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世光畫中小魚兒,真快活!

2024-01-09     新銳作家文壇

原標題:田世光畫中小魚兒,真快活!

田世光畫中小魚兒,真快活!

田世光畫中小魚兒,真快活!

田世光(1916-1999)號公煒,工筆花鳥大師解放前在北平國立藝專任教曾任中央美院教授。田世光先生畫魚的作品還是比較罕見的。儘管他平生很少作魚圖,他筆下的這些小魚兒卻顯得十分伶俐活潑、生機自足。

田世光《魚戲圖》局部

田世光(1916年10月—1999年7月)號公煒,祖籍山東樂陵,世居北京西海淀六郎莊。師承張大千、趙夢朱、吳鏡汀、于非闇、齊白石諸先生。早年拜張大千門下,為大風堂弟子之一 。早年求學於京華美術學院,專攻國畫花鳥,解放前在北平國立藝專任教,曾任中央美院教授。他長期從事花鳥、山水畫創作,繼承了宋元派雙勾重彩工筆花鳥畫的優良傳統技法,並賦之予新的時代精神,為我國現代工筆花鳥畫名家。田世光先生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工筆重彩畫副會長,中國畫研究院第一屆院務委員。

田世光《魚戲圖》

抗戰前夕,田世光有幸認識了張大千先生,大千先生對他的花鳥畫很是欣賞,準備拜門收徒,適值「七七」事變,大千先生去敦煌主持莫高窟的臨摹和研究。當抗戰勝利,張大千先生再返北平時(1946年春),田世光正式拜在大風堂門下(指拜在張大千大師門下)。拜師禮在頤和園長廊東頭的養雲軒舉行,田世光向大千先生行了傳統式樣的三跪九叩的拜師禮。同時拜門的學生還有梁樹年、王學敏、俞致貞等

田世光《魚戲圖》局部

當時,張大千先生就住在養雲軒,因為離得近,田世光常去,為先生理紙磨墨,聆聽先生的教誨。大千先生留著一縷長髯,作畫時像大將上陣似的,袖子一挽,運腕提筆,筆墨到處酣暢淋漓,讓人看著真痛快。為了作畫,大千先生可以連續工作,廢寢忘食。先生後來回憶說,大千先生這種獻身藝術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們這些門人弟子,從他那裡回來,作畫都增加了勁頭。

田世光《魚戲圖》局部

大千先生說:「師徒之間如父子」。他經常給學生講解自己的作畫心得,或把剛購得的古畫張掛牆上,結合學生習作,講解作品得失,讓學生提問題,他誨人不倦至學生理解了為止,還常指點學生習作的不足之處。張大千還是位美食家,喜歡自己燒菜,當時北平飯館學習他的香酥鴨作法而稱之為張大千鴨。還有一道干燒桂魚,叫張大千乾魚。他吃炸麻雀,一次可吃80多個,因為伙食太好,學生們住上幾天都得回家涮腸子。

田世光《魚戲蓮葉間》

大千先生師古不泥古,可將石濤畫卷模仿得足以亂真。構圖敢破格,善截取,表現出個人獨到之處。有的作品從透視比例看是不合理的,雖然畫了一個大人,但並不顯得山小,這就是畫法高於一般人的地方了。他的《風雨歸舟》、《廬山圖》等,對世光先生後來的山水畫創作影響很大。潘絜茲在《田世光畫集序言》中寫道:「他的山水畫也畫得極好,只是為花鳥畫所掩,被人們忽視罷了」。

田世光《魚戲蓮葉間》 局部

大千先生1983年在台灣臨終前,把自己新印的畫集10餘冊簽名分贈大陸畫家。其中給北京畫家的有5本:有他朋友李可染、李苦禪,學生胡爽安、田世光和劉力上、俞致貞夫婦。給田世光的這本是台灣歷史博物館出版的《張大千書畫集》第四集,扉頁上用蒼勁的筆觸題道:「世光賢弟留閱,不得見者三十餘年,弟藝事大進,而爰衰老矣,八十五歲叟爰」,表現出對得意門生的器重和期望。據說這是大千先生去世前十幾天寫的,待田世光等收到這輾轉寄來的畫冊時,大師已作古月余了。

田世光《魚戲蓮葉間》 局部

田世光《魚躍圖》

田世光《魚躍圖》局部

田世光《池塘情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c88f20309f2f471cd57966a8169fe6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