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霸榜,緊張刺激還戳心,她做到了!

2022-08-19     電影鋪子

原標題:連續霸榜,緊張刺激還戳心,她做到了!

在此次北京國際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中,有一部特別的影片。

它曾在去年的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斬獲了最佳導演與最佳女主角雙項殊榮;也在近幾周,連續登上豆瓣「一周口碑電影榜」。

這部片子裡沒有任何暴力驚悚的場面,卻看得人心驚膽戰。

故事發生在法國,但大洋彼岸的我們同樣無比共鳴。

《全職》

朱莉是一位單親媽媽,獨自撫養一兒一女,每天的生活就像打仗一樣。

鬧鐘一響,她就開啟了戰鬥模式。

把孩子們叫起來,給他們做早餐,放水洗澡,準備好自己要帶的午飯……

收拾妥當後,馬不停蹄地把他們送到鄰居奶奶家託管,叮囑好上學的事,自己再一路飛奔去車站,趕在關門前一秒跑上了車。

為了讓孩子們有好一點的生活環境,他們一直住在郊區的房子裡,朱莉上班的地方在巴黎市中心,這就意味著她要面臨可怕的通勤距離。

火車換公交再換地鐵,交通好點的時候才能勉強不遲到。來不及停下來喘口氣,就要趕緊切換到工作模式。

配合著節奏急促的背景音樂,電影一開始,那種緊張焦灼的感覺便撲面而來。

朱莉在一家高級酒店做客房領班,工作多且雜。

除了日常清理客房的任務,她還需要幫領導給手下分配好任務,培訓新員工,以及應對各種突發情況。

比如有一次,一位客人把洗手間裡塗滿了大便。

即便噁心的不行,也得硬著頭皮去清理。事後還被領導警告,因為她沒有用手擦,而是用了高壓水槍,會損壞酒店的高級瓷磚。

結束了一天繁忙的工作後,緊繃的神經並沒有因此放鬆。

她需要再次飛奔到車站,以最快的速度趕回家接孩子,然後切換回媽媽的角色。

她就像是一個上緊發條的機器,清醒的時候就要一刻不停地運轉。日復一日的勞作,永無止境的奔波。

而辛苦的工作換來的工資,並不足以負擔她和孩子們的開銷。

房貸斷繳、信用卡被刷爆,銀行的催債電話不停打來。

前夫不但沒有照顧過孩子,撫養費也遲遲不給,甚至人都聯繫不上,朱莉沒有辦法,只能一遍遍給他留言。

為了改善生活,朱莉打算換一份好點的工作。

不想因為請假被扣錢,她就找人代班,自己悄悄去面試。

騎驢找馬,難免會影響現階段的工作,上司察覺到她的狀態不對,多次對她發出警告。

更糟糕的是,此時的巴黎正在大規模鬧罷工。

公交、地鐵、列車通通停運,這讓朱莉本就艱難的通勤雪上加霜,能不能坐上車全靠運氣。

交通大面積癱瘓,遲到成了常事。

鄰居老太太因為她經常晚回來,覺得不方便,不想再幫忙照顧孩子。

同事對此也頗有微詞,有次因為朱莉遲到,害她獨自清理了整個房間。

兩人因此鬧了不愉快,生氣的同事直接把她偷偷面試的事告訴了上司,朱莉被找去談話。

煩心事一件接著一件,唯一值得高興的是她的新工作初試通過了。

但複試又要找人代班,沒有人願意幫她了,而且上司已經對她非常不滿,只要再出一點差錯,就得捲舖蓋走人。

但為了新工作,朱莉選擇鋌而走險。她提前做完剩餘的活,讓新人下班的時候幫她打卡,自己則翹班去了複試。

可事情還是敗露了。

在經歷了一場不太滿意的面試,又接到領導讓周一去辦公室面談的電話後,她的那種無力感仿佛溢出了螢幕。

最終朱莉被炒了魷魚,還因此連累實習生丟掉了工作,她在事後才得知,那位實習生也是一位單親媽媽。

新公司那邊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告知面試結果,朱莉知道自己可能要失業了。

沒有誇張,也沒有美化,《全職》把一個普通的單親媽媽最不堪的那一面真實地展現了出來。

在同事眼中,她遲到翹班耍小聰明;在鄰居眼中,她早出晚歸不顧家,但只有朱莉自己明白,為了生存她已經拼盡全力。

累到泡澡的時候睡著,在兒子說做噩夢後依舊會馬上起身哄他睡覺;即便生活拮据,分期付款也會給孩子買想要的生日禮物,儘可能不讓孩子的童年留下遺憾。

但作為一個母親,她仍然會因為工作忙,缺少陪伴被苛責不夠稱職。

除了在車上的時候能短暫放空,下了車她好像一直在奔跑,從未停下來。

然而可悲的是,即便如此,生活還是越來越糟。

電影中有一幕讓人印象深刻。

在被領導要求面談的周一早上,朱莉坐在鏡子前化妝,背景新聞里播放著混亂的巴黎現狀,她也猜到了去公司後等待她的將會是什麼。

無論是大環境還是自己的生活,她都無力改變。

那一刻,朱莉的眼淚止不住往下掉,也只能馬上擦乾,她必須儘快趕到公司,連崩潰都沒有時間。

導演很擅長用一些小細節去展現女主的窘境。

比如在給孩子過完生日後,朱莉手頭實在太緊,早晨坐車時偷偷從孩子的零錢罐里拿了些錢當車費。

丟掉工作後,她決定去試試應聘鄰居老太太說的超市職工,看著電腦上的簡歷,她把經濟學碩士的學歷刪掉了。

其實朱莉的學歷和能力都不低,但作為一個離開專業領域4年的單親媽媽,她的擇業標準只能一再放低。

即便是最基礎的工作,在被面試的時候還是不免被質疑專業性,以及被問及如何平衡家庭和事業的問題。

朱莉曾做過兩次關於的夢。

在夢裡,她和孩子們一起在海邊玩耍,背景里水聲夾雜著笑聲,然後水聲越來越大,海水慢慢上漲,淹沒鏡頭。

她愛自己的孩子,卻也被這種親情裹挾著,捲入水底。

導演特意用這兩場夢境來暗示成為母親的女性所面臨的困境。

在被問到能否接受加班時,朱莉毫不猶豫地回答可以,她太需要這份工作了。

雖然她也想有更多時間去陪伴孩子,但顯然讓他們填飽肚子才是首要任務。

面試無果,原本的工作也丟掉了,前夫依舊聯繫不上,這個節骨眼上,孩子又在玩耍的時候意外摔斷了胳膊……壞事都湊到了一起。

沒人傾訴,不被理解,所有情緒壓得朱莉喘不過氣。

站在呼嘯而過的火車前,聽著「火車進站,過站不停,請遠離月台」的廣播,一度感覺她下一秒就要衝過去,結束這一切。

整部影片一直處於這樣高壓的氛圍中。

導演用快速切換的鏡頭和強烈的電子樂,營造出忙碌、真實的生活質感,沒有槍戰暴力場景,卻比動作大片還要緊張刺激。

作為觀眾,能夠身臨其境地體會到朱莉的那種焦慮。

列車上閃過的街景,女主狂奔的身影,擁擠的候車廳,堵塞的車流……全片沒有一處廢筆,一氣呵成,節奏緊湊到讓人幾乎無法呼吸。

瀰漫其中的不安定感,又製造出一些懸念:朱莉能否準時到公司,能不能打到車回家,面試成功還是失敗,觀影過程中一直都替她懸著一顆心。

好在影片的結尾,朱莉最終等到了那通電話,她被錄取了。

掛斷電話後,她再也繃不住,在遊樂場大哭起來。

觀眾也在經歷了漫長的窒息後,迎來一絲喘息。

然而新工作會改變她的生活嗎?從她面試時的對話來看,大機率只是另一段忙碌的開始,這就是真實又無奈的人生。

但對於朱莉來說,沒有陷入絕望就已經是希望,她別無選擇。

她不需要同情,只求不被輕視。

拚命地奔跑,不過是一個媽媽想要更好地活下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d99bfeae8323ca6ea8f006b706a485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