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專注於嬰幼兒睡眠問題及高需求寶寶的養育,每周1、3更新。
本人為今日頭條簽約作者,未經授權轉載必究,但歡迎大家轉發。
很多寶寶都有入睡後突然大哭、驚醒,或者突然睡眠情況變糟糕、夜醒頻繁、抗拒睡覺的情況。我曾經也從心理、生理等各角度和大家一起探討過原因,幫助爸爸媽媽和寶寶們睡一個好覺。
「小土大橙子」是一名優秀的嬰幼兒睡眠諮詢師,前兩天我在看她的文章時,在評論區看到這樣一條留言,覺得很典型也很有啟發,所以特別拿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這個留言中,媽媽提到一個3個月就能睡整覺的「天使寶寶」,在2歲半時候突然出現睡眠障礙,抗拒睡覺、睡著後總是大哭、頻繁夜醒。在與孩子溝通以後才明白,原來是爺爺跟寶寶說,大灰狼會吃掉她最喜歡的小羊玩具,導致孩子提心弔膽不敢入睡,睡著後也總是噩夢驚醒。
慶幸的是,寶寶有一個耐心又智慧的媽媽,很快就找到了原因,解開了寶寶的心結,成功阻止了睡眠障礙的發生。
所以,我們也來聊聊,為了寶寶的好睡眠,睡覺前什麼話能說,什麼不能說
會導致寶寶驚嚇和恐懼的不能說
比如:
- 還不快睡覺,窗外有個大灰狼!
- 別動了,大老虎在門外!
- 快把眼睛閉上,怪物就要來了!
老實說,對於有的睡前特別興奮,總是蹦來蹦去不停歇的小朋友,嚇一嚇,讓他靜止下來,對入睡真的有不錯的效果。
但是,咱不能飲鴆止渴對吧?
恐懼所帶來的心理陰影可能會給孩子造成終身的心理印痕,甚至對孩子的性格和心理發育都有害呢!特別是低於嬰幼兒來說,他們的語言表達不太行,但是想像力卻非常豐富,可能嘴裡只能說出一個「怕」字,心理卻已經翻江倒海、瑟瑟發抖了呢。
小朋友對這個世界的了解還很少,很多在我們成年人看來不足一提的事情,對他們來說,因為不了解,就有可能腦補出各種可怕的場景和危險。
所以說,一定不要用兇猛的(比如野獸)和未知的(比如怪物、鬼)的東西去嚇唬小朋友哦!
會讓孩子過於興奮的不能說
同樣,會讓孩子過於興奮的話也不能說,比如:特別精彩的故事、讓寶寶非常期待的許諾和安排等等。
好比說,明天要坐早班飛機,去一個嚮往已久的地方旅行,那臨行前一晚一定是睡不踏實的,一會兒想想東西有沒有帶全,一會兒檢查一下鬧鐘是否設對了,一會兒又想著出門前要檢查門窗水電有沒有關好……這一夜就這麼迷迷糊糊地過去了。
孩子們也一樣,如果睡前給他過於多的心理刺激,他們也會惦記著枕頭下面的巧克力、小書包里的玩具、門口剛回家的小狗……而睡不好覺的。
那麼,哪些話適合睡前說呢?
睡前適合講一些溫馨的故事
現在的繪本有很多都是關於愛的,非常適合作為睡前故事來進行親子閱讀。一起和孩子分享一個爸爸媽媽愛寶寶的故事,或者一個寶寶和好朋友分享玩具的故事,都能帶給孩子愉悅而滿足的心情。
我經常說,睡好覺的前提是心情平靜,咱們跑步時心跳能達到150次/秒甚至更高,但睡眠時心跳只有60次/秒左右,心跳的平靜尚有一個過程,何況入睡呢?寶寶也是一樣嘛。
如果寶寶一直處於很興奮或者哭鬧的狀態,是不可能入睡的。所以,一個甜美的故事、一個溫馨的氛圍、一段輕鬆的親子時光,會有助於寶寶睡得更好更踏實。
睡前適合講一些對睡夢有期待的話題
對於大一點的小寶寶,有一定的表達能力了,自己的主意也多了起來,可能會出現睡前拖延症、貪玩不肯睡、不喜歡睡覺等現象。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一起和孩子躺在床上,關上燈,一起閉上眼睛展開想像:在夢裡我們有一雙翅膀,先飛過高山,看看山頂那棵樹上有沒有小松鼠……
一方面可以讓孩子平靜下來,做好入睡的準備,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孩子對睡覺有期待,自然就不抗拒睡覺了。
那麼,如果寶寶已經已經被驚嚇而牴觸睡覺、夜醒增多、噩夢哭泣怎麼辦?
我們可以再回看一下開篇那位媽媽的做法,真的是非常有智慧:
首先,找到原因
低幼小朋友的表達雖然不暢,但多少也能描述,家長一定要有耐心和技巧,多問、多引導,裝作不經意中提出,各種猜測和提問並存,慢慢拼湊出孩子恐懼的真相。
一般來說,往往都是因為受到了驚嚇,那麼主要去尋找驚嚇的來源和驚嚇的內容,就是說,誰用什麼嚇到了你?
像留言中的家長就是逐漸拼湊出,是爺爺說會有大灰狼吃掉心愛的小羊,讓寶寶對失去小羊心生恐懼。
接下來,破除恐懼感
僅僅告訴孩子,這沒什麼好怕的,大灰狼不會來的,小羊不會被吃掉的,這樣的話,孩子是很難真正接受的,他們對世界的感官單純、真實而直接,咱們一定要尊重他們認真的想法。
留言中的媽媽也做得非常棒,他們給孩子舉行了一次「很正式的驅狼儀式」,讓孩子相信大灰狼不會再來,從而解開了孩子的心結。
不要覺得這種儀式很幼稚,要知道,對於小寶寶來說,閉上眼睛世界就消失了,媽媽走出門就沒有了(所以對於媽媽上班、寶寶上學會有分離焦慮症),「大灰狼要來」這麼嚴重的事情,自然也是需要正式的儀式才能驅除。
類似的,我們還可以做一些「小道具」和「小法器」來做一個「好夢儀式」,比如在床頭貼上孩子心愛的汪汪隊貼紙,告訴他汪汪隊會在睡覺時守護他,在枕頭旁邊放一個布娃娃,幫他抵禦「怪物」等等,都是不錯的方法。
對於特定害怕的動物比如老虎、鯊魚,現在有很多畫風可愛的老虎衣服、鯊魚帽子,不妨帶孩子挑選兩件,當他再害怕的時候就告訴他,鯊魚不是變成你的小帽子了嗎?還有什麼好怕的呢?也能四兩撥千斤地解除孩子的恐懼感呢。
最後,儘量避免類似事件發生
了解到孩子恐懼的來源,比如源自某某說的話、源自某某電視節目以後,我們就要做出相應的防範措施,像留言中提到的爺爺,就要去和他溝通,以後不要用這種方式來逗孩子。如果是一些電視節目引發的恐懼,以後就要避免讓孩子看到。
最後再囉嗦一句,孩子的想像力是我們的千倍,但對世界的認識卻不足我們的千分之一,因此,小小的一句話、一個未知的東西,都有可能帶給孩子我們難以理解的恐懼。
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爸爸媽媽們一定要心細一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