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圈開了一個好頭

2023-11-06     火鍋餐見

原標題:鍋圈開了一個好頭

導語

鍋圈在香港敲鑼了。

這家以食品為主業,採用連鎖模式的供應鏈公司,成功登陸港股。這對於大A股那些屢屢碰壁的「衣食住」准IPO企業,以及那些走連鎖模式試圖登陸資本市場的公司來說,無疑是看到了新的曙光。

它還讓諸多整合上下遊資產的供應鏈公司,比如零食量販賽道,以及較細分市場的新銳企業,看到了自身成長天花板之高。同時,它推崇的單品單廠、以銷定產等模型,如果複製在其他細分賽道,將極大幫助各個品類的供給側改革。

鍋圈上市這事兒,真的是開了一個好頭。

文 | 消費深一度

鍋圈的鑼聲是同行的衝鋒號

儘管創始人楊明超多次強調「上市從來不是鍋圈的目的」,但他掌舵的這家公司在港股成功敲鑼,依然讓那些在大A股排隊的諸多「衣食住」IPO企業,看到了新的希望。

六年破萬店的鍋圈,通過連鎖加盟的形式,將最初只是一家火鍋食材超市的產品模型鋪向了祖國大地。其也逐漸發展成在家吃飯餐食解決方案品牌。

透視其發展邏輯,鍋圈本質上仍是一家通過整合上下遊資源,將渠道、產品、品牌集一體的食品連鎖企業。

從行業上劃分,它屬於食品飲料的範疇。若再外擴,它仍在大眾消費、快消餐飲連鎖業務的序列。

為什麼要強調這一點?

因為,A股排隊的、港股排隊的以及準備上市的「衣食住」企業,都在盯著鍋圈在港股的最新動態。

如果鍋圈能成功,將會帶動一大波相關的企業湧向港股。

從2023年4月3日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到11月2日敲鑼,鍋圈的上市之路走了7個月。

而在此期間,A股中同類行業中眾多IPO企業,幾乎沒有一個成功的案例。眾多「衣食住」企業紛紛鎩羽而歸。

下圖是澎湃新聞統計的一個數據。

如果再補充一下,這個榜單上還包括正大投資、想念食品等。

同時,老娘舅、鄉村基、阿寬食品、中喬體育、東呈酒店集團、蜜雪冰城等仍在漫長的排隊中。

這裡的原因,大家多少都有一些耳聞。在主板註冊制落地之前(2023年2月),2023年初就有主板IPO紅綠燈窗口指導意見流出。

該份審核細則表示,產品為食品、家電、家具、服裝鞋帽等相對傳統、行業壁壘較低的大眾消費企業,從事快消餐飲連鎖業務企業,經營穩健但沒有多少成長空間的為黃燈行業,上市或受限。曾有媒體向相關人士求證,後獲得證實。

一個明顯的數據是,進入2023年以來,在全面註冊制之後,A股主板沒有一家「衣食住」企業上市。

而在此期間,多個連鎖食品飲料企業開始尋求港股上市。比如茶百道在8月15日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瀾滄古茶、燕之屋則都是從A股轉道港股。

另外,蜜雪冰城多次傳出赴港上市,後被闢謠。酒類流通領域的名品世家在從新三板摘牌後,也被傳出要赴港上市的消息。

某種程度上講,鍋圈在香港的鑼鼓聲,將是諸多企業由A轉港的衝鋒號。

打開供應鏈企業的成長天花板

從進軍資本市場來說,鍋圈給餐飲連鎖、食品飲料企業開了一個好頭。若從商業模型來看,鍋圈也讓眾多供應鏈企業看到了自身發展的天花板。

鍋圈本質是一家供應鏈公司。它對上游接近300家的食材供應商的整合,將接近800個SKU通過線下專門的形式提供給千千萬萬的消費者。

鍋圈通過廠商直供,使得零售商品牌覆蓋製造商品牌,實現去品牌化的超級性價比。

賽道上,鍋圈選擇的是更易標準化、相對高頻的火鍋和燒烤。從模型上,打造整合上下游的超級供應鏈公司。從擴張上,通過加盟連鎖的形式迅速占領市場。

在鍋圈發展的6年內,同類型的品牌和企業如雨後春筍冒出。而同一商業模型、在其他賽道拷貝的細分品牌和產品同樣發展壯大。

以火鍋超市為例,鍋圈做大之後,諸多火鍋食材超市紛紛出現,並逐漸做大,或在某一階段做大。

比如懶熊火鍋、九品鍋、川鼎匯、自然饞、涮烤匯、大渝家庭火鍋、鼎滙豐、涮便利、惠發小廚、草緣食尚、鼎哆味、壹鍋便利、HI大明、鄒立國等。

在《消費深一度》看來,鍋圈模式的成功,更大的影響在於其他細分賽道的拷貝與創新。

零食量販賽道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在過去2年,零食很忙、趙一鳴零食、零食有鳴、愛零食等諸多零食量販品牌,通過連鎖加盟的模式實現快速擴張。

這幾乎是鍋圈模式的翻版。

眾多品牌通過整合上游工廠資源,為自身零食門店提供更多性價比更高的產品,來滿足消費者的零食需求。儘管在某些營銷策略和產品搭配上存在差異。但這一賽道的高成長,就是拷貝鍋圈模式。

嚴格意義上講,在當下整個社會追求性價比的大環境下,如果下游能夠出現一個供應鏈企業進行整合,鍋圈的商業模型值得在任何一個細分賽道再做一遍。

在《消費深一度》看來,該類細分賽道應該具備以下特點:剛需、高頻、多SKU、客單價低、追求便利性等。

目前門店數量超萬店的鍋圈,以及成功在港股上市,都在向這些供應鏈品牌注入新的信心和能量。

連結生產和消費的新案例

僅針對食品領域來談,我國在生產端長期處於產能過剩的狀態,很多生產企業的訂單長期處於吃不飽的狀態。類似於「鍋圈們」的品牌,實際上是從市場化的維度來一次供給側改革。

鍋圈與上游工廠的合作主要有三種方式。

第一是控股。目前已經控股三家食品原料生產工廠:生產牛肉產品的和一肉業,生產肉丸的丸來丸去,生產火鍋湯底產品的澄明食品。

第二是參股,目前投資了為其生產蝦滑供應商逮蝦記,後續還會陸續投資新的產品。

第三是通過單品單廠的策略,戰略性獲取食品原料生產能力,以更加有效地控制主要的生產和供應。

單品單廠,聚焦品類,是鍋圈的重要特色。在鍋圈的供應商中,一個工廠只供給一個產品。產品更加聚焦,可使得上游供應鏈工廠更加專注,在品質和穩定性上更加可靠。

同時,鍋圈對於每一個品類的食材需求規模是巨大的。對於供應商而言,通過聚焦品類、錯品經營,實現協同發展,並最終成為細分賽道的頭部企業。逮蝦記就是一個例子。

工廠位於廣西北海,前期為鍋圈提供蝦滑製品,自身規模迅速增長。後逐漸走出鍋圈體系,在繼續供貨鍋圈的同時,向社會尋找更多客戶,逐漸擺脫對前者的依賴。現已成為國內蝦滑品類的頭部企業。

在這個過程中,鍋圈扮演著超級孵化器的角色,這種以銷(鍋圈渠道)定產(上游工廠加工)的模式,在前期通過鍋圈平台孵化,在形成一定體量後,逐步進入社會多種渠道尋求增量。

這種模型已經拷貝到零食量販賽道,很多零食生產企業通過為諸多零食量販品牌代工,獲得了更多銷量。在穩固基本盤之後,可以騰出更多精力謀求更多渠道尋求增長。

而在具體實踐路徑上,鍋圈模式也在為各地都在建造的食品工業園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

位於河南周口的澄明食品工業園,就是依託鍋圈食匯的近萬家門店,做到「市場需要什麼,我就生產什麼。」

它聚焦食品製造領域,覆蓋食品生產加工裝備、食品生產原料、食品包裝設計及服務配套發展上下游產業鏈。該工業園通過加速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要素鏈、政策鏈「五鏈耦合」,意在培育獨特的百億級火鍋食材特色產業集群。

諸多企業在進駐之後,就是依託鍋圈的基本盤,同步開拓更多渠道來尋求增長。

而對於零食量販企業而言,未來是否也會採取類似的發展路徑?通過篩選出自家品牌的超級大單品,然後控股上游工廠,並以此形成集聚,最終實現供給端的優化和革新。

某種程度上講,在整個產業的生產、需求之間,「鍋圈們」搭建起了橋樑。而在這個模型中,鍋圈是拓荒者。

無疑,鍋圈開了一個好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e26b9a420f8d0b8666780e830c3bbd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