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劉思齊逝世,生前說:岸英是我一生的痛,也是我一生的驕傲

2022-04-05     球球房產

原標題:2022年劉思齊逝世,生前說:岸英是我一生的痛,也是我一生的驕傲

2022年1月8日早晨,筆者閒暇時打開某新聞網站,突聞一噩耗:2022年1月7日凌晨1時47分,劉思齊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聞悉劉思齊老人逝世,頓感有些詫異。

筆者最近獲悉與她有關消息,還是在2009年,當時第四屆全國毛澤東紀念館聯誼會在武漢召開,劉思齊受邀出席,她說:「能在主席生前工作、居住過的地方緬懷他,是莫大的幸福。」

現如今再獲悉劉思齊老人的消息,卻已是其逝世的噩耗,這著實讓人很是悲痛。

緬懷劉思齊老人之時,筆者偶然間在一篇緬懷劉思齊的文章中看到一條評論,評論中的文字多少讓筆者有些猝不及防,那位網友在評論中疑惑地問道:「劉思齊是誰?」

看到這條評論,筆者起初有些難以理解,劉思齊老人在中國不應是一個耳熟能詳的人物嗎?怎麼會有人不認識呢?

後來細細想來,或許對於90後、00後來說,「劉思齊」這個名字真的有些陌生。

畢竟因為劉思齊老人自進入新世紀以來就甚少在公眾面前露臉,生活很是低調,所以外界對她知之甚少,如此便也造成了很多人漸漸不識劉思齊老人。

鑒於此,筆者覺得有必要寫一篇較為籠統地講述劉思齊老人一生的文章,由此來讓很多此前不認識劉思齊老人的讀者能夠稍稍了解下她,了解她這一生。

說起劉思齊老人,必然就得提及一個人,他就是毛澤東長子毛岸英。

毛岸英,我想只要是中國人對他定然是不會陌生的,他除了是毛澤東的兒子,還有另外一層讓人更加肅然起敬的身份,那就是革命烈士。

1950年6月,韓戰爆發。同年10月,中國應朝鮮政府的請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以彭德懷為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赴朝參戰。

毛岸英毅然報名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以志願軍司令部機要秘書兼俄語翻譯身份赴朝參戰。

然而,不幸的是,1950年11月25日,因為美軍飛機突然轟炸志願軍司令部駐地大榆洞,毛岸英因未能及時從作戰室轉移,壯烈犧牲,年僅28歲。

為什麼要提到革命烈士毛岸英呢?因為劉思齊就是毛岸英烈士的妻子。

毛岸英曾經跟劉思齊這樣說過:「我和你是一根藤上的苦瓜」。

劉思齊有著與毛岸英一樣坎坷的童年。劉思齊是劉謙初烈士的女兒,她出生的第二年,父親劉謙初就被軍閥指使手下殘忍殺害,年僅34歲。

劉謙初是一位革命功臣,更是一位革命英雄,面對著敵人的威逼利誘,堅貞不屈。臨刑前,在死亡面前他更是無所畏懼,高唱《國際歌》,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等口號,慷慨就義。

「思齊」這個名字是劉謙初烈士在獄中親自為她取得。

當時,劉謙初因叛徒出賣被捕時,他的妻子張文秋也同時被捕,此時她已懷有身孕,後來在組織的積極營救下,張文秋被順利營救出獄。

出獄那一刻,張文秋明白或許這將是與丈夫的永別,便懇求丈夫給還未出世的孩子取一個名字,劉謙初也明白自己恐怕時日無多了,於是思慮片刻後說道:

「不管流落何方,都要思念齊魯大地,思念故土,就叫「思齊」吧!」

1930年3月2日,也就是張文秋被營救出獄的2個月後,劉思齊出生。

1年後的4月5日,年僅34歲的劉謙初被軍閥殘忍殺害,這時劉思齊才在不久前剛剛滿1周歲。

還沒有享受到半點父愛,父親就遠離自己而去,其中的辛酸與悲痛可想而知。

不幸中的萬幸是,劉思齊雖然失去了父親,卻還有一個深愛著她的母親張文秋,在母親張文秋無微不至地照顧下,劉思齊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童年。

抗日戰爭爆發後,劉思齊跟著母親張文秋來到了革命聖地延安。

在延安,劉思齊很幸運擁有兩個新爸爸,一下子就得到了此前從未有過的父愛且還是雙倍。

一個新爸爸是繼父,來到延安不久,她的母親張文秋便與老紅軍陳振亞結為夫妻,兩人的結合讓劉思齊終於享受到了此前從未享受到的父愛。

陳振亞對劉思齊不是親生卻勝似親生,對她很是疼愛,視為己出,給了她一個圓滿的家庭。

另一個新爸爸則很是特殊,這個新爸爸是乾爸爸,而這個乾爸爸就是毛澤東。

1938年春節,8歲的劉思齊參演了在延安中央黨校禮堂舉行的春節文藝晚會,她在一個描述烈士遺孤的話劇《棄兒》中扮演了一個小主角。

劉思齊的表演雖然很是生疏,但是她在表演過程中的真情流露,卻是深深感染著在場的每一個觀眾,情到深處,每個觀眾的眼中都含著淚光,雙眼泛紅。

此時,毛澤東也在觀眾席看著舞台上的演員們在演繹著那些感人的故事,當看到劉思齊飾演的那個角色時,見到劉思齊那般真情流露的表演,毛澤東也被其深深感染,眼含熱淚。

演出結束後,毛澤東專門跑到演出後台看望了今晚參加演出的演員,其中就包括劉思齊。

看到劉思齊的那一剎那,毛澤東心裡就有說不出來的喜歡,仿佛從她的身上看到了昔日故友的身影。毛澤東微笑地撫摸著劉思齊的頭問:「小姑娘,你叫什麼名字呀?」

劉思齊看著有些陌生卻很慈祥的毛澤東問自己叫什麼名字,在繼父和母親的眼神鼓勵下,她靦腆地回道:「我叫劉思齊。」

「你的爸爸、媽媽是誰呀?」毛澤東接著問道。

劉思齊聽後,指了指站在自己不遠處的陳振亞和張文秋:「那是我的爸爸、媽媽。」

毛澤東聽後頓時一愣,他怎麼也想不到劉思齊會是戰友陳振亞和張文秋的女兒,一看到張文秋,毛澤東也瞬間想起那位已經犧牲的好友劉謙初。

劉謙初早在1927年就與毛澤東相熟,因為有相同的志趣和志向,兩人很快便成為摯友,劉謙初與張文秋結婚時,毛澤東還參加了他們兩人的婚禮。

這時的毛澤東才明白,為什麼他會從劉思齊的身上看到了昔日故友的身影,原來她就是好友劉謙初的女兒。

想到劉思齊就是劉謙初的女兒,毛澤東內心便有了一些想法,繼而毛澤東就嚴肅地向陳振亞和張文秋交代說:「思齊是烈士的後代,我們有責任好好教育她。」

說完,毛澤東便彎下腰,語氣很是和善地問劉思齊:

「我做你的乾爸爸,你做我的乾女兒,好不好......」

還沒等說完,聽懂意思的劉思齊就很是害羞地跑到母親張文秋的身後,在得到母親點頭示意後,劉思齊很靦腆地回道:「好的......爸爸。」

此時,誰都想不到劉思齊會在日後成為毛澤東的大兒媳婦,劉思齊沒想到,陳振亞和張文秋也沒想到,毛澤東更沒想到。

有時候,世間之事就是這麼巧妙,緣分有時候就是來得這麼猝不及防。

或許是命中注定,毛澤東絕對不會想到當時的一句玩笑話會在日後成為現實。

1927年4月26日,張文秋和劉謙初在武漢結婚,當時毛澤東就開玩笑地對這對新人說:

「如果你們生了女兒,我們就結成兒女親家吧!」

毛澤東或許想不到,這句玩笑話會在日後一語成真,成為現實。

劉思齊與毛岸英第一次見面是在1946年。

1946年6月,經過黨中央多年堅持不懈的鬥爭,新疆軍閥盛世才釋放了此前被關押的120多位我黨同志及其家屬,其中就包括了張文秋和她的三個女兒思齊、邵華和少林。

看到這裡很多人或許不解,為什麼張文秋和她的三個女兒會被新疆軍閥盛世才關押呢?

這件事還得從1938年說起,這一年8月5日,陳振亞在黨中央的安排下準備前往蘇聯治傷和安裝假肢,張文秋和他們的三個女兒亦跟隨前往。

然而,當陳振亞一家人途經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時,因新疆軍閥盛世才的阻擾被迫滯留迪化,這一滯留就是滯留了3年。

1941年,因為盛世才投靠蔣介石的緣故,陳振亞於6月13日被盛世才下令暗殺。陳振亞壯烈犧牲後,張文秋和他們的三個女兒思齊、邵華和少林被盛世才下令關押,這一關就是5年。

張文秋一家被釋放後,黨中央便將他們接到了延安。

歡迎儀式上,毛澤東一眼認出了張文秋,之後他便上前緊緊握著她的手:

「文秋同志,你回來了,不容易呀!」

想起丈夫的犧牲,又想起在新疆監獄5年的苦難,張文秋頓時泣不成聲,淚流滿面,但想起現在的苦難生活已經過去,她很快便又恢復了平靜。

見此,毛澤東也是連忙安慰,張文秋平靜下來後,毛澤東便又問她:

「思齊呢?怎麼沒見到她?」

還沒等張文秋說話,躲在張文秋身後的16歲劉思齊便迫不及待鑽了出來,跑到毛澤東身邊。

毛澤東一看到她很是高興,一把握住她的手:

「七八年不見,都長這麼大啦!我都認不出來啦!你還是我的乾女兒呢,記不記得啊!」

「記得,記得,媽媽常常提起你,我也常常思念你!」劉思齊開心得回道。

「好,好!我明天派人來接你和你的媽媽、妹妹,到我家去玩。」毛澤東說道。

第二天晚上,毛澤東設宴招待從新疆回來的同志,張文秋帶著3個女兒參加了招待晚宴。

席間,毛澤東將自己的兒子毛岸英介紹給了在場所有人認識:「他叫毛岸英,我的大兒子,我們父子分別快20年了,不久前他才從蘇聯回來......」這就是劉思齊與毛岸英的第一次見面。

據劉思齊回憶:「毛岸英身材高挑,年輕瀟洒,在我眼中就是一個標準的白馬王子。」對毛岸英,劉思齊可以說是一見鍾情。

但是,由於兩人相差8歲且也不熟悉,所以劉思齊雖說是一見鍾情,可並沒有朝著戀愛的方向去想,此時在劉思齊的心中,毛岸英就是自己十分仰慕的一個哥哥。

兩人最終走向戀人,定情於1948年的西柏坡。

1948年5月,解放戰爭的形勢日漸好轉,毛澤東轉戰陝北後來到了河北平山的西柏坡。

此時,毛岸英剛好在附近農村進行土改工作,劉思齊也恰好在離西柏坡不遠的平山醫院休養,兩人就這樣緣分般地再次重聚。

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本就互相有意的兩人很自然地成為了一對讓人羨慕的戀人。

對於兩人戀愛,張文秋和毛澤東沒有任何意見且也很是高興兩人能在一起,他們都覺得毛岸英和劉思齊是再合適不過,就這樣二人的戀愛關係經雙方家長同意後正式確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後,毛岸英和劉思齊結婚的事情也被擺上了日程。

婚禮該怎麼辦,毛岸英和劉思齊有著自己的想法:

「我們商量了,越簡單越好,我們都有隨身衣服,也有現成的被褥,不用花錢買什麼東西。」

對於兒子和兒媳想簡簡單單結個婚的想法,毛澤東這樣說道:

「你們想要發揚艱苦樸素的作風,這很好。但是你們結婚是一輩子的大事,總該要有所表示,我請大家吃一頓飯,你們想請誰就請誰。思齊,你也跟你媽媽說,她也不用花錢買什麼東西。她想請誰來都可以,來吃頓飯。」

聽到父親這麼說,毛岸英和劉思齊也沒有反對,當即表示聽毛澤東的。

兩人經過商量最終寫了一個邀請名單,毛澤東看到這份邀請名單也給出了自己的意見:

「你們只請鄧媽媽(鄧穎超)這不行,請了鄧媽媽,還應該請你們恩來叔叔......請了康媽媽(康克清),還應該請總司令......還有少奇和光美同志也要請,弼時同志還在玉泉山休養,就不要麻煩他了......」

一切準備就緒後,10月15日晚,毛岸英和劉思齊在中南海舉行了婚禮。

婚禮很是樸素,毛岸英就穿著一身平時穿的衣服,劉思齊則也是穿著一身舊衣服,唯一新的就是腳上穿的那雙方口布鞋。

宴席上沒有什麼大魚大肉,只有一些湖南尋常的家鄉菜,比如臘肉、臘魚這些。

婚禮上,毛澤東的臉上始終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高興之餘,他對劉思齊說:

「你今天是新娘子,成了大人,不再是小孩子。你過去是我的乾女兒,現在成為我的大兒媳,我在這裡祝你們和和睦睦,共同進步。」

飯後,毛澤東送給這對新婚夫婦一件很是特殊的禮物,一件他在重慶談判時穿的黑色大衣。

送這件新婚禮物時,毛澤東還開玩笑地說道:

「我沒有別的東西送給你們,這件大衣,白天岸英可以穿著禦寒,晚上可以當被子,兩個人都有份。」當時,在場所有人聽到毛澤東的玩笑話,都哄堂大笑起來。

婚後,毛岸英和劉思齊過上一段很幸福的時光,每次毛岸英在外回來都會給劉思齊帶禮物。

晚年劉思齊回憶起這段幸福時光,她這樣說道:「有一回,毛岸英去蘇聯,回來給我帶了兩件做襯衣的布料,還送給了我一個手提包。我覺得非常幸福。」

兩人就這樣相互關心,相互扶持度過了一段幸福的時光。

好景不長,隨著韓戰的爆發,這樣的幸福生活就此被打斷,在不久之後更是天人兩隔。

1950年10月,中國應朝鮮政府的請求,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以彭德懷為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赴朝參戰。

毛岸英在志願軍成立不久,便毅然選擇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對於毛岸英請求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一事,毛澤東堅定表示支持,他說:

「我作為黨中央的主席,作為一個領導人,自己有兒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又派誰的兒子去呢?人心都是肉長的,不管是誰,疼愛兒子的心都是一樣。如果我不派我的兒子去,而別人又人人都像我一樣,自己有兒子也不派他去上戰場,先派別人的兒子去上前線打仗,這還算是什麼領導人呢?」

赴朝前,毛岸英特意去見了因為闌尾炎手術在醫院休養的劉思齊。

因為害怕劉思齊知道自己要去前線擔心自己,從而影響到術後恢復,毛岸英站在病房外遲遲不敢進去,心裡一直在想著該如何跟劉思齊說這件事。

思慮許久,他還是決定不告訴劉思齊實情,以防她擔心。

進入病房後,毛岸英走到劉思齊的床前,緩緩坐下,與她話了許久的家常,最後跟她說道:

「我明天要去一個很遠的地方出差,那裡通信不是很好,如果你沒有收到我的信,千萬別著急,也別擔心,相信我,我一定會回來的。」

此時此刻,任誰都沒有想到,這一別會是永別。

進入朝鮮後,毛岸英隨志願軍司令部進駐朝鮮大榆洞,協助彭德懷與蘇聯派來的顧問交流,並負責處理前後方傳來的情報,及與其他參謀擬定作戰計劃。

臨行前,毛澤東不忘叮囑毛岸英:

「你是共產黨員,又是我毛澤東的兒子,到了朝鮮戰場上,你更要吃苦在先,犧牲在前。」

毛岸英來到朝鮮戰場後,始終牢記父親毛澤東「吃苦在先,犧牲在前」的諄諄教導,做什麼事情都是沖在最前面,無論前方面臨著怎樣的險境,他都無所畏懼,勇往直前。

然而,僅僅只是過去一個多月,不幸的事情發生了。

1950年11月25日,美軍轟炸機突襲志願軍駐地大榆洞,扔下數不清的汽油彈,一時間志願軍駐地房屋瞬間被汽油彈爆炸後四濺的火光點燃數間,其中就包括毛岸英所在的作戰室。

美軍轟炸機空襲時,毛岸英為了搶救出作戰室內的情報、地圖等重要作戰文件,從而錯過了轉移的最佳時間。就這樣,毛岸英在熊熊火焰中不幸壯烈犧牲,年僅28歲。

毛岸英犧牲的消息傳來,很長一段時間,誰都不敢把實情告訴劉思齊,包括毛澤東,他們都害怕劉思齊承受不了這樣沉重的打擊。

直到1953年8月,隨著志願軍陸續回國,劉思齊見毛岸英遲遲沒有歸來,她終於按捺不住內心想要知道真相的衝動,來到中南海向公公毛澤東詢問丈夫的下落,毛澤東這才告知實情。

得知真相的那一刻,劉思齊崩潰了,嚎啕大哭,雖然她早有丈夫已經犧牲的預感,但當從毛澤東的口中得知毛岸英已經犧牲的消息時,她還是承受不住這樣的打擊,瞬間癱倒在地。

看著劉思齊悲痛欲絕的樣子,毛澤東也很是心痛,流著淚對她說道:

「今後,你就是我的大女兒......」

之後,為了緩解劉思齊的悲痛,也為能讓劉思齊早點從陰霾中走出來,毛澤東決定給劉思齊換一個新的環境,讓她去蘇聯留學。

1957年,劉思齊回國,轉入北京大學繼續攻讀俄羅斯語言文學。

在毛澤東的不斷鼓勵下,劉思齊終於從失去毛岸英的痛苦中走了出來。

1958年,最後一批志願軍部隊從朝鮮凱旋歸國,可毛岸英卻永遠都回不來了。

毛澤東眼見劉思齊打算這輩子都守著毛岸英,不忍她這麼年輕就要孤獨一人,便開導她:

「思齊,你還年輕,前途遠大,你不能這樣過一輩子,終歸是要有個伴嘛!我知道你對岸英的感情很深,但是望門守節,這是封建糟糠,岸英不會同意,我也不會同意。你要是孤苦無依過一輩子,爸爸心裡不安,也很難過!你就去找一個對象吧!」

隨著劉思齊年齡漸長,毛澤東多次勸她再婚,不要再孤獨一個人過了,也曾多次託人為她物色結婚對象並對物色的對象多方考察,希望能給劉思齊找到一個能相伴終生的人。

一次,空軍副司令員劉震向毛澤東推薦了空軍學院強擊機教研室副師級教員楊茂之,經過考察,毛澤東對楊茂之很是滿意,無論是人品,學識,毛澤東都覺得他很適合劉思齊。

於是,毛澤東便給劉思齊寫信,勸她可以考慮下楊茂之,信中寫道:

「你要聽勸,下決心結婚吧,是時候了。」

經毛澤東牽線,再經初步了解,劉思齊同意和楊茂之試著交往下去,後來兩人相處了一段時間,互相都覺得對方可以,於是便在1962年2月中旬結婚。

婚後,劉思齊和楊茂之養育了4個子女,後來這4個子女都學有所成,個個都很有出息,這讓劉思齊和楊茂之很是欣慰。

劉思齊和楊茂之結婚前,劉思齊特意去中南海告訴了毛澤東自己要結婚的事情,毛澤東聽後也很是高興,當即就把自己親筆所寫的兩首詩送給了劉思齊和楊茂之這對新婚夫婦,當作新婚禮物。結婚那天,毛澤東又讓秘書葉子龍給他們送來了300元錢,作為陪嫁的禮金。

劉思齊雖然與楊茂之結了婚,但也沒有忘記過毛岸英。1963年10月,劉思齊生下了與楊茂之的第一個孩子,取名「小英」,以紀念在朝鮮戰場上為國捐軀的毛岸英。

與此同時,劉思齊也曾先後數次前往朝鮮檜倉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為毛岸英掃墓。

1959年,劉思齊第一次去朝鮮為毛岸英掃墓,臨走時她帶走了毛岸英墓前一些泥土。

2006年,劉思齊又前往朝鮮為毛岸英掃墓,這一次她為毛岸英帶去了家鄉的瀏陽河酒,並在毛岸英犧牲的地方立了一塊小石碑。

石碑由花崗岩製成,碑高1.1米,基座高25厘米,代表毛岸英犧牲的那一天——11月25日。

劉思齊從未忘記過毛岸英,她將對毛岸英的情感一直深深珍藏在內心的最深處,從未忘記。

晚年接受媒體採訪時,劉思齊深情地說:

「岸英是我一生的痛,也是我一生的驕傲。」這份真摯的感情,讓人很是感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ddc08fa986b4d0dc5c863bf17678db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