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整的?澳大利亞18年內不會有新核潛艇,卻先賠了5.5億歐元

2022-08-23   烽火俊赫

原標題:咋整的?澳大利亞18年內不會有新核潛艇,卻先賠了5.5億歐元

【話說軍世】原本在我們的印象中,主要是袋鼠和考拉的澳大利亞,近年來卻頻頻登上「熱搜」,蹦躂得很歡實,不過「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澳大利亞最近的糟心事不算少,而且更鬱悶的,坑了自己的,居然是自己45度仰望的小夥伴們。

意外麼?澳大利亞18年內得不到新核潛艇,卻先搭上了5.5億歐元

此前由於澳大利亞突然撕毀與法國簽訂的潛艇大單,而背後則是英美對於澳大利亞的核潛艇「許諾」(組個小團隊),當然,因為這件事法國差點沒「氣炸了」,畢竟這份簽署於2016年的合約價值高達900億澳元(約600多億美元),在國際軍火市場中是妥妥的大單,而攪黃了法澳訂單的,還是自己的北約小夥伴們。

不過,法國雖然怒火中燒的「要退團(北約)」,但最終還是需要忍,背後插手攪黃大單的美國,為了安撫法國,美國又從中「調解」,澳大利亞賠償了8億澳元給法國,這件事就算是過去了,但是真的就過去了麼?澳大利亞發現,說好的潛艇呢?法國的得不到了,英美的還沒影呢。

1、等到2040?澳大利亞海軍現役潛艇可能撐不到了

就潛艇的能力來說,核潛艇在續航、噸位等方面的優勢,對現在的澳大利亞海軍來說,確實是一個大跨步,不過,讓澳大利亞想不到的是,英美並沒有給自己準備成熟的核潛艇,而是要重新設計,但是目前,核潛艇這類戰略裝備,全世界真正能自己設計和建造的,實際還就是那「五個國家」,法國已經被「得罪」了,中俄更不用想了,只有英美這一個選項。

英國雖然自己能設計也能造核潛艇,技術儲備也比較充足,也是按澳大利亞需求設計,但是畢竟已經不再是百年前的帝國時代了,艦艇建造的工業實力已經大幅退化,澳大利亞實際要依靠的還是美國,不過,美國現在本身也在面臨洛杉磯級核潛艇的換代問題,正在全力建造新一代的「維吉尼亞」級核潛艇(每年1-2艘),美國能造核潛艇的造船廠,目前並沒有剩餘產能為澳大利亞建造核潛艇,普遍的預計是,2038年,澳大利亞可能會得到第一艘核潛艇,按美國造船廠現在常見的「拖延症」來說,2040年是個相對靠譜的時間。

如果以長期規劃來說,等個20多年得到核潛艇,好像也能接受(這很印Du),不過,澳大利亞的潛艇換代卻並不是一個長期規劃,原本法國為澳大利亞建造的艘常規動力潛艇,預計2023年就要交付,正好開始換代澳大利亞海軍目前的柯林斯級潛艇,目前來看,這一換代計劃要拖延20年以上。

澳海軍的柯林斯級潛艇大多建造於1990年代,服役於2000年左右,目前已經服役20多年,雖然可以延壽服役到2030年代,也許要可以「熬」到2040年,雖然說也有部分國家的潛艇服役的時間相當久,但是熟悉艦艇內部裝備的軍迷都知道,艦艇老舊後,艦體機構強度和機械工況都會大幅下降,雖然還能服役,但是潛艇出勤率會大幅降低,同時,為了安全考慮,也難以下潛到原定的潛深,也就變成了「樣子貨」或者說是「帳面實力」。

2、不意外,畢竟坑人都是先「坑熟」

至於澳大利亞這算不算是被英美「坑」,是否「意外」,俊赫君認為,這不算是被坑,畢竟英美是要提供核潛艇這種「硬通貨」,只是具體到貨的時間「稍稍晚一點」罷了,好吧,這就是「坑」,但其實並不意外,因為那句話說得好:「坑人先坑熟」嘛。

一方面,美英想要拉著澳大利亞組隊「開黑」,澳大利亞海軍的實力多少有點拖後腿,因此以核潛艇為「紅利」,澳大利亞還是相當滿意的,這也能為美國海軍在太平洋增加不少助力,算是雙贏。

另一方面,就目前來說,雖然英美的軍工企業收穫相當豐厚,但是在核潛艇領域,實際收益已經相對飽和,法國自己能造,英國海軍裝備數量有限,更新換代也需要些時間,美國核潛艇的訂單目前已經穩定,那麼如何「拓展」業務呢?很簡單,找個新玩家。

不過,核潛艇這種裝備,一般國家玩不起,不是「親信」不敢給,如此看來,「鐵桿小弟」澳大利亞是最合適的,這樣一來,美國維吉尼亞級核潛艇更新完畢,造船廠的建造訂單立刻就可以「續上」,超過20年的「長線」布局,確實很符合「軍工復合體」的操作規律。

3、「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總有那麼點虧的法國

雖然法國從澳大利亞獲得了8億澳元(5.5億歐元)的賠償,「賺」到了些錢,但是法國確實有些虧,一方面傷了面子不說,另一方面,法國造船廠因此損失掉了一筆大訂單,畢竟,目前常規潛艇建造的領域競爭還是非常激烈的,且法國的國防工業體系是相對獨立於美國為主的北約,這就造成法國裝備一向都很貴,能裝備的起的國家其實不算多。

這也是法國裝備雖然性能不錯,卻總被「坑」,不僅是澳大利亞的潛艇訂單,此前法國和俄羅斯的兩棲攻擊艦大單,也是美國給被「攪黃」了,原本12億歐元2艘的西北風及攻擊艦,原定於2014年和2015年交付,因為克里米亞問題,結果在美國的施壓之後,法國不得不拖延交付,最後不得不告吹,最後賠了俄羅斯11.6億歐元,好在法國轉手10億歐元將兩艘艦賣給了埃及。

來自俊赫君的胡說:無奈的澳海軍,可能要租潛艇或者買韓國潛艇了

因為「心心念」的核潛艇建造和交付時間的問題,擺在澳大利亞海軍面前的一個問題就是:拿什麼給潛艇部隊換代?目前英國給出了一個「過渡」辦法,部署英國核潛艇到澳大利亞,這樣澳海軍潛艇艇員可以提前熟悉核潛艇的操作和訓練,另外,澳海軍也可以租借核潛艇使用。還有一種辦法是,韓國提出的為澳大利亞提供新造的3700噸常規動力潛艇,這個「操作」對於澳大利亞來說多少有些「迷」了,既然要還是買常規動力潛艇,當初為啥還要放棄眼看就要到手的法國潛艇呢?好吧,這個問題好像轉了一圈又繞回來了。

當然,目前澳大利亞也可以等待正在研發中的大型無人潛艇,這可以填補核潛艇的「空窗期」,無人潛艇和艦艇被認為是海軍的未來發展方向,如果成功,澳海軍到時直接跨代升級了。

那麼問題又來了,如果大型無人潛艇成為澳海軍的未來,20多年後,有人核潛艇又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