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能是今年最有逼格的華語電影

2023-03-07     電影鋪子

原標題:這可能是今年最有逼格的華語電影

這一兩年,你記憶里最好的華語電影是哪一部?

是輕盈又老道的《愛情神話》,是高頻催淚《人生大事》,還是人文關懷至上的《濁水漂流》,抑或是現代羅生門《正義迴廊》......

但對於一些影迷而言,這些可能都不是。

2021年,一部時長三小時的電影在洛迦諾國際電影節上展映,一舉拿到評審團特別獎,吸引了很多影迷的目光。

豆瓣一開分,9.1(現在豆瓣8.7)。

在一片驚呼中,它徐徐登場。

《椒麻堂會》

導演邱炯炯,是一個已經拍了十多年電影的人。

此前他的《姑奶奶》《痴》《萱堂閒話錄》《彩排記》等片子,都是有口皆碑的記錄片,豆瓣上都超過8分。

但這一次的《椒麻堂會》不一樣。

它是故事片,一種大多數觀眾可能都沒有見過的故事片。

邱炯炯的祖父是川劇名角邱福新,某種程度上,這部電影也帶著其家族史的印記。

之前,邱炯炯父親為了紀念他寫了一本傳記,請邱炯炯來畫插圖。當邱炯炯畫了十多幅之後,就開始構思這個電影故事。

沒有劇本的時候,就有了分鏡。

各色人物紛紛湧出。

分鏡到成片,跨越了執行的難關。

從形式而言,是華語電影史上罕見的風格之作。

拿故事來說,是當下罕見的跨越時代的平民史詩。

「《霸王別姬》做到的,《椒麻堂會》大部分做到了;《霸王別姬》沒做到的,《椒麻堂會》做了很多」,「毫無疑問的年度最佳」

這個評價有點誇張,但也較為準確的表現這部電影的外在特點。

《椒麻堂會》英文名叫 A New Old Play

一部全新詮釋的舊戲。

所謂「新」,是其另類的表現形式。

整部電影沒有一個實景,全部鏡頭都是在一個400平的工廠車間完成拍攝。因為經費所限,置景的景片很多都是從垃圾場拖回來的廢料。

山丘和石頭是泡沫切割後拼接起來上色的,房子是用瓦楞紙做出的模型,需要繪製的部分很多都是邱炯炯和發小一筆一筆塗抹出來。

電影如畫卷一般展開,觀者猶如置身連環畫。

簡陋是簡陋到極致了,但成片的效果卻透出精良的魔幻感。

一輛汽車行駛著,車身是虛幻的畫出來的,但方向盤又是真實的。

濛濛濃霧裡,戰爭在進行。

一切如夢似幻。

一架直升機從天空中墜落,轟鳴的聲音越來越近,觀眾們看到小刀划過幕布,濃濃白煙從中湧出。

這爆棚想像力,不得不令人驚嘆——

這樣也行?

電影前期置景大概花了4個月的時間,因為場地有限,都是拍多少戲份就搭多少景出來,很多場景也都連在一起。

鏡頭不能大幅度運動,360度大旋轉一不小心別的景就會入鏡,露餡。

運動不夠,腦洞來湊。

表現室外的自然景觀這方面,就必須有豐富的想像力。

海上?

就用白布揮舞一下代替吧。

出來的效果不錯,呈現梅里愛電影般的古早奇異感。

整部電影的布景都相當用心,從戲班子大唱台,到陰曹地府的景象,都呈現出一種精妙的戲謔感。

符合中國人的想像,又不至於太過於脫戲。

在電影發展的早期,有不少電影都使用類似的創作手法。

說是新,其實也是對傳統手工電影的一次回溯。

那麼,什麼又是Old play呢?

《椒麻堂會》是一個關於戲班子的故事,從20年代一直發展到70年代,中間橫貫了半個世紀,戲子們的起浮人生映照了中國近代史。

此前,我們看過不少類似的故事。

《站台》,一個文工團在改革開放的歷史潮流里重組又衝散,個人精神世界遭遇一次次崩塌。

《流浪藝人》,在希臘戰亂年代,流浪劇團為生計而巡迴遊歷、其中彼此不乏矛盾、背叛、出賣,他們用親曆書寫著苦難的編年史。

《霸王別姬》,從清末到近現代,京劇名角們被衝上榮譽的頂峰又狠狠跌落,驚天愛恨都化成了時代里的一粒沙。

這是一個Old play。

世界在重演,人間無新劇。

而《椒麻堂會》是將故事置於了四川。

劉麻子師長喜歡戲劇,軍閥混戰的年代,乾脆供養了個戲班子。

演員名伶大多吸納自「又新」劇團,所以乾脆取名「新又新」劇團。

寓意比新還新。

丘福,一個大時代里的小人物。

小時候,他父親早逝,在戲班子裡混飯,艱難入行。

青年時,抗戰動亂,攜妻漂泊,吸鴉片消遣。

逢中年,饑荒流年,當街批鬥,畫白臉戴高帽,被扔入自己建造的牢獄。

但要說他是程蝶衣,他和程蝶衣又有著全然不同的風貌。

他是丑角,有邪惡,有卑賤,有正義,有狡詐。

點著紅鼻畫著花臉,神情皆是戲謔調侃。

他是隨波逐流的,什麼時代便唱什麼樣的戲,唱帝王將相,唱抗日,然後是愛國戲劇,樣板戲。

《四季歌》《隋朝亂》《太陽出來喜洋洋》。

一詞一曲中,便知天下風向。

擠眉弄眼裡,覓得安身立命處。

為什麼是小丑?

導演邱炯炯這樣陳述——

一個人在世界中是很卑微的,但小丑有微小個體里最桀驁的底色。

小丑可以把自己的悲劇性融入到最後的一個鬼臉中,小丑改變不了什麼,但只還存在鬼臉,就不會成為倀鬼。

他偷糞被抓,立即當著人面唱一段戲免責。

他收留棄嬰,飢餓難耐烤蛆而食。

他畫地為牢,沒有流下一滴悲傷的淚水。

個體在順應潮流,個體又綻放了自我的色彩。

電影里用人間和地獄兩條線索,表現丘福的一生,人間半世紀,各方勢力登場,地下幾日間,牛頭馬面雞腳神等神仙怪物紛紛登場。

而這兩條故事線里的角色,又為故事增添了更多值得品玩的地方。

饑荒時期,牛頭馬面活兒不停。

鏡頭一晃,戲子們熱熱鬧鬧報菜單——

動亂時期,衝突四起,牛頭馬面已悄然到達,他們需要等到後半夜。

嘴上是正大光明的爭鬥,卻總是發生在黑暗中。

一場又一場悲劇,已經麻木。

閱歷無盡人間慘劇,只是例行加班。

死神在人間遊蕩,既迷離又魔幻。

濃霧四起,淹沒了歷史。

丘福死後,被牛頭馬面帶至酆都地府,趕路途中完成了人生最後的一次回望。他和小鬼頭們搓麻將、喝小酒,把過往的故事拿出來細細說。

小鬼說,到了酆都必須要喝孟婆湯。

但是,一個戲子要是忘了一切沒有了愛恨情仇,他還如何唱戲?如何做酆都的鬼界唱將?

答曰:你有密電碼

密電碼是個體精神的最後體現。

就如陽間的故事,唱的戲可以根據世間變幻而一改再改,劇場的名字可以從「又新「變成「新又新」再變成「人民川劇院」。

但小丑在變幻的時間裡,沒有丟棄個體綻放的色彩。

用鬼臉唱當下,拿生命去撒歡。

故事就不會完。

在四川人眼裡,生和死一樣重要。

而那些歷史長河中的起起落落,各色悲劇,都會化作一絲狡黠的笑容。

要有小丑精神。

和其他流浪劇團的故事不同,《椒麻堂會》沒有絲毫悲愴,慘劇都以喜劇呈現。

對待莊嚴,需要一聲呵欠。

面對荒謬,以更荒謬的面目訕笑。

這是化解的力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43da6d4177a61b3f51fc7442da356e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