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了不到一年,這男神就翻車了

2024-08-20     獨立魚電影

迷死人不償命的男人,又殺回來了。

他就是,阮經天

年初,他因為《周處除三害》又火了一把。

大半年過去,又帶著一部「狠」作品回歸了。

光看預告片,似乎還是那個熟悉的味道:

同樣的帥,一樣的狠。

而且這次與張家輝搭檔。

兩個影帝飆戲,還都是瘋起來不要命的角色,看起來十分帶感。

但沒想到,帶著點小期待的魚叔第一時間走進影院,卻失望而歸。

今天,就來給大家掃個雷——

《重生》

張家輝、阮經天主演。

馬浴柯導演。

這個陣容看起來好像有些眼熟

沒錯。

就在去年年底,有部幾乎是一模一樣的班底,拍攝了一部《怒潮》。

也是導演馬浴柯的處女作,但口碑並不理想。

然而,《重生》卻有了不一樣的局面。

有人說它是「今年暑期檔最令人驚喜的爽片黑馬」

還有人將其稱之為:年度最佳國產爽片

到底這次有怎樣的進步?

先簡單來說說劇情。

張耀(張家輝飾)是一名退伍的特種兵。

在經歷一次長時間出海後,發現家沒了。

開小飯館的妻子(張儷飾)被當地最大販毒集團的人盯上。

偷偷在酒中下藥,被逼喝下,染上毒癮。

為了吸毒,妻子抵押了房子,帶著女兒住進了下水道。

因為她沉迷吸毒,無暇顧及女兒,導致女兒在馬路上玩耍時被車撞死。

於是,自知已經沒救的妻子,等到張耀回來,當著他的面跳橋自殺了。

被毒品搞到家破人亡的張耀,憤怒與悲痛都達到了極點,誓死要向販毒集團復仇。

此時,恰巧販毒集團大佬因為身患重病,想要在生命最後關頭找回自己失落在外的兒子。

張耀就「重生」為大佬兒子,決定從內部直接剷除整個販毒集團。

當然,僅憑他一人的力量是無法做到這些的。

張耀聯手了一名緝毒警察,安渡(阮經天飾)

安渡的身份也十分特殊。

他的叔叔是警察局長,也是販毒集團最大的保護傘,

不僅與毒販同流合污,還逼著安渡也為毒販做事。

更令人髮指的是,叔叔是一個性變態,成日虐待安渡喜歡的女生南茜(張榕容飾)

看著整個城市都在毒品的肆虐下變得宛如人間煉獄,安渡下定決心要清洗城市。

於是,張、安兩人裡應外合,設計干翻販毒集團。

經歷一場又一場的槍戰、肉搏,最終在大佬死後,張耀站在龍頭的位置上。

眼看距離復仇成功就差一步了。

沒想到,安渡竟然反水了。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安渡使了一手計中計。

表面看似聯合張耀剷除罪犯,實則借張耀之手剷除大佬與局長叔叔這兩個老傢伙,自己取而代之。

不過,不到最後一刻,事情就不能妄下定論。

張耀,也不簡單。

電影115分鐘的時長,一大半的時間都在干架。

從頭到尾,各種槍戰各種爆炸各種血漿爆頭。

可是在我看來,這些動作戲非常無聊。

既無新意,也無特色,光有尺度,卻無美感。

看得出,本片有心模仿一些經典老港片。

像是本片的第一段高潮,大佬去世當晚的奪權亂戰中,就有點《喋血雙雄》的影子。

但結果是,照虎畫貓,只有個簡單的皮囊樣。

無論動作片還是警匪犯罪片,經典港片中的暴力總是有自己的美學存在。

吳宇森電影中,就能常見極具象徵性的取景構圖:

神聖教堂、純潔白鴿下,槍聲四起,血流成河

杜琪峰的電影中,無論是人物動線,還是打鬥中道具、掩體的運用都是很有講究與看頭。

《放·逐》就有兩場極具看頭的槍戰戲。

一段是在餐廳里的槍戰。

一槍爆燈後,本來亮堂的餐廳陷入黑暗,只有白色桌椅與噴泉在月光下比較顯眼。

這樣的環境下,一群人巧妙利用光影明暗,移動、躲避、射擊。

再加上槍火劃出的痕跡,無需太多血漿,就足夠讓人看爽。

二是在醫生家的狹路相逢。

房間中的布簾,前期成為人物完美的隱身處。

開打後,在子彈穿梭與人物拉扯中,畫面又多了許多動感與飄逸。

但是到了《重生》,所有的打戲幾乎全部都是簡單粗暴的掃射。

各種被砸得稀碎的桌椅家具,還有混亂的沒有目標的子彈,看得人眼花繚亂,一點也不好看。

槍戰戲混亂,肉搏戲也不夠犀利。

本片中,張耀在船上有一場1VN的近身搏鬥。

但明顯地,動作戲的設計很普通。

再加上張家輝本人年歲不小,反而讓我有種力不從心的疲憊感。

而且,並不是提升暴力鏡頭的尺度,就是帶勁。

片中那些貼臉爆頭、鉤子穿腿的鏡頭,在我看來除了增加視覺上的獵奇與生理上不適,就沒有任何其他作用了。

更要命的是,電影最大的問題還不是打戲,而是反轉的劇情。

作為爽片中另一基本要素,反轉的質量甚至可以決定一個故事的好壞。

《重生》顯然就是一個反例。

*****以下內容包含劇透*****

本片一共存在三個反轉。

第一個就是安渡的白切黑的身份轉變。

第二個是毒販巴萊(馬浴柯飾)與南茜的關係。

第三個則是張耀最終真實的復仇計劃。

後兩個反轉是以套環的方式呈現的。

按理來說,如此一波三折的反轉是需要大量的細節鋪墊與合理的邏輯來支撐的。

但在本片,全部濃縮在一句話中:

我來跟你講講我的故事。

電影的前三分之二,都在營造張耀是一個人在復仇。

但其實,他背後有包括巴萊與南茜在內的一大群人,他們的家人都是死於毒品。

所以他們分工行動,偽裝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以達到蟻潰大堤的結果。

這樣設計是可以的,但前提是要有合理的邏輯來自洽。

這些人之前還是睡在下水道的流浪者,但轉眼間就成了新聞記者、保安、傭人,這是如何做到的?

他們的炸彈等武器又從何處來?

本片中完全沒有這鋪墊或說明,僅僅生硬地反轉,告訴你另外一個故事。

這不是戲耍觀眾嗎?

更何況,相比一頓突突突轟轟轟,最後來個180度大反轉。

我倒覺得,組織起這些毒品受害者,一步步地策劃並完成復仇大業的過程,可能要精彩得多。

除了劇情設計上的種種漏洞,人物的刻畫也非常扁平、割裂。

片中,緝毒警察安渡的人物深度,顯然是值得挖掘的。

他為何想要成為慾望之巔的男人?

電影是這麼說的。

他兒時被父母帶來投靠叔叔,沒想到母親成了叔叔房中被虐待的對象。

父親明明清楚地知道此事,卻因為叔叔的身份無能為力,最終不堪心中負罪感而上吊自殺。

成為孤兒的安渡,在叔叔家過著豬狗不如的生活,哪怕長大了,叔叔也恨不得每天打他。

而且,安渡從小就被叔叔灌輸了一個扭曲的價值觀:

男人沒有好壞,只有強弱之分。

於是,安渡下定決心要成為掌握權力的人。

乍一看,好像有點因果關係。

但實際上,之前也沒有對他的腹黑一面做出過多鋪墊,只是簡單粗暴地讓他白切黑。

而且,對於人性、慾望的闡釋也太過膚淺。

安渡顯然不應該是一個純粹的惡人。

南茜的存在,總讓他想起自己的母親。

所以在安渡的心中,保護南茜也是主要目的之一。

可是對於這一部分,電影只是草草帶過。

創作者寧肯專門花一個橋段來展現安渡站在堆積如山的錢中笑,也不願意多說一句他內心中脆弱的一部分。

最終還讓他死在泡滿紙幣的水池中,完全淪為一個慾望的工具人。

這也讓我再次想起《周處除三害》里陳桂林這一角色。

身為道德模糊的殺手,從起初為錢財而殺人,到後來為自己功成名就而決鬥,再到他救風塵、滅邪教等一系列的除害。

呈現出人性的矛盾與複雜,這才是真正的好看

而在這部電影中,同樣是阮經天的演繹,卻只是從白到黑或從黑到白的二極體反轉。

如此淺顯、割裂的人物描繪,實在叫人難以恭維。

就如同本片對於禁毒主題的展現一般。

有人誇讚這部電影好大膽,用一個長鏡頭展現了毒品製作的流水線,還把吸毒者吸毒時的反應直白拍了出來。

可在我看來,這些都只是個泛泛而談,而且並不新鮮。

放眼全片,呈現毒品的危害,幾乎都放在了吸毒者親屬過著怎樣的糟糕生活。

最後甚至還讓張耀、巴萊與南茜,用犧牲生命的方式來訴說痛苦,十分煽情。

然而,對於吸毒者本人的人生如何因為毒品而崩塌則幾乎隱身。

尤其是,人因為毒品而變得不再是人這一點更是看不到。

全片最諷刺的一個設定,就是巴萊這個角色。

片中充斥著各種禁毒的口號台詞,還讓阮經天一本正經地大喊禁毒宣言。

但是,巴萊卻為了替妹妹報仇,而主動吸毒。

這種玩笑一般的設定,無論讓阮經天如何喊破嗓子,都顯得荒誕。

《門徒》中也有類似的設定。

張靜初和古天樂飾演的一對毒蟲夫妻,都說自己是為了向對方證明可以戒毒才吸的。

到底誰真誰假,我們不清楚。

但我們卻從他們身上清楚地看到,毒品是連人心都能毒壞的。

要我說,在禁毒方面,巴萊還不如《掃毒》中的真毒蟲「尖沙咀段坤」具有警示意義。

電影也是一樣。

《重生》就像導演自己塞進來的《掃毒》台詞彩蛋——

耶穌留不住他,我說的!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在看」吧。

助理編輯:旺達的托馬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566d61e383cf232b0a5294b1ca514d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