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山海關戰敗後,是否已失人心?從百姓的舉動可知並非如此

2022-03-05     安慶大同

原標題:李自成山海關戰敗後,是否已失人心?從百姓的舉動可知並非如此

李自成在占領北京後,似乎已經成了天下的主人,但是後來的事情我們也都知道,吳三桂降而復叛,甚至引清軍從山海關入關,擊敗了前來討伐的李自成,潰敗後的李自成形勢急轉直下,不但丟掉了北京,而且一蹶不振,大順朝土崩瓦解,而李自成本人也在一年之後在湖北被殺。

李自成劇照

關於李自成失敗的原因,世人有很多評價。

有人認為李自成沒有團結好士紳階級,繼續推行「追贓助餉」運動導致士紳階層抱有很大的怨氣。李自成從起義初期開始,到後來部隊逐漸壯大,大順軍為了籌措軍餉,一般都是採取向大戶、貪官追繳贓款而進行的,這就是所謂的「追贓助餉」。這個運動很快的團結了百姓,使很多貧苦百姓用戶李自成的軍隊,甚至加入李自成的軍隊,可以說「追贓助餉」在大多數時間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到北京後由於「追贓助餉」運動愈演愈烈,而且沒有根據形勢進行調整,確實起到了反作用,但是這並不能成為大順軍戰鬥力低下、丟失民心的證據。

也有人認為是李自成的手下大將劉宗敏霸占了吳三桂的小妾陳圓圓導致吳三桂鋌而走險。這是民間流傳最為廣泛的一種說法,但是這個說法似乎有為漢奸吳三桂洗白的意圖。尚且不論劉宗敏是否真的霸占了陳圓圓,即便如此,恐怕吳三桂也不會為了一個美人而放棄到手的功名利祿。吳三桂最終選擇了降清,很大程度上還是受到「追贓助餉」的影響,他認為李自成並不能保證自己的既得利益,所以只能鋌而走險選擇投靠清朝。

清兵

還有一種說法更加深得人心,那就是他們認為李自成的軍隊進入北京之後腐化墮落,導致軍隊戰鬥力急劇下降,而且不得民心,最終無法在北京立足。其實,這種說法根本站不住腳。李自成的軍隊進入北京後,並沒有引起社會的動盪,而且李自成通過為崇禎皇帝夫婦料理後事獲得了百姓們的一些好感,關於大順軍為非作歹的記載很多都是見諸於野史奇聞之中,很多最後被《明史》所採納,所以時間久遠之事很難考證。

但是,從一些記載中,我們反而發現了一些反例,說明李自成的軍隊非但沒有丟失民心,恰恰相反,在李自成選擇從北京撤退時,有一些百姓和官員反而選擇了跟隨李自成。

四月二十二日,李自成在山海關戰敗,四月二十七日李自成率大順軍撤退到北京,二十九日在北京舉行了登基大典,三十日決定放棄北京,撤退回西安。然而,向西撤退的並不只是大順軍,「城中扶老攜幼西奔者絡繹不絕」,甚至有一些明朝投降的官員也選擇了跟隨李自成西撤。當李自成在山海關戰敗時,百姓們只知道李自成被吳三桂擊敗,而並不知道清軍入關了,所以他們依然選擇離開北京、向西撤退,只能說明一點,他們還是選擇了跟隨李自成,這也證明了李自成並沒有丟失掉北京的民心,而這也不是李自成失敗的原因。

北京城

當然,李自成失敗的原因有多種多樣,有戰略層面的,也有戰術層面的,但是丟失民心絕對不是其中之一。

參考文獻:《南明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c36a2348c0fddc7d8d51d1ee0b3191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