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帝股份上市首日被融券做空,市場應關注什麼?

2023-09-20     皮海洲

原標題:金帝股份上市首日被融券做空,市場應關注什麼?

今年9月1日上市的金帝股份,如今上市已超過了兩周的時間。作為一家主板上市的股票,公司本身並沒有太多的閃光點。雖然上市首日的漲幅超過100%,但總體說來也沒有多少突出的表現。但上市兩周後仍然能成為市場的焦點,顯然與該股上市首日被自己人做空有關。畢竟近期,限售股該不該成為融券標的的問題,一直受到市場的關注。而金帝股份就處在這個風口之上。

新股上市首日被「自己人」做空,這種情況在A股市場較為少見。之所以「少見」,其實也不是不想做空,而是沒有做空的籌碼。畢竟新股上市之初,上市公司自己人的持股都是鎖定的,自己人想做空也做空不了。實際上,面對新股上市首日的暴炒,很多自己人都是想做空的。

但自己人在新股上市首日做空的願望在金帝股份的身上實現了。金帝股份的自己人除了持有公司的原始股之外,在金帝股份新股發行之時,公司高管及核心員工以設立專項資管計劃的方式,參與了本公司股票發行的戰略配售,最終獲得470.09萬股戰略投資者持股,其限售期為12個月。不過,根據現行的融資融券政策,戰略投資者的持股,在新股上市首日即可作為融券標的借出。雖然自己不能直接賣出,但卻可以轉借給他人賣出。於是這就有了金帝股份新股上市首日遭遇融券做空,甚至是被自己人做空的事情發生。

如何看待金帝股份上市首日被融券做空這一事件?從輿論來看,很多人都在強調融券的積極意義,認為融資融券有利於促進市場多空平衡,認為融券不會打壓股價,在目前市場融券規模不大的情況下,不會成為做空市場的力量。而戰略投資者持股成為融券標的,解決了新股上市「無券可融」的局面。

其實,就上述諸多觀點本身來說,無疑是正確的。以金帝股份上市首日的表現來看,該股發行價21.77元,上市當天開盤價39.90元,高開18.13元,漲幅高達83.28%,而盤中股價最高達到了61.00元,較發行價上漲了180.20%。面對該股上市首日的暴炒,上市首日的融券做空,無疑是很有必要的,這有利於抑制該股的過度炒作,促進該股的多空平衡。因此,面對該股上市首日的炒作,即便有更多的融券也是應該的。該股當天收盤價48.27元,較發行價上漲121.73%。因此,可以認為,該股上市首日的融券做空,對該股走勢的影響其實並不大。

但這顯然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在金帝股份上市首日融券做空的問題上,並不是該不該被融券做空的問題,或者是融券對股價的影響有多大的問題。而是金帝股份上市首日的融券來自哪裡的問題。或者說,作為金帝股份戰略投資者的金帝股份資管計劃1號、金帝股份資管計劃2號,它們的持股該不該被借出,成為融券的標的。因為作為戰略投資者,金帝股份資管計劃1號、金帝股份資管計劃2號的持股都有12個月的限售期。既然是限售股,那麼在12個月的限售期內就不該在市場上流通。如今,這些限售股通過借出的方式在市場上流通了,這還是限售股麼?

當然,金帝股份資管計劃1號、金帝股份資管計劃2號這兩款資管計劃的操作本身並沒有錯,它們的操作是符合當下的政策規定的。因此,在限售股成為融資標的的問題上,錯的是現行的某些政策規定。雖然政策的初衷或許是好的,是為了解決新股上市無券可融的問題,但解決問題不能採取違規甚至是違法的方式。讓限售股成為融券標的,這不是制度創新,而是違規違法,畢竟《證券法》明確規定,依法發行的證券,《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和其他法律對其轉讓期限有限制性規定的,在限定的期限內不得轉讓。

因此,為了維護法律的尊嚴,同時也為了讓A股市場成為一個依法辦事的市場,在限售股成為融資標的的問題上,現行的一些政策規定有必要糾錯,應叫停限售股成為融資標的。決不能讓金帝股份上市首日被自己人限售股融券做空的事情在A股市場上重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e8f5044a0285093e67615969c358e44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