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鎮守東北,因戰爭離開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我國的一員

2022-04-07     球球房產

原標題:世代鎮守東北,因戰爭離開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我國的一員

相信大家對一首歌曲都不陌生,「56個民族56個家,56個兄弟姐妹是一家」這首歌不僅唱出了中國多民族團結一致的繁榮景象,同時也唱出了中華民族百花齊放的國貌。

現如今的中國是由56個民族共同組成的,可事實在歷史中,中國卻不僅只有這56個民族。

除了現有的這些民族之外,還有一些民族因為歷史的更迭和天災人禍,而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

雖然說這些民族已經離我們遠去了,可他們同樣是炎黃的子孫、是龍的傳人。

比如費雅喀族人就曾經是我國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清朝的時候,他卻因戰亂,而無奈離開了中國。

那費雅喀民族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民族?該族的族人如今又去了哪裡呢?

費雅喀人之來源

費雅喀民族是一個多年之前就存在的民族,眾所周知,華夏民族是自兩河流域發源而來的,在生產力較為匱乏的古代社會,只有中原地區是較為富饒的。

雖然說邊疆地區也同為我國的領土,但是古代的統治者們卻大多都不太注重這裡。

所以說在古代時期,中原和邊疆的經濟文化水平的發展,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不過中原人民在物質資源上相對條件豐厚,可在軍事能力上我們卻是比不過邊疆的那些游牧民族的。

因地理位置和生活習慣的原因,游牧民族常年漂泊居無定所,他們時常會根據季節的不同將房屋遷移到不同的地方去,這樣漂泊的生活,鍛鍊了他們堅毅的性格。

除此之外,邊疆地區人民的文化發展程度普遍較低,即便是擁有了肥沃的土壤,他們也不能很好地種植出糧食。

吃不上糧食,他們便只能靠打獵來果腹了,打獵的生涯也給予了他們靈敏的反應能力與高超的作戰能力。

正因如此,為了博得更多的資源,堅毅、靈敏的游牧民族人便會將目光放在逐鹿中原上。

自古以來,游牧民族和中原國家的戰爭就沒有斷過,比如漢朝和匈奴、唐朝和吐蕃、明朝和瓦剌之間的戰爭就是非常慘烈的。

而我們今日所講的少數民族費雅喀族,就是在東北一帶生活的少數民族人。

雖說費雅喀人生活在較為偏遠的庫頁島上,可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早在漢朝時期,《山海經》就對他們有明確的記載了。

費雅喀族人主要生活在黑龍江河口灣沿岸和庫頁島北部一帶。

《山海經》中曾這樣描寫過費雅喀人,書中說他們是「毛民之國,為人身生毛」,除此之外,其他古書也對該族人有過相似的記載。

書中說在東北的邊境地區,有一個部落的居民不僅渾身長著魚皮,且還長著長長的汗毛。

從古書文獻的記載中,我們可以得知費雅喀人和其他民族的人的長相還是有許多不同的。

毛髮旺盛的費雅喀人自古以來就和中原王朝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和當時的大部分少數民族一樣,以費雅喀人的生產力來說,他們並不能達到自給自足的地步。

所以其族人只能通過以物換物的方式,和相對繁榮的中原王朝做交換。

民族關係多複雜

在隋朝以前,中原王朝和該民族的關係相對來說還不是那麼的密切,可唐王朝建立後,卻改變了這一局面。

李淵一登基,便在國內實行起了朝貢政策,並在庫頁島上設置了一處總督府,開始對當地居民進行了直接管轄。

唐朝是一個相對開放的民族,不管是李淵還是李世民,都給予了這些少數民族較大的自治權。

秉承著天朝上國的觀念,皇帝也為這些少數民族提供了諸多福利,幫助他們獲得了一定的發展。

由於庫頁島地理位置偏遠,且島上條件較為艱苦,所以當地總督府便以朝貢貿易的形式,將中原的部分物資帶到了那裡,接濟他們。

庫頁島上的少數民族人,非常感謝唐王朝對他們的饋贈,所以他們對中原王朝的感情也一直都是非常深厚的。

所以自唐朝開始,不論中原經歷了怎樣的朝代更迭,也不論中原的統治者是誰,費雅喀族人就一直和中原王朝保持著密切的朝貢關係,且一直為中原統治者馬首是瞻。

在唐朝時,他們還給這些長著長毛的少數民族人起了名字叫「郡利」或者「窟說」,為了更好管理這裡,唐代統治者還專門在這裡設置了行政機構,並派出了長史監管。

唐朝覆滅之後,費雅喀族也一直都在中原統治者的管轄範圍內。

元朝時期,整個社會較為動盪,費雅喀族和中原也沒有什麼太大的聯繫,在此期間,此地主要受元朝的東征元帥府管轄。

明朝成立後,明成祖朱棣曾多次北征蒙古,在朱棣親征的過程中,善良的費雅喀人也為明朝軍隊提供了諸多幫助。

為了感激費雅喀人,也為了讓他們得到更好的發展,明成祖朱棣親自下令,將他們歸在了努爾干都司的系統下。

從這一刻開始,他們才擁有了合法的居住身份,並正式成為了大明王朝的一分子。

朱棣是一個非常好戰、且領土意識很強的人,當年僅在費雅喀族人居住的地區,他就設立了12個衛所。

不過即便如此,費雅喀人還是因為民族文化習俗及地緣的緣故,沒有真正融入漢人中,而是繼續在邊疆之地過著自己的生活。

時間來到清朝,這一情況才真正意義上被改變了,眾所周知,清朝是東北滿人打下來的天下。

當年明朝衰微,各路反兵崛起,與此同時,遠在東北地區的滿族人的野心也暴露了出來。

在努爾哈赤等人的努力下,東北成為了他們滿人的地盤,最後滿人甚至一舉攻入中原,建立了大清王朝。

和滿人生活在一個地方的費雅喀人也因此而沾了滿人的光,被歸到了滿人旗下,擁有了前所未有的社會地位。

作為少數民族政權,清朝的歷代統治者也非常注重和各個少數民族之間的聯繫,他們不僅在政治上給予了費雅喀族人諸多特權,且還在經濟上為他們提供了許多幫助。

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費雅喀人才將後金視作了宗主國,並在大清正式建立後,和其建立了朝貢關係。

清政府規定費雅喀族人每年都要向政府進貢一些貂皮,而清政府則會向他們賞賜一些一關生活器具之類的東西。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雖說歷代君主也都不同程度地和費雅喀族人建立了諸多朝貢或貿易關係,可沒有任何一個朝代像清朝一樣,給予了他們如此之高的禮遇。

入主中原後,滿族的大將基本都被調到了中原地區,所以後來,清朝君王就把自己在東北的老家,交給了費雅喀人託管。

為了更好地收買人心,不讓他們趁機叛亂,清朝統治者還將本朝尊貴的公主嫁給了費雅喀人。

除了公主和首領之間的和親外,清政府還非常鼓勵費雅喀族的頭人迎娶清朝的宗室兒女為妻。

清朝是一個非常依賴姻親關係的人,當年清朝之所以能夠順利發家,離不開東北地區少數民族和蒙古地區政權的幫助。

自大清王朝成立之後,大清王朝也多次將宗族兒女送去了遠方和親。

清王朝統治階級和費雅喀族的這種姻親關係保持了很久,直到本世紀初期,還有許多費雅喀族的老人,仍舊記得他們的先人娶妻的詳細情景呢。

清王朝以這種姻親關係為紐帶,對費雅喀族進行了有效管轄,在此過程中,他們也同時將中原地區的物質文明帶回了邊疆,促進了老家的經濟、文化發展。

相對來說,費雅喀人的戰鬥力並沒有滿清族人的戰鬥力那麼強。

因為世代以來,費雅喀族人一直都是以捕魚為生的,和馬背上打天下的滿人不一樣。

他們習慣用的武器也只是魚叉和木棍,所以說清王朝對他們還是比較放心的。

多國爭奪失佳地

但讓清王朝的統治者沒想到的是,就在清朝成立後,這處被前人忽略的地方,卻開始成為了各個國家的爭搶對象。

庫頁島不僅面積極大,且其戰略位置也非常重要,作為中國昔日的第一大島,庫頁島不僅擁有著8萬平方公里的占地面積,且還連接著日本、遠東、俄國。

清朝建國後,日本和俄國便再度將毒手伸向了這處土地。

為了保衛自己的家園,也為了幫助對自己有恩的清王朝捍衛領土,費雅喀人首當其衝,和俄國人展開了數場廝殺。

由於在清朝皇帝的治理之下,費雅喀人的發展已相對穩定了,所以在戰爭開始初期,他們也有效地抵禦了俄國的侵略。

可隨著這一戰爭的進一步升級,費雅喀人也遭受了近乎毀滅性的打擊,不少族內人員為了保家衛國,最終也落得了個馬革裹屍的下場。

時間來到康熙統治時期,清朝和俄國的關係更是走到了冰點。

為捍衛國家主權,康熙大帝做出了御駕親征的決定,在康熙的親自指揮監督下,清軍來到了東北地區,和俄國人展開了武裝鬥爭,並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平定了此處。

此戰結束之後,我國也派出了使者,和俄國那邊簽訂了《尼布楚條約》,為此地換取了一段和平的時間。

康熙、乾隆時期是清朝國力的鼎盛時期,當時我國的GDP甚至達到了世界第一的佳績,在康熙這樣英明帝王的帶領下,我們能在此戰中取得勝利一點都不意外。

可是閃耀的康乾王朝過去之後,清朝便開始走向了下坡路。

到了晚清時期,清朝已經無力支撐這個龐大的國家了,晚清政府不僅內部腐朽不堪、官員尸位素餐、且連軍事力量也遠不如之前了。

在失去了保護傘後,費雅喀人再度成為了他人窺伺的對象。

晚清時期,英國人憑藉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大門,拉開近代屈辱史的序幕。

隨著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爆發,《辛丑條約》的簽訂,中國更是一度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在此期間,俄國也和清政府簽訂了《璦琿條約》、《中俄北京條約》以及《回回條約》,侵占了中國大量領土,就連庫頁島也被俄國給無情的占領了。

由於庫頁島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且戰略價值極高,在沙俄將其搶走沒多久後,日本也將目光放在了這片土地上。

在日本和俄國的強力打擊之下,中國退出了這場鬥爭,就此庫頁島被沙皇俄國全面占領了。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日本、俄國兩國在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地區多次交戰,意圖分走更多的資源。

為了不讓戰火燒身,我國以「俄日皆為友邦」的理由,拒絕了兩方拋來的橄欖枝,保持了中立。

在長久的痴纏過後,這場戰爭以日本戰勝而告終了,身為戰勝國的日本,也自然而然的接管了庫頁島,並把這裡當做了殖民地。

雖說此次戰爭是以俄國戰敗而結束的,可他們並沒有真正放棄這片土地。

十月革命爆發之後,沙皇俄國再度迎來了新階段的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俄國再次把屠刀伸向了庫頁島,並在這裡和日本人開始了血戰。

在庫頁島上發生的這麼多場戰鬥,不僅大大損害了島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同時島上人民也因日俄兩國的文化輸出,而丟掉了自己原有的文化形式。

當時的中國深陷於國共內戰和抗日戰爭中,根本顧及不到庫頁島,所以慢慢的,我們也失去了對這片土地的話語權。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作為戰勝國,蘇聯在雅爾達會議上提出了要日本歸還所有侵占他國的領土。

即便是心中有千萬種不願意,日本天皇還是接受了《波茨坦公告》,並將庫頁島劃分給了蘇聯。

二戰告一段落後,蘇聯也派去了許多軍民在庫頁島上進行了生產生活,並幫助庫頁島上的居民進行了戰後重建。

慢慢的,在蘇聯人的耳濡目染之下,島上的原著居民也接受了社會主義改造,並開啟了新的生活。

就這樣,這片本屬於我們的土地和本應屬於中國的國民成為了蘇聯的所有物,時至今日,庫頁島也沒能回到中國。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憑藉改革開放,迅速發展了本國實力,如今的中國,不僅已在國際上站穩腳跟了,且還成為了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呢。

雖說這些年裡也有許多人提出過說要讓祖國收回庫頁島,可因其背後複雜的歷史遺留問題,以現今的情況來看,中國也是很難完成收復的。

而就在中國極力想要收復庫頁島的時候,日本居然也橫插了一槓進來,甚至還恬不知恥的說出了「這片土地是日本的,是俄羅斯人搶了日本的領土」這樣的話語。

蘇聯在經歷了鼎盛時期之後,也因種種原因一度走到了解體,他們的解體也讓庫頁島居民受到了很深的打擊。

其實不僅是我們想讓這些少數民族人回來,相信費雅喀人應該也很想念祖國吧。

即便是費雅喀人如今並不在我國管轄範圍內了,可他們曾經為保衛東北、保衛國家領土完整所做出的努力貢獻,卻不應該被人們遺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554c2f67950c7531b11d323264afcc8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