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圈接連翻車,這才是今年第一大瓜

2023-10-28     獨立魚電影

原標題:貴圈接連翻車,這才是今年第一大瓜

這兩年,「好萊塢完了」都說法越來越常見。

特效大片,確實是接連撲街。

《閃電俠》票房慘敗。

成本2.2億美元,最終票房只有2.7億。

被認為是史上最賠錢的超級英雄電影。

即將上映的《驚奇隊長2》,預售成績也極其慘澹。

票房撲街似乎已是可以預見的。

不過,與此同時也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

議題電影,大爆特爆。

聚焦於性別議題的《芭比》,登頂2023年全球票房榜。

而這並非好萊塢獨有。

國內,《消失的她》《孤注一擲》票房都高達30多億。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巨變?

或許我們能從三十年前的一部經典電影身上,找到答案——

《侏羅紀公園》

Jurassic Park

《侏羅紀公園》的誕生,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

在此之前,已經有一些大片為其鋪路。

1975年,《大白鯊》就運用特效模型,展現了鯊魚吃人的驚悚,是許多人的童年陰影。

之後的《第三類接觸》《E.T.外星人》也將特效運用得以假亂真。

讓導演史匹柏積累了豐富經驗。

而且,史匹柏還跟《星球大戰》導演喬治•盧卡斯創建了頂尖的特效製作公司工業光魔。

這為接下來拍攝的《侏羅紀公園》奠定了技術基礎。

再加上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讓好萊塢大片沖向更廣闊的市場。

而一部不帶任何文化障礙的恐龍大片,無疑瞄準了全球觀眾的最大公約數。

直到今天再回顧,《侏羅紀公園》依然魅力十足。

開場,恐龍眼睛的驚鴻一瞥,就足夠驚艷。

之後,不僅詳細描述了恐龍從出生、進食、排便的整個過程,還通過細節把恐龍塑造得惟妙惟肖

比如,恐龍破殼時,身上布滿了粘液。

而它用頭一點點將殼推開。

就像小雞破殼一樣。

能讓人感受到出生的喜悅。

霸王龍狩獵時。

瞳孔收縮這一個細節,就足夠證明它的兇悍。

而電影新鮮的設定,還將人與恐龍的親密接觸變成了現實。

參觀侏羅紀公園的時候,科學家會躺在三角龍的身上,跟隨五角龍的呼吸起伏。

還一起給腕龍喂草。

即便是被霸王龍追逐,但也像遊樂場裡,精彩刺激的經典項目。

讓觀眾仿佛也置身其中,跟隨主角一起體驗了一回侏羅紀深度游。

當然,恐龍和人的大戰才是重頭戲。

最精彩的一幕由霸王龍貢獻。

只見這位遠古霸主戳破車窗,把兩個小孩嚇到尖叫。

之後,又直接把車掀翻,壓扁。

不僅讓人為兩個小孩捏了一把汗,還將恐龍的力量感體現得淋漓盡致。

恐龍只能看到運動的東西的設定也增添了一絲驚悚。

在科學家前來救兩個小孩的時候。

一邊是霸王龍試探性地掃視,另一邊兩人為了保持安靜,儘量克制恐懼,不發出聲音。

兩方的距離僅在鼻息之間。

似乎霸王龍下一秒就要張開血盆大口,將兩人吞下。

力量角逐和精神挑戰將驚悚感推向了頂峰。

除此之外,片中還有許多驚悚鏡頭。

雙脊龍刺出尖牙恐嚇,然後噴出足以致盲的毒液。

還有一次,為了逃命,小女孩爬上管道。

但正好被突然出現的迅猛龍頂了上去。

之後,雖然被同伴解決,但自己又恰巧掉了下去。

幾秒之內的多次反轉,讓觀眾欲罷不能。

《侏羅紀公園》為什麼能夠大獲成功?

一方面,當然歸功於頂級的特效技術。

另一方面,則是「同行陪襯」。

當時,全球商業片已經趨於同質化

而《侏羅紀公園》的降臨,稱得上是降維打擊。

拿中國香港來說,1993年上映的電影數量達到頂峰,為234部。

而且,大多是武俠片,被稱為「香港武俠片年」。

但在輝煌之下,觀眾已經審美疲勞

甚至,造成了不少影史冤案。

被捧為經典的《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投資8000萬,但票房只有1043萬。

根本沒有回本。

間接導致了續集的流產。

徐克的《青蛇》票房只有949萬。

好在,最近幾年,因為一句「大威天龍」重新翻紅。

還登上了豆瓣TOP250。

杜琪峰的《東方三俠》更慘。

雖然大膽前衛,而且還集合了梅艷芳、張曼玉和楊紫瓊三位女神,但票房只有193萬。

而一部《侏羅紀公園》的出現,能給觀眾帶來新鮮感。

最終,它打敗周星馳的《唐伯虎點秋香》,奪得年度票房冠軍。

刷新了從1980年以來,由港片獨占票房榜首的歷史。

並且打破了香港影史票房紀錄。

這讓《侏羅紀公園》的影響開始輻射全球。

不誇張地說,引領了一場足以載入史冊的電影行業革命。

一方面造成了本土電影的衰落

香港電影的式微固然跟盜版、97年亞洲金融風暴脫不開關係。

而最為關鍵的原因,還有被好萊塢大片搶占了市場。

《侏羅紀公園》就勢如破竹,席捲了港片的最大票倉韓國。

再加上之後多部好萊塢大片的攻勢,導致港片的海外市場受創,開始逐年下跌。

不止是中國香港,其他地區的電影也深受影響。

當時,為了抵制《侏羅紀公園》,保護本土電影,許多法國電影人上街將《侏羅紀公園》的磁帶燒毀。

還在艾菲爾鐵塔下示威,抵制好萊塢入侵。

另一方面,造成韓流的湧現

當時的韓國總統在看過《侏羅紀公園》後,感嘆道:

一部《侏羅紀公園》的收益,相當於賣出150萬台現代索納塔汽車的利潤。

大受啟發,確立了文化立國的政策。

也推動了韓國審查制度的鬆動。

這就像電影中提到的「蝴蝶效應」。

一隻小小的蝴蝶最終引發了一場大雨。

從《侏羅紀公園》的成功,我們也可以倒推當下特效大片的衰落癥結。

當年,特效大片本就具有稀缺、獨特性。

而《侏》更是用頂級的特效,傳達頂級的創意。

自然有王炸效果。

反觀現在,特效大片泛濫。

新出來的作品個個都有頂級特效,但創意卻退步了。

徒有炫目的視效,卻沒有展現出更加極致的想像力。

又怎麼能吸引觀眾呢?

延續《侏羅紀公園》系列的《侏羅紀世界》,就沒有更加突破的設定。

第三部還只靠致敬前作,邀請老主演,來收割一批粉絲情懷。

最終,豆瓣評分只有6.0分,對比慘烈。

而且故事還越來越套路。

超英片的劇情大同小異,已經讓觀眾審美疲勞。

因而,也不難理解議題電影的異軍突起。

《芭比》將女性議題融合進一個經典IP里,帶來顛覆性的改編。

這能讓人眼前一亮。

而在國內,放在一眾主旋律電影中。

《消失的她》和《孤注一擲》也都能帶給人新鮮感。

如今回看,《侏羅紀公園》的預言性質盡顯。

片中,借恐龍的出現,反思了人類、科技與自然的關係。

為了打造侏羅紀公園,億萬富翁利用科學技術的力量,限制恐龍繁殖。

還安裝了高壓電網,阻止恐龍逃跑。

科技已經凌駕於生命之上。

而現在,我們似乎也走到了這個節點。

還未結束談判的美國演員罷工就是一個例子。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AI成為了演員們的隱憂。

製片方希望可以買斷演員肖像的使用權,讓AI代替演員們演戲。

而演員們無法從中獲取任何收益。

他們提議,把我們的群演們全身掃描一遍,給一天的工資。之後,這些製片公司擁有掃描文件、群演的圖像和肖像。在未來任何影視項目中,公司想用就用,無需群演同意,也無需給額外的錢。」

這讓演員們開始擔心自己的利益無法保證。

但就如電影中,科學家最後在公園裡,發現恐龍已經打破限制,開始孵蛋一樣。

我們總歸能在狂轟濫炸的特效和新技術的發展中,找到可以平衡的辦法。

「進化史教會我們一件事情,那就是生命不受限制。生命總能打破枷鎖。它們開拓新領域,衝破障礙。有痛苦甚至很危險,但是這就是生命。生命會找到出路。」

這並不是盲目樂觀。

《芭比》就證明了這一點。

雖然在拍攝中採用了特效技術,但核心卻依賴人的創造力和進取心。

劇本是原創的,而且在主創的堅持下儘可能降低了資本的介入。

在公司高層要求刪掉片中遇到老奶奶的鏡頭的時候,導演格蕾塔·葛韋格選擇爭取。

對我來說,這才是電影的靈魂。如果我刪除了那個場景,我將迷失劇情的意義。如果沒有那個場景,我將無法理解其中的含義,也無法確定自己在拍攝什麼。」

還在開會時,力爭了肯群舞的鏡頭。

編劇、導演、演員的三方努力最終才促成了《芭比》的成功。

或許會有人說,科技總有一天能做出這一切。

《侏羅紀公園》中,億萬富翁發現計劃失敗,恐龍逃脫控制的時候。

也曾暢想下一次可以彌補失誤,做到完美無缺。

但說到底,現實已經給出了答案。

科技的力量固然不可小覷。

電影追求的從來不是完美的標準公式。

它以人類的想像力為基底,把痛苦作為養料,對現實進行叩問。

這才是最打動人心的內核。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在看」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e0c7870568ef2d593c33b8e0faa4b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