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多半是拖出來的!醫生:身體出現5種異常,最好去查一下腸鏡

2024-07-23     腫瘤的真相與誤區

常先生今年52歲,在單位一直勤勤懇懇,因工作性質需要長期久坐在辦公桌前。

前段時間他總是拉肚子,但每次總覺得排得不爽利,擦屁股紙上還有點血,起初以為是飲食過於油膩得了痔瘡所致,就把飲食改成清淡的,持續了一段時間後,身體還是不見好轉。

常先生只好到了醫院就診排查,結果一查被查出了腸癌,本來以為是痔瘡,卻沒想到是腸癌,這樣的結果讓常先生一時無法接受。

像常先生一樣的患者並不在少數,很多腸癌患者一發現就是晚期,這是為什麼?

一、腸癌一發現就是晚期?多半是拖出來的!

腸癌一般是指發生在腸道的一種惡性腫瘤,主要是結直腸癌。

據2020年最新癌症統計報告指出:我國結直腸癌新發病例可達55.5萬人,死亡病例可達28.6萬人。

陸軍軍醫大學士官學校附屬醫院(原260醫院)醫師趙偉彤介紹:83%的腸癌患者一確診就是中晚期,有64%的患者對結直腸癌的高危因素完全不知情。

因為癌細胞其實是人體正常細胞基因失去正常作用的一種異型細胞,生長很旺盛,而且與正常細胞很相似,很容易逃避免疫監視,等到出現了明顯症狀,多數已經發展到了中晚期。

據2023年12月的《柳葉刀—公共衛生》上的最新中國癌症疾病負擔報告顯示:2005—2020年間我國腸癌致死人數排名第四,僅次於肺癌、肝癌、胃癌。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夏婷婷和高欣介紹:很多人的腸癌都是拖出來的,因為腸癌的發展過程緩慢,一般會經歷5—10年,起初可能只是息肉,慢慢隨著時間推移才發展成了癌症。

不過由於腸癌早期沒有症狀或者症狀不夠明顯,只是些腹部不適、消化不良、大便潛血陽性等症狀,很容易被誤認為是消化問題,等到出現了明顯症狀就已經發展到了晚期導致治療被耽誤,因此一定注意做好腸癌的早篩。

二、出現「三多兩痛」症狀,要警惕腸癌來襲

上海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李進教授提醒:腸癌來臨後,身體可能會「三多、兩痛」症狀,一定要提高警惕!

1、放屁次數異常變多

好端端的放屁次數突然無故變多,且伴有刺鼻臭味的話,一定要提高警惕。

2、排便次數異常增加

大便次數明顯變多,且出現形狀改變,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等,也要警惕腸癌作祟。

3、便血次數突然變多

便血次數突然變多,且呈現黏液血便、大便一側帶血、大便發黑等症狀的,可能是腸癌的信號。

4、腹痛

腸道腫瘤導致了梗阻,就可能引發腹痛、腹脹等症狀,而且會呈現不斷加重的趨勢。

5、肛門處疼痛

腸道腫瘤如果發生在末端,肛門處就可能會有墜脹、疼痛等症狀,還會有不明原因的消瘦等表現。

李進介紹可通過大便隱血試驗、糞便基因檢測等來進行腸癌早篩,腸癌的高危人群更要做好腸癌早篩,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三、醫生苦勸:人到中年,一定要做一次腸鏡!

一般臨床醫生建議40歲以上的人,即便沒有症狀也要進行腸鏡篩查。

因為這個時候做腸鏡多數還只是個小息肉,及時發現內鏡下就可以切除,不會發展到很大,即便此時確診了腫瘤,也能收穫不錯的治療效果,等到嚴重了就來不及了。

河南省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梁寶松教授介紹:人到中年要做次腸鏡主要有下面幾個原因!

1、早期腸癌沒有症狀,只有腸鏡檢查才能發現;

2、超90%的腸癌都是息肉發展而來的,此時及時發現切除能更好的預防腸癌;

3、據統計,40歲以上的人20%都有息肉,50歲以上的人30%都有息肉,而60—70歲的人息肉比例更高;

4、早發現息肉和腸癌,或在內鏡下就可切除,不影響預期壽命。

《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2022版》指出:45歲以上的人群、腸癌術後患者、長期患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大腸腺瘤術後患者、有腸癌家族史的直系親屬及持續兩周以上有腸癌症狀的人群,都屬於腸癌的高危人群,要做好定期的篩查。

南部戰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治醫師田靖博士表示:想要預防結直腸癌,平常要定期進行腸鏡篩查,還要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少吃紅肉、加工肉和腌制食物,多吃新鮮蔬果,適當運動,今早戒煙戒酒等。

很多腸癌患者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很容易被忽略,等到發展嚴重了再去檢查,多數已經發展到了中晚期,預後效果沒有那麼理想。

平常要做好腸癌的預防,如果出現三多兩痛症狀,要警惕腸癌來臨,儘早排查。

參考資料:

[1]《腸癌,多半是拖出來的》.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2024年07月02日

[2]《為什麼結直腸癌發現即晚期?出現「三多、兩痛」要警惕》.健康時報.2022年11月28日

[3]《嚇人!超九成腸癌竟源於它!如何預防?少吃這種肉…》.科普中國.2021年03月06日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c487a27a47d7cb1b209ba3368bd39b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