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字「長錢」政策背後深意:引導資本做「時間的朋友」,助力新質生產力行穩致遠

2024-07-19     華夏時報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邱利 陳鋒 北京報道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於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其中一個明確的方向和目標,便是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為基礎,而科技創新需要「長錢」支持。

證監會主席吳清在2024陸家嘴論壇上強調,要壯大耐心資本。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創新企業通常具有高投入、長周期、經營不確定性大等特徵,與堅持「長期主義」的耐心資本在本質上是高度契合的。

培育壯大耐心資本

今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壯大耐心資本」,並強調「積極發展風險投資」。這一14字的政策舉措的提出,明確了資本市場改革發展重點,對於創投行業可持續發展和新質生產力培育,意義重大而深遠。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風險投資,特別是針對一級市場的股權投資,將逐漸成為推動我國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的重要力量。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積極發展風險投資、壯大耐心資本能夠促進創新驅動,促進創新想法的實現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夠更有效地將資金分配給有潛力的創新項目,加速科技成果的商業化過程;能夠引導資本流向那些研發周期長、回報周期慢但潛在影響力大的科技創新項目,注重長期價值的創造;能夠通過多元化投資組合來分散風險,降低單一創新項目失敗的影響。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荀玉根表示,傳統工業企業的資產以廠房、設備等重資產為主,容易通過抵押獲取間接融資。但是,科技型企業的資產多為智慧財產權、人力資本,具備「輕資產」屬性,因合理估值難度較大,不易用於抵押。所以,要發展風險投資、耐心資本滿足新興產業融資需求。

創投市場呈放緩態勢

耐心資本,顧名思義指對風險有較高承受力,且對資本回報有較長期限展望的資金,它看重的是未來,投資的是價值。在一級市場,耐心資本多指中長期投資的私募股權基金;在二級市場,主要包括養老金、社保基金、保險資金、產業資本等長期資金。

目前,在風險投資領域,壯大耐心資本還面臨多重挑戰。根據清科研究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內股權投資市場共有964隻基金完成新一輪募集,數量同比下降43.9%;募資規模達到3530.28億元,同比下滑5%。

創投市場呈現出放緩態勢,對初創型科技企業支持相對乏力,究其原因在於「募投管退」機制不暢,阻礙了資本「耐心」養成。業內普遍反映,私募股權創投行業募資難、退出難,在退出環節上,國內創投機構高度依賴IPO的單一退出路徑,併購和S基金髮展相對滯後,隨著IPO節奏放緩,資金退出難度增大,投資端也更趨謹慎。

對於PE、VC領域集中碰到的堵點,中國市場學會金融委員付立春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風險投資和一級市場還較為脆弱,且波動性非常大,容易受監管政策、市場調整和經濟周期等方面的影響。對於風險投資行業來說,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最為重要,包括穩定的經濟、市場、政策,以及相關實體行業,共同促進創投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優化「募投管退」生態

對於創投市場資本「耐心」不足的問題,今年以來相關政策密集出台,積極營造創業投資發展的良好氛圍。

在2024陸家嘴論壇上,證監會主席吳清表示,將積極創造條件吸引更多中長期資金進入資本市場,圍繞創業投資、私募股權投資「募投管退」全鏈條優化支持政策,引導更好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對於私募股權基金和創投基金,證監會的態度是大力發展,但是要規範發展,今後的監管方向要規範發展。」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表示,私募股權基金和私募創投基金是促進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

據方星海透露,自去年3月31日監管上市備案的辦法發布以來,中國企業到境外上市是非常活躍的。截至6月18日,一共備案了158家企業赴境外上市,其中有85家是去中國香港上市,有73家企業是去美國上市。

6月19日,國務院印發《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圍繞創業投資「募投管退」全鏈條提出17條具體舉措,進一步完善政策環境和管理制度,積極支持創業投資做大做強。

田利輝表示,一系列政策利好能夠提振創投市場信心,吸引更多的資本投入到創投市場;改善募資環境,緩解私募股權創投行業募資難的問題;鼓勵多元化的退出渠道建設,解決創投資本退出難的問題;引導資本更多地流向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科技創新領域,加速這些領域的發展和更好服務實體經濟;能夠提升行業規範、增強行業自律、加強投資者保護,進而優化創投生態,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d95fa1c25b236544929d8f9cf0cc9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