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加拿大之間的互相指責,並互相驅逐了一些人員,並叫停了貿易談判,加印兩國關係急劇惡化。目前吵的火熱,雙方各有理由,作為吃瓜者,我也想說一些自己的看法。
加拿大承認監視印度駐加外交官
在不斷爭吵的同時,加方還承認了監視印度駐加外交官,指出是「盟國提供了部分情報」,部分情報還是由「五眼聯盟」成員提供的,不知道加方這麼做,是為了顯示聯盟能力,還是「坑隊友」。
印度和加拿大的彆扭,因為什麼?
印度和加拿大所爭吵的,主要是加拿大指責「印度涉嫌暗殺在加拿大的錫克教活動人士」,而印度指責「加拿大政府向在印度面臨嚴重恐怖主義指控的個人提供庇護或公民身份,允許他們在加拿大領土上自由活動」。
爭吵的關鍵點,其實在於「錫克教」,對於印度而言,這涉及到了其本國的教派之爭和分離運動,除印度西北部旁遮普邦以外,加拿大的錫克教徒數量最多,加拿大也曾多次發生錫克教徒抗議活動,引發了印度不滿,而印度教徒當前印度是目前印保持凝聚的主體,1993年時,印度教徒就已經達到了10.5億,錫克教徒雖然人數少於印度教,但是錫克教渴望從印度分裂出去,創建自己的國家「卡利斯坦」,並引發了一些列事件,最終被印度所壓制,一部分錫克教勢力選擇逃往西方國家。
這部分人,也成了印度認定的分離運動的組織者,印度官員稱,加拿大境內至少有九個分裂主義組織,這些組織公開支持暗殺威脅、推動分裂主義議程,並在印度境內作出定點清除;但印度的引渡要求則沒有獲得加拿大方面的答覆。
其實,這本身也算是西方的一貫做法,非自己的「親密夥伴」,總會支持一下對方的反對者,提供保護,並允許他們在自己的地盤上「玩耍」,不只是印度,其實其他許多國家也都面臨這樣的情況。
印度和加拿大的彆扭,「宗主」英國能管麼
個人來看,英國對於印度和加拿大有影響力,雖然印度和加拿大都曾是英國的領地,人情和面子雖然在,但是利益不到位,總歸還是調解不來,所以似乎還是要看美國的做法,加拿大是「五眼聯盟」的鐵桿盟友,印度是美國竭力拉攏的「新歡」,在這些夥伴之間,有一個阿美的「印太戰略」,在這裡印度是關鍵,英國和加拿大實際都是要配合這一戰略的,當年即便只是派一艘兩艘艦艇,也要千里迢迢來給阿美撐場面,這就是「大橘」,而印度與北方鄰國的關係,則是阿美最好的切入點,在這一點上英國能給力的利益不算多,能做的也相對有限,阿美莉卡則可以做的更多。
對於結局的猜測:
印度和加拿大很有可能像當時法國與澳大利亞處理核潛艇的結果相似,過一段時間又「手牽手」了,不過,印度畢竟不是法國那樣的歐洲夥伴,因此還是要費上一番功夫的;
而加拿大很有可能會像對待孟晚舟當時的情況類似,可能再次成為冤大頭,而阿美則需要給自己的「新歡」更多的利益,以便於穩定自己的「印太戰略」,畢竟這才是阿美在近期最為重要的戰略布局。
是否是個陰謀呢?當時法澳潛艇的那件事,給英美帶來了核潛艇的大單,如今加和印的「爭吵」,是否會成為阿美莉卡看似被動調解讓利給印度,實際是像印度出裝備或是布局的一步呢,這樣即可以削弱印俄之間的關係,又能加強印太戰略,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當然,這只是個人看法,畢竟,神奇的印度很難預測,當年我們就怎麼也沒有想明白印度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