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網絡公開版(JAMA Network Open)上的一項研究發現了一個令人擔憂問題,即與未感染愛滋病毒的女性相比,感染愛滋病毒的女性患乳腺癌後的輔助化療效果欠佳。
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細胞在多種致癌因子作用下,發生增殖失控的現象。疾病早期常表現為乳房腫塊、乳頭溢液、腋窩淋巴結腫大等症狀,晚期可因癌細胞發生遠處轉移,出現多器官病變,直接威脅患者的生命。乳腺癌常被稱為「粉紅殺手」,其發病率位居女性惡性腫瘤的首位,男性乳腺癌較為少見。
現在由於抗病毒療法(ART)的有效性,愛滋感染者的預期壽命增加,但隨著壽命增加,愛滋感染者患非愛滋病定義癌症的風險也在增加。
這項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的研究發現,與非感染者比,女性愛滋感染者患乳腺癌的風險其實沒有增加。然而,她們確診乳腺癌後的死亡率,無論是癌症特異性還是總體死亡率都會更高。本研究旨在通過觀察新輔助和輔助化療的相對劑量強度 (RDI),以及治療啟動時機來評估癌症護理質量。
該研究將66名女性愛滋感染者,以及132名女性非感染者進行了比較。研究發現,女性愛滋感染者等待治療開始的時間更長,接受的總化療RDI更低。化療期間嚴重中性粒細胞減少的發生率也較高。
研究發現表明,感染愛滋病毒可能會對安全有效的乳腺癌治療產生不利影響。為了提高女性感染者的治療效果,研究作者建議針對這一群體改進有毒性的治療,以減輕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影響。
儘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研究人群有限和數據可能不準確,但HIV感染與化療耐受性降低之間的相關性具有統計學意義。該研究認為女性愛滋感染者在癌症護理中存在的治療問題急需得到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