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經明牌,1年造出72輛東風-26,美軍航母躲在關島也沒用

2024-11-01     利刃號

冷戰時期,赫魯雪夫一句「蘇聯能夠像生產香腸一樣生產飛彈」,將美軍嚇出了幾十年的心理陰影。而現在,當年的夢魘又要籠罩在美軍頭頂了,因為美軍發現,一個比當年的蘇聯更強大的對手出現了,這個對手擁有比蘇聯還強的工業生產能力,如今正在加班加點的量產各種飛彈,其中就包括「航母殺手」。

最近,英國《簡氏防務網站》報道稱,根據西方合成孔徑雷達衛星拍攝的照片顯示,北京某工廠在過去1年時間內,至少生產了72輛東風-26飛彈發射車,理論上可以裝備2個完整的飛彈旅,在該工廠的空地上,還停放著59輛東風-26飛彈發射車等待交付部隊。很明顯,中國正在大批量生產東風-26,其針對的目標毫無疑問就是美軍。

東風-26是美軍最為忌憚的一種飛彈,被國內許多網民稱為「關島快遞」。東風-26是一種核常兼備、同時承擔反航母重任的中遠程彈道飛彈,長約為14米、彈體直徑1.4米、發射重量約為20噸,採用公路機動發射、兩級固體燃料推進系統以及衛星輔助慣性制導,具有生存能力強、反應速度快、命中精度高等優點。東風-26主要分為3個型號:攜帶核彈頭的東風-26A、能夠打航母的東風-26B、攜帶常規彈頭的東風-26C。

東風-26的射程可達4500千米甚至更遠,攻擊範圍不僅覆蓋中國周邊的美軍基地,甚至連美軍在關島的安德森空軍基地以及海軍基地處於東風-26的打擊範圍之內。中國現在大批量生存東風-26,其實就相當於向美軍明牌了:將來若敢使用武力干涉台灣問題,那麼就要做好被重創的準備了,解放軍不僅會摧毀美軍在亞洲的軍事基地,就連關島的美軍基地和航空母艦也跑不了。

將來中美可能爆發的台海衝突,其實就是一場圍繞「介入與反介入」的局部衝突,在兩國都擁有核武器的情況下,都願意將衝突局限在台海一定範圍內,誰都無法承擔向對方本土發動大規模襲擊所帶來的代價。而這種局部衝突的關鍵點,就在於哪一方先失去了在台海地區的持續作戰能力,美軍的目標就是重創或摧毀解放軍的登陸艦隊,讓解放軍無力發起跨海登陸作戰,進而無法實現收復台灣的目標。

而解放軍的目標則是遲滯或者重創亞太美軍,讓美軍失去「出兵保台」的信心,只要讓美軍無法威脅到解放軍的登陸艦隊,收復台灣的計劃就成功了一大半,「台獨」的軍事抵抗將在幾天或者幾周內瓦解,屆時美軍就失去了繼續「出兵保台」的意義。

而能否遲滯或者重創「援台」的美軍,關鍵就在於解放軍是否有能力摧毀或者壓制美軍在亞太地區的基地以及航空母艦,中國花了這麼多年打造「反介入/區域拒止」作戰體系,就是為了實現這個戰略目標。

在空中,解放軍擁有了殲-20、殲-16、殲-10C以及各種型號的預警機、電子戰飛機,能夠在東南沿海一帶構建起堅實的空中屏障,有效攔截美軍的戰術飛機對解放軍登陸艦隊的近距離威脅。在殲-20數量變多後,解放軍甚至有餘力主動出擊,利用殲-20突防速度快、航程大、飛彈攻擊距離遠的優勢,驅離或者擊落美軍的預警機、加油機、電子戰機,極大削弱美軍戰術飛機對解放軍的威脅。

而在海上,美軍艦隊面對解放軍立體化的反航母手段,從海底到空中,各種反航母武器齊出,光是攔截解放軍的反航母武器都疲於招架,很難組織起有效的空襲。2012年,轟-6K服役後,就已經能夠攜帶重型超音速反艦飛彈攻擊美軍航母編隊,美軍航母編隊在亞太地區開始面臨生存問題。2015年,東風-21D反艦彈道飛彈正式亮相,標誌著美軍航母編隊在中國家門口附近生存能力堪憂,直接導致美軍航母編隊在2016年的南海危機中退縮。2019年,射程更遠的東風-26B反艦彈道飛彈正式亮相,進一步加劇了美軍航母艦隊的生存危機,五角大樓數次模擬台海衝突的兵棋推演,都顯示美軍若出兵干涉台灣問題,將付出慘痛的代價。從那之後,美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的態度就變成了「無意與中國爆發衝突,希望台海維持現狀」,完全沒有了1996年的囂張跋扈。

當然,美國並沒有放棄「出兵保台」的計劃,開始積極研究克制中國「反介入/區域拒止」作戰體系的辦法。任何作戰體系都存在局限性與弱點,「反介入/區域拒止」同樣存在,比如構建這樣一套作戰體系需要大量時間與經濟成本,並且覆蓋範圍有限。理論上,只要美軍不跑到中國家門口討打,這套作戰體系對美軍就沒有威脅。

此外,「反介入/區域拒止」本質上依然是被動防守,就免不了出現「被動挨打」的局面,雖然美軍的戰術飛機很難在「反介入/區域拒止」作戰體系面前發揮作用,但是美軍的戰略飛機就不一樣了,攜帶遠程巡航飛彈的美軍戰略轟炸機,依然能夠躲在「反介入/區域拒止」作戰體系的打擊範圍之外,對解放軍艦隊發動攻擊。

比如美軍這幾年一直忙著給B-1B戰略轟炸機配備LRASM遠程反艦飛彈,這種飛彈射程可達900千米,一架B-1B能夠攜帶24到36枚LRASM反艦飛彈,數架B-1B同時出動,就能夠對一整支艦隊造出嚴重威脅。而且LRASM的射程又很遠,能夠確保B-1B躲在解放軍的防空飛彈射程外進行打擊,再加上B-1B擁有一定的隱身能力與超音速飛行能力,在電子戰機的掩護下,哪怕是殲-20也很難趕在B-1B發射完飛彈前將其儘速攔截。

而且美軍如今也在想辦法提升戰術飛機的作戰半徑,為各種戰術飛機配備新型副油箱、無人加油機。從以色列這次對伊朗發動空襲的作戰過程來看,在數量充足加油機的支援下,戰術飛機已經有能力跨越2000公里對目標發起空襲,遠遠超過了人們對戰術飛機作戰半徑只有1000千米左右的傳統印象。這樣一來,將來美軍航母艦隊想要使用武力干涉台灣問題,就不必接近中國家門口了,距離台海2000公里就可以了。

在這個距離上,美軍航母就能免於解放軍大部分反航母武器的攻擊,包括東風-21D,唯一能夠繼續有效威脅美軍航母的武器,就剩下了東風-26。而且美軍戰略轟炸機想要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又能及時支援台海地區,最佳的部署位置就是關島。所以解放軍能否阻止美軍「出兵保台」,最關鍵的問題就是能否有效攻擊躲在2000公里外的美軍航母,以及距離中國掩護大約3000公里的關島軍事基地。

而美軍也非常清楚,一旦中美衝突爆發,關島就是美軍最重要的據點,無論是轟炸機還是航空母艦,都需要部署在這裡,因此這些年美軍也在拚命加強關島的防禦。最近,美國國防視覺信息網站就發布了關島最新的建設照片,顯示美軍已經在關島基地部署了陸基「宙斯盾」反導系統,配備了AN/SPY-1無源相控陣雷達、作戰指揮系統以及MK-41飛彈垂直發射系統,能夠發射「標準」-3與「標準」-6防空飛彈,其中標準-3專門用於攔截中遠程彈道飛彈,針對的就是解放軍的東風-26。

對美軍來說,只要能夠確保關島基地在東風-26的打擊下維持較高的運轉效率,美軍武力干涉台灣問題就有勝算,並且還能將損失降到最低。可是,美軍卻低估了中國的工業生產能力,按照美軍自己的標準來衡量,2025財年,美軍打算採購12枚標準-3飛彈,未來5年一共採購60枚。可見,生產高性能的飛彈是一件多麼費力的事情,哪怕是美國都沒辦法大批量生產。

結果中國卻不一樣,僅僅是北京一座工廠,一年時間就造出72輛東風-26飛彈發射車,如果考慮到1輛飛彈發射車通常配置2枚備彈,也就等於是中國1年就多了200多枚東風-26,是美軍未來5年標準-3飛彈產量的數倍!哪怕美軍的標準-3能做到100%的攔截率,也根本沒辦法應付東風-26的飽和式攻擊。

西方衛星的重大發現,等於是提前宣告:美軍在亞太毫無勝算,美軍航母、轟炸機哪怕是躲到關島,依然逃不過解放軍「從天而降」的制裁。從俄烏衝突就能看出,無論是烏軍的愛國者,亦或者俄羅斯的S400,都沒辦法有效應對彈道飛彈的飽和式攻擊,哪怕是幾十年前的彈道飛彈,只要數量足夠,依然能讓高性能的防空系統「破防」。

美軍在關島部署反導系統,應付小規模的空襲不成問題,可是面對一年量產數百枚中遠程彈道飛彈的中國,就顯得非常不夠看了。美軍想要解除東風-26帶來的威脅,不能靠被動防禦,而是要主動出擊,利用空襲等手段將東風-26摧毀在飛彈發射車上。可這又要求美軍必須掌握台海周邊的制空權,然後出動轟炸機、無人機對東風-26活動的區域重點監視,發現後第一時間予以打擊。

然而在中國構建起的「反介入/區域拒止」作戰體系面前,美軍奪取台海周邊制空權的計劃幾乎不可能實現,美軍這就陷入了「一根筋兩頭堵」的狀態,關島基地防不住東風-26的攻擊,美軍的海空兵力又攻不破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作戰體系,美軍最後的指望,可能就是即將量產的B-21隱身轟炸機了,希望這款能夠大規模量產的隱身轟炸機,能夠突破解放軍的作戰體系,進而壓制住東風-26。可是在中國的殲-20、反隱身雷達、高性能防空飛彈組成的防禦網面前,B-21隱身轟炸機僅憑隱身能確保生存能力嗎?恐怕美軍自己都沒多大信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ddfe988c5845fa3c487713eee4a4dc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