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據有了:山海經顯示,三星堆文明,極有可能是夏朝遺民|真知堂

2023-12-18     新銳作家文壇

原標題:證據有了:山海經顯示,三星堆文明,極有可能是夏朝遺民|真知堂

證據有了:山海經顯示,三星堆文明,極有可能是夏朝遺民|真知堂

真知堂按:夏朝的存在與否,一直是海內外史學界爭論的焦點。西方歷史體系培養出來的專家,多認為中華文明起源於商代,也就是大約3600年前。國內某些學者也附和此類觀點。但民間對此多不以為然。畢竟,上下五千年,英雄萬萬千!是華夏民族、炎黃子孫最強有力的發聲。真知堂研究上古文明起源六年時間,最近總算理清了夏朝的起源,找到了關鍵證據。它,就是三星堆遺址。

真知堂按:夏朝的存在與否,一直是海內外史學界爭論的焦點。西方歷史體系培養出來的專家,多認為中華文明起源於商代,也就是大約3600年前。國內某些學者也附和此類觀點。但民間對此多不以為然。畢竟,上下五千年,英雄萬萬千!是華夏民族、炎黃子孫最強有力的發聲。真知堂研究上古文明起源六年時間,最近總算理清了夏朝的起源,找到了關鍵證據。它,就是三星堆遺址。

夏朝為什麼那麼神秘?

中國考古學界和歷史學界,並不是一個體系。也就是說,玩考古的,不是專業的歷史學者。而研究歷史的,則往往和考古界不搭界。一個是地里挖啊挖,一個是圖書館裡翻啊翻。一個是翻土,一個是翻書。很少有學者能身兼二職,既是考古學家,也是上古史專家。

夏朝,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把它的起始年代定在了公元前2070年前後。但是,目前認可的夏朝都城遺址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其起始年代最早也不過到3800年前。

真知堂按;也就是說,最多最多,3800年前河洛地區的洛河和黃河交匯處偃師二里頭地區出現了一批人,經過百年發展,才初步奠定了夏都的基礎。

但這問題就來了。

3800年(其實真正有點大都氣象,起碼還要晚100年以上,也就是3700年)前,才有一批人(不會超過10000人)來到了二里頭地區,建立了一個王國的雛形。所以,在最近幾天舉行的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最新成果發布會上,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發言稱:距今3800年以後,進入王朝時代。

科學的說,官方的這個發言,還是非常科學的。但這個,就和以前官方定調的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的年代,差了270年左右。中國的王朝時代如果確信是起源於3800年前,那麼之前的說法就不成立了。4070年前,到底建立了王朝沒有?按照官方最新的說法:「古國時代的第三階段,大約為距今4300—3800年前後。」(資料來源同上),則夏朝起源於3800年前。並不是4070年前。

真知堂按:自相矛盾的官方說法,首先是一種進步。民族自信不能來自自嗨,而必須是證據確鑿才能更自信。

那麼,夏朝到底存在嗎?

二里頭作為一個沒有文字發現的古代遺址,其起始年代並不能完全和古代典籍互相證明。學界部分學者認為的「二里頭遺址屬於早商」的觀點,目前無法證偽。

因為西漢經學家劉歆的《三統曆》記載:殷朝六百二十九年;《竹書紀年》記載:湯滅夏到紂共計二十九位君王,四百九十六年。

這位大劉不是普通人,他是漢高祖弟楚元王(劉交)的五世孫,劉向之子。《山海經》就是劉向、劉歆共同編訂的。父子二人奉皇命編書,接觸到了西漢王朝所收藏的全部典籍。相當於後世《四庫全書》的總編纂。其權威性不容置疑。

真知堂按:如果按照這位大劉的說法,商代不是今人認定的500年左右而是629年,那麼還真不能確定二里頭遺址到底是夏還是商。

二里頭遺址的年代,並不符合史書記載的夏朝起源時間,晚了2、300年。如果我們選擇相信古人的記載,夏朝確實應該是起源於公元前二十一世紀中葉。

那麼神秘的夏朝,到底起源於哪裡呢?真是一個謎!

三星堆啊三星堆,又一個謎

同樣的信息來源,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在發言中說:「以二里頭遺址和三星堆遺址為代表的考古工作取得重要進展。。。三星堆遺址。。。8座祭祀坑的埋藏年代集中在商末周初(即距今約3100—3000年)。」

真知堂按:這種說法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也就是說,國家層面,終於把三星堆的年代確定為3800年前,和二里頭同時期。

雖然,國家層面對二者的地位認知不同。

在回答中國文化報記者提問時,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執行專家組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研究室主任 常懷穎指出:「三星堆遺址是地方性的,二里頭則是王朝階段的都邑性遺址。。。。三星堆遺址本身可能在二里頭時期就已經存在。」

真知堂按:常主任的這個說法是非常權威的。因為在這之前民間一直對三星堆遺址的年代存在很多呼聲,最響亮的呼聲就是質疑三星堆遺址的年代,為什麼官方公布的三星堆遺址文物碳十四測年不完整。這一次的官方說法,無疑是確信在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上,找到了距今至少3800年的證據!

所以,我們如果確信3800年前有一個夏朝存在,那麼三星堆古國無疑也是大夏朝同時期的王朝。只不過不能確定的是,三星堆古國到底是夏王朝的一個方國還是夏王朝本身!

真知堂:值得指出的是,三星堆目前所出文物,基本上年代都在商末周初時期,能和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文物對應得上。

三星堆古國祭祀坑出土的青銅器,多數非常奇特,和中原殷商王朝所出的青銅器明顯不屬於同一文化體系。神秘的三星堆人如果是夏朝遺民,是不是意味著夏人和商人並不屬於同一文化體系呢?

還是說三星堆人在夏朝滅亡後,被外族入侵或者接受了來自外族的文化,從而創造出了完全不同於殷商文明的新的青銅文化呢?

由於目前官方沒有發布能確認的3800年前製作的三星堆文物,我們看到的都是商末周初大約3000年前的古物,所以無法得出完美的結論

三星堆,被遺忘的大夏遺民

說了這麼多,直接說今天的結論:

真知堂認為:根據《山海經》的記載,三星堆古國其實是夏朝存在的真實證據!三星堆古國就是夏國!夏商並存數百年!

得出這個驚人結論,並不是因為國家文物局這一場中華文明探源成果新聞發布會。但這場發布會,給真知堂的研究結論一個國家級的背書。也就是說,三星堆一定出土了距今3800年以上的文物。要不然國家文物局不會把三星堆和二里頭相提並論為王朝時期。

那麼,三星堆文明的創立者到底是不是大禹呢?這就說來話長了。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古蜀國的歷史。

古蜀國,也就是三星堆古國,歷史上有詳細記載。上古時期古蜀國有五位王者。

楊雄《蜀王本紀》記載: 「蜀王之先名蠶叢,後代名曰柏灌,後者名魚鳧。此三代各數百年」。

《華陽國志·蜀志》中說「蜀。。。至黃帝,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陽,是為帝嚳(顓頊);封其支庶於蜀。」

也就是說蜀是顓頊之後裔。

《華陽國志·蜀志》又說「周。。。有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死,作石棺石槨。。。次王曰柏灌。次王曰魚鳧」。

真知堂按:這三王之後,是杜宇,開明。

《蜀王本紀》載:「杜宇,從天墮,止朱提。。。乃自立為蜀王,號曰望帝。。。望帝積百餘歲,荊有一人,名鱉靈。。。鱉靈屍隨江水上至郫,遂活,與望帝相見。。。鱉靈治水去後,望帝與其妻通。。。如堯之禪舜。鱉靈即位,號曰開明帝。」。

晉常璩《華陽國志·蜀志》記載:「七國稱王,杜宇稱帝,更名蒲卑。」。《華陽國志·序志》:「荊人鱉靈死,屍化西上,後為蜀帝。」

結語

論證起來比較複雜。但真知堂可以先給大家一個結論:

第一代蜀王蠶叢,其實就是顓頊之子老童之子,第一代祝融——重。蠶叢實乃長重。《山海經》記載蜀國是顓頊死即復生之國。「顓頊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長琴。。。有魚偏枯,名曰魚婦。顓頊死即復甦。風道北來,天及大水泉,蛇乃化為魚,是為魚婦。顓頊死即復甦。」

第二代蜀王柏灌,其實就是祝融之長子太子長琴。柏灌,又寫作柏濩實際上是伯灌,伯濩的通假字。無論是灌,還是濩,其實都是和隹有關,隹則和夏相關(改天論證)。伯就是老大。伯仲叔季之伯。

第三代魚鳧,其實是禹父,也就是鯀。古代說到鯀,還有鯀曾、鯀祖,鯀父之類的名字。《山海經》所謂「鯀復生禹」的記載,其實是「魚鳧生鯀」的誤寫,因為在口述時,說的人說的是「魚鳧生鯀」,劉向父子聽成「禹復生鯀」,認為不對,應該是鯀復(腹)生禹,才有了後來這些鯀死後生禹的傳說。

第四代杜宇,其實就是大禹或土禹的誤寫。所謂土禹,是因為大禹治水,禹敷下土方,土方乃當時堯舜禹之國。

第五代開明,其實是夏後啟(夏後開)的代指。夏朝開國之君為夏啟,漢代文獻寫作夏開(避諱漢景帝劉啟)。

以上伍王,都是古蜀國歷代口口相傳的,所以後人才搞不清楚到底有多少年。(足以證明早期三星堆古國無文字)。詳細論證,請關注真知堂後續論文。

真知堂:商湯滅夏之後,沒有實力深入四川盆地消滅大夏在此地的勢力。夏朝並沒有完全滅亡,它繼續存在,和商朝並立,直到後來西周建立才滅亡!這或許就是三星堆文明的歷史真相!

以上研究結論為真知堂上古史獨家首發於今日頭條平台,時間為2023年12月18日。歡迎轉發,請勿剽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c83495e1397246dbfcfb4698a3aff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