品在列。

醫藥企業對待國談的態度也變得淡然很多,和往年諸多大佬帶隊的壯觀景象不同的是,今年在國家會議中心大門外排隊進場的隊伍中,大家熟悉的「大佬」身影少了很多,往年塞滿整條馬路兩側的G18商務車身影也顯得稀稀落落,甚至有不少談判代表隨身拉著行李箱。其中一位告訴本報記者,此次企業只有一款產品參與談判,當天談完後她和同事就會立刻返回工作所在城市。

歷經7年的常態化談判過程,國談已經成為醫藥行業每年必過的一關,從業者關心的也不只是價格。

一位藥企的談判代表對記者提到,相比於仿製藥,國談中創新藥的價格壓力可能相對較小,企業要能通過數據向醫保局證明產品的創新性和臨床價值。更重要的是,創新藥進入國家藥品目錄後在各地醫院的藥事會上通過率較高,如果沒有國家醫保談判,直接去和醫院藥事會談,那標準可能更亂更不科學。

這位醫藥從業者同樣提到,當前很多醫院對於未進入國家醫保目錄的新藥根本就不會放進藥事會討論事項中。

(來源:醫藥魔方)

作為中國創新藥最大的「買單方」,醫保目錄談判的規則變的越來越科學化和精細化,對於創新藥的價值定價來說無疑是最重要的標杆。

另一位傳統藥企的談判代表則表示,自家參與談判的品種屬於仿製藥,如果參照物選的是一些相對成熟的、上市時間比較久的品牌,那基本預示著談判的時候價格壓力比較大。但就產品特性而言,不進醫保基本意味著放棄市場,公司高管往往更想保結果而非價格。

162種藥品同場「大考」

國談歷來有「靈魂砍價」之稱,在過往的談判現場,雙方談判狀況過於膠著因此超時,企業代表多次外出打電話請示上級的畫面屢見不鮮。

然而在此次國談首日,面對在場記者詢問談判是否順利以及用時多久的問題時,上午大家的回答頗為一致,幾乎都卡在半個小時左右,從各家離場情況來看,也未發現類似此前「一拖再拖」的情況。下午談判情況則更為膠著,各家藥企離場間隔時間明顯被拉長。

隨著近年創新產品上市加速,醫保局建立了每年一調的目錄動態調整機制。數據顯示,5年內新上市的藥品在當年目錄新增藥品中的占比,從2019年的32%提高到2023年的97.6%。新藥從獲批上市到進入目錄的時間,從原來的5年多縮短到現在的一年多,80%的新藥能夠在上市之後的兩年內進入醫保藥品目錄。2023年有57個品種實現了當年獲批,當年納入目錄。

國家醫療保障局醫療保障事業管理中心副主任隆學文此前曾表示,經過6輪的調整,國家醫保局已經累計將744個藥品新增進入醫保目錄。通過談判進入目錄的藥品,大部分都是近年來新上市的臨床價值較高的藥品。2017年以前,醫保目錄當中沒有一個腫瘤的靶向用藥,2023年版目錄當中已經有74個腫瘤的靶向藥物,其中很多治療領域實現了不同代際的靶向藥物選擇的多樣化。

顯然,國談將繼續在支持醫藥創新方向發揮作用。此次國談定於10月27日—30日在北京開展,預計11月公布調整結果,新版藥品目錄將於2025年1月1日起實施。

公開信息顯示,今年共有445個藥品通過形式審查,其中目錄外249個,目錄內196個。經過形式審查、專家評審、結果確認等過程,最終共有162個通用名藥品確認參加談判或競價。

目前已上市的6款CAR-T藥物中,有4款價格在百萬級的產品此次均通過了國家醫保談判目錄的初審階段,成為此次行業關注的重點,此外,多款當年上市的重磅藥品同樣在醫保基金門外躍躍欲試。

不可否認的是,在醫藥創新的產業鏈上,醫保支付始終扮演著一個重要的支持角色,對於促進研發、生產、應用各環節間的價值傳遞起著決定性的引導作用。

見習編輯:姜雨晴 主編:陳岩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e989d95c81f53dd1e41f853183c91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