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中國國家話劇院新創音樂話劇《受到召喚·敦煌》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鑫作為該劇編劇、導演,和主演張藝興一起率全體主創和演員亮相發布會。《百分之九十九和百分之一》——這既是當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也是音樂話劇《受到召喚·敦煌》的曲目之一,由田沁鑫作詞,著名音樂人金培達作曲。
原創音樂話劇《受到召喚·敦煌》劇組新聞發布會大合影。國家話劇院供圖
2024年,適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敦煌研究院建院80周年。據介紹,音樂話劇作品《受到召喚·敦煌》從敦煌文化和「莫高精神」中汲取藝術靈感和創新能量,力求以前所未有的「戲劇音樂現場」,煥發千年文明的青春與活力。12月7日,該劇將在北京國家速滑館「冰絲帶」進行首演,此後還將移師上海進行演出。
張藝興攜眾演員現場表演推廣曲《受到召喚·敦煌》 峰平山海 攝
以現代戲劇表達,煥發敦煌文明的時代光彩
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副司長張宜表示,「在《『十四五』藝術創作規劃》的指引下,藝術司通過一系列扶持政策,激勵和促進高質量文藝作品的創作,音樂話劇《受到召喚·敦煌》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被納入『2023-2025舞台藝術創作行動計劃』重點劇目。它不僅是一部藝術作品,更是我們文化自信的體現,是中華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的生動實踐,期待這部劇目能夠成為連接古今、溝通中外的橋樑,讓敦煌的輝煌在新時代的舞台上綻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副司長張宜。羅兵 攝
文化和旅遊部產業發展司副司長馬力表示,「音樂話劇《受到召喚·敦煌》以創意與科技賦能拓展舞台藝術表達、以文藝促進文旅融合,創新演藝表現形式和演藝產業形態,吸引更多觀眾特別是年輕觀眾關注敦煌、去往敦煌、愛上敦煌文化、感悟莫高精神。」
文化和旅遊部產業發展司副司長馬力。羅兵 攝
敦煌研究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張小剛表示,「音樂話劇《受到召喚·敦煌》以一場心向敦煌、跨越時空的精神之旅,將觀眾帶入敦煌文化的千年風煙,為古老神秘的敦煌,注入年輕的生命活力。劇目結合音樂、舞蹈、壁畫、建築等諸多敦煌藝術元素,製作『戲劇+電影+數字』大片,為觀眾帶來『數字演藝』新體驗,是一部兼具思想深度和藝術高度的優秀作品。」
敦煌研究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張小剛。羅兵 攝
敦煌市人民政府敦煌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成員、市委宣傳部部長楊興蓉表示,「今年5月,中國國家話劇院主創團隊在田沁鑫院長的帶領下,跨越山川河流、沙漠戈壁,來到幾千里以外的西北腹地敦煌進行創作採風。我們滿懷期待並始終堅信,音樂話劇《受到召喚·敦煌》必將會是『講好敦煌故事 傳播中國聲音』典型代表,以及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精品。」
敦煌市人民政府敦煌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成員、市委宣傳部部長楊興蓉。羅兵 攝
央視網黨委書記、董事長,央視頻公司總經理過彤表示,「音樂話劇《受到召喚·敦煌》是中國國家話劇院、總台央視網和央視頻繼聯合出品《抗戰中的文藝》之後,在戲劇領域的再次攜手創新。這部劇『戲劇、音樂、現場』深度融合、『數位技術與藝術』交相輝映的全新實踐,將成為我們推動『思想+藝術+技術』融合傳播、拓展『網際網路+文化』業態一個極具價值的案例。」
央視網黨委書記、董事長,央視頻公司總經理過彤。羅兵 攝
該劇總製片人、中國國家話劇院副院長程鵬介紹說,《受到召喚·敦煌》在穀雨時節建組、中秋排練、霜降發布,經過半年多的採風打磨,目前已初見雛形。「我們努力以科技之力、藝術之美,賦予敦煌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希望帶領大家在古與今、中與外、新與舊的時空穿梭里,在敦煌文明的璀璨大美與個人情感的溫存小愛間,感受到中華文化的無窮力量與深刻召喚。」
中國國家話劇院副院長、《受到召喚·敦煌》總製片人程鵬。羅兵 攝
賡續「莫高精神」,共赴前所未有的文化突破
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鑫坦言,這部作品是她藝術生涯中一次富有挑戰和創新的嘗試。「如何在藝術創作中,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是劇院長期以來的探索,也是我們在創作過程中面臨的一個課題。我們想要做的就是讓敦煌藝術年輕起來,讓更多的年輕人看到中華文明的悠久傳承和生命能量。在向前輩學習的同時,也希望通過這部音樂話劇為綿延千年的敦煌文化、代代傳承的莫高精神,增添我們的『百分之一』!」
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鑫。王昊宸 攝
1935年,留法學習的常書鴻在巴黎塞納河畔的書攤偶然發現一本《敦煌石窟圖錄》,閱後激動不已。此後,他心心念念要回到中國,重新認識祖國的歷史與文化。數年後,經過艱難跋涉,常書鴻帶著全家人來到了鳴沙山,組織籌建了敦煌藝術研究所,由此展開了他持續一生的敦煌石窟研究保護工作。
談及劇本構思,田沁鑫表示從常書鴻受到敦煌千年文化召喚的事跡中受到啟發。
《受到召喚·敦煌》主要由國家話劇院青年演員擔綱出演,去年年底正式入職國話的張藝興已然是排練場上大家口中「小張老師」。他介紹說此次將在劇中一人分飾敦煌守護神常書鴻先生和2035年敦煌數字研究中心的實習生張然。為了完成好角色塑造,自己常常關起門來苦練台詞。
國家話劇院青年演員張藝興
「前面出道的這12年就是為這個話劇打了個基礎,現在才是剛剛開始,我心裡最大的感受是不希望我的院長失望。這次的排練經歷也讓我收穫了很多表演道路上的朋友和老師,讓我看到自己還有進步的空間。對我而言,人生最開心的事就是成長。」張藝興還強調說,「國家話劇院的食堂非常好吃!」
國家話劇院青年演員張藝興。峰平山海 攝
曾經在《蘇堤春曉》《抗戰中的文藝》《直播開國大典》等創新文藝力作積累了豐富經驗國話幕後團隊,也為《受到召喚·敦煌》提供了有力的品質保障。作曲金培達介紹說,全劇出現的曲目將有二十多首,曲風多變,有中式風格、也有法式風情,既有失戀的情歌,也有宏大的表達。「音樂始終是強烈表達情感的工具,我們希望通過音樂,幫助我們挖掘人生中獨特的召喚。」
國家話劇院青年演員張藝興。峰平山海 攝
舞美設計王琛表示,「從傳統劇場進入到一個大型的演出場館,我們將用最現代的表現手法,突破戲劇、音樂、現場的壁壘,將過去、現在和未來融合在一起。」而在開闊、開放的演出場館,也讓觀演關係相應發生改變。燈光設計王琦補充道:「這部音樂話劇有台詞、有歌曲、有影像,所以我們要進行多角度的考量,增加燈光設計上的豐富性。同時,我們希望把燈光作為一種裝置藝術,呈現在舞台上。」
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鑫同幕後創作團隊介紹創排經過。王昊宸 攝
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鑫同作曲家金培達(右)。王昊宸 攝
2006年,敦煌研究院便成立了數字中心。近些年來,通過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和交互現實等創新科技的運用,令千年的文物「走出」石窟。而這也影響到《受到召喚·敦煌》多媒體設計團隊的巧思,他們將電影、二維、3D、AI等影視手段和數位技術應用到此次舞台實踐。
多媒體設計鄒四維介紹說,「屆時,觀眾會看到穿梭在20世紀法國街頭的『金剛』,看到常先生看書冊時產生一些主觀意象……舞台將讓大家看到一個壯觀瑰麗的敦煌世界。」多媒體設計劉笑微則從AI輔助藝術創作的角度,為大家分享了該劇里的「黑科技」,「我們利用中國式審美的圖片進行數據訓練,生成體現中國審美、符合中國意境、表達中國情感的畫面,力求給大家帶來一場獨特的視覺盛宴。」
圖/國家話劇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