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使用一些方位名詞,例如:「寶寶,書包在你後面的桌子上!」
「過馬路前,先看看左右有沒有車。」
「上下」「左右」「里外」等方位詞,是日常交流中頻繁出現,必不可少的元素,但不少家長反映,教小朋友學習方位詞實在太難了!
方位是一種描述不同物體間位置關係的概念,抽象又複雜,方位詞該怎麼教才能讓小朋友理解?今天我們請來了BCBA(國際認證行為分析師)、大米和小米ABA督導鍾毓琦為大家支招——
口述/鍾毓琦
大米和小米ABA督導
美國亞利桑那州州立大學教育學碩士
國際認證行為分析師BCBA
擁有10餘年特殊教育從業經驗
教學前,一定要知道的兩件事
1. 兒童一般什麼時候可以辨別方位?
近代最著名的認知心理學家、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
一般情況下,3歲的普通兒童能正確辨別上下方位;4歲能正確辨別前後;
5~7歲兒童開始能比較穩定地辨別自己的左右方位,正確判別自己的左右手、腳及耳朵等,但不能辨別對面人的左右位置,不理解左右的相對性;
7~9歲開始初步、掌握左右的相對性,但常常藉助自己的身體,例如將自己的身體扭轉與對面人一致的方向來判斷左右;
9~11歲能比較靈活地掌握左右概念。
2. 自閉症兒童什麼時候適合學習方向詞?
不少自閉症兒童偏離正常發育曲線,和普通兒童能力水平相差較大,家長不必太在意年齡,最好根據兒童自身的語言能力、認知水平和溝通需求等因素來考慮合適的教學時間。
描述方位是一種比較高階的技能,家長不必急於展開教學,最好先評估下孩子能力。在我看來,如果小朋友已經具備以下能力,家長可以考慮將方向詞教學列入當下的教學計劃表。
- 對環境有一定認知,可以將自己與環境區分開;
- 並且已經能夠掌握顏色、形狀等具體名詞和一些常見形容詞,如冷熱等等;
- 可以使用簡單句表達自己需求;
還有,家長最好同時教學代表相反方向的一組名詞,如「里外「、「上下」,更有助於兒童理解,進而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
按照普通兒童的方位認知發展軌跡,我們可以先教里外,上下、然後前後,最後教左右,旁邊和中間,由簡到難逐步突破。
3步,方向詞教學竟如此簡單
1. 聽一聽,做動作
我們可以用桌面回合式教學,讓小朋友將空間信息和方位詞逐漸建立起聯繫。
以「里外」的教學為例,我們可以事先準備一個容器,如杯子和一個球。
第一步
家長和小朋友在桌旁坐好,對小朋友說,「把球放在杯子裡面」,並且將重音放在「里」上,等待小朋友反應。
第二步
如果小朋友聽從指令,順利將球放入杯子,家長就要立即強化,例如用誇張的語氣稱讚他們「做得很棒,你有把球放在杯子裡面!」
第三步
強化後,家長可以馬上指著球問孩子,「球在哪裡?」然後帶著孩子一起回答「球在杯子裡」,重新強調指令,加強小朋友對方位詞的印象。
視頻演示
如果小朋友不能完成,家長就可以再發一次指令,輔助小朋友將球放好,然後進行下一輪的教學。
除了桌面教學的方式,我們也可以發出一些讓小朋友動起來的指令,如「走到廁所里去。」
另外,我們還可以和小朋友玩小火車的遊戲,跟小朋友說,「到媽媽(爸爸)前面來,小火車要開動啦」。
視頻演示
(因數量限制無法上傳,可移步「大米和小米」公眾號觀看)
等小朋友可以聽從指令,獨自將球放入杯子裡面,我們再用同樣的方法教小朋友學習「將球放在杯子的外面。」
需要注意的是:
方位是一種會因參考物的變化而變動的相對概念,所以教學時,我們一定要保持桌面的整潔,桌面上只留有教學材料,撤掉所有不必要的物品,避免小朋友產生方位上的混淆。
教學中,家長的指令一定要簡潔、清晰、具體,並且在發出指令時,注意重點強調方位名詞的發音提示小朋友該如何做。
為了讓小朋友能得到足夠量的訓練,以及保持教學的趣味性,教學材料一定要多樣,比如我們還可以用筆和筆筒,包子和盤子等來教里外,用玩具熊和玩具豬來教前後,用花朵和椅子來教上下。
2. 認一認,指一指
在小朋友能夠理解方位名詞,也就是能夠聽從指令,將物品放到要求位置後,我們就可以教小朋友來指認方位。
我們需要事先準備好一些包含不同位置信息的圖片,物品組合如下圖:
第一步
我們可以問「哪張圖裡,小木塊在籃子裡面?」然後等待小朋友指認。
第二步
如果小朋友順利指出小木塊在籃子的圖片,家長就要立即強化,例如用誇張的語氣誇獎小朋友「你做得很棒,你指對了。」
第三步
強化後馬上問小朋友,「小木塊在哪裡?」然後帶著小朋友回答,「小木塊在籃子裡面」,這既是對所學內容的鞏固,也是為下一步,小朋友自主命名方位名詞的準備。
需要注意的是:
教學中所使用的一組圖片或物品,除了位置關係不同外,其他部分應保持完全一致。
例如,如果想要教小朋區分開方位,那教學時使用的圖片中,物品和其他背景元素需要完全一樣,如下圖:
這樣可以避免小朋友根據物品顏色或大小等其他非位置信息的提示,做出判斷,影響教學。
儘量使用多樣化教學材料,設計多組不同的教學案例,例如,圖片與魔術貼的組合,可以靈活運用於「認一認」和下文「說一說」的教學環節。
3,說一說,多使用
當小朋友能夠跟從指令做出動作,且辨認出不同的方向後,我們就可以教小朋友命名,讓小朋友用口語的方式,表達出物品的方位。
例如,我們可以在小朋友面前,將他喜歡的玩具熊放在一本書上,然後問小朋友,「媽媽(爸爸)剛剛把熊放到哪裡?」等待或輔助小朋友說出「小熊放在了書本上」。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也可以重點灌輸和鍛鍊小朋友方位名詞的使用。
如家長在離開小朋友視線後,高聲問他們「你在哪裡?」等待小朋友回答。
然後我們再讓小朋友「走到客廳里」來吃零食,或「走到廁所」玩水時,問他們「你現在在哪裡。」
還有出門前,問小朋友「書包在哪裡?」帶著小朋友一起回答書包在桌子上等等。
教「左右」,你一定要注意的事——
介紹完基本的方位教學方法後,我想特彆強調「左右」的教學,因為」左右「是相對概念,參照物發生轉換,所指代的方向就隨之改變。如果小朋友還沒有學會基礎的換位思考,就會被混淆。
所以,家長在教學或提供輔助時,一定不要和小朋友面對面,最好站在小朋友的後面或旁邊,例如家長對小朋友說「舉起左手」,如果小朋友沒有反應,家長需要在他們身後,輔助他們舉起左手。
不少家長在給小朋友穿衣、穿鞋時,會趁機教小朋友,左手右手左腳右腳,這個時候尤其要注意不要站在小朋友的對面。
另外憑空教小朋友記憶左右,難度較大,如果小朋友學會了吃飯或寫字,那家長用可以用「吃飯(寫字)的手就是右(左)手」來提示小朋友。
最後,在教小朋友學習方位詞時,家長不必急於求成,很多普通小朋友在上小學時,都無法熟練掌握方位詞的概念,我們只需要站在小朋友的視角持續灌輸,等待小朋友成長。
我們還為大家錄了一首左手右手歌,一起來學!
註:家長們最好先自己學會,然後和小朋友面向同一方向進行教學哦,不要讓小朋友直接看視頻學習,否則就陷入了面對面教學的誤區。
老師的講解到這裡結束啦!
對方向詞教學,如有任何困惑,
歡迎留言區評論~
整理|梁雨 視頻|鍾毓琦
漫畫|陳虹樾 編輯|噹噹 主編|潘采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cjo863EBiuFnsJQVqw9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