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只有他看中了江東,為晉朝延續了百年國祚

2024-07-28     歷史戰爭

晉惠帝時期天下禍亂,「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和各地官員反叛、流人起義如火如荼,終於,懷帝司馬熾丟了東都洛陽,愍帝司馬鄴在長安投降被凌辱至死,身死國滅,中國封建王朝才不免最終走到了東晉偏安的時段。

東晉的立國君主就是元帝司馬睿,司馬睿是宣帝司馬懿的曾孫,十五歲嗣位為琅邪王。在惠帝時期,皇家變故很多,司馬睿卻一直韜光養晦,從不參與爭鬥,恭儉退讓以免災禍。轉機發生在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以及東海王司馬越的軍事政治鬥爭,司馬睿累官至左將軍,跟著大部隊奉惠帝北征成都王司馬穎。盪陰一戰,朝廷大敗,惠帝都差點沒了命,百官都分散了。司馬睿的親叔父東安王被司馬穎給殺害了,司馬睿慌了,連夜出逃。

當夜月亮高懸,清澈明亮,城中警衛森嚴,眼看著沒有空子可以鑽,窘迫的很,還有被發現的危險。沒想到天降奇事,剛才還月色皎皎,轉眼間就烏雲密布,雷雨突然而來,來回巡查的軍士才鬆弛了戒備,司馬睿顧不得高興,趕忙趁機潛逃出城。

過了一關,還有一關,出了城後的關隘渡口把的也很緊密。司馬穎之前就下令,各個關口都要把守嚴實一些,不准放出貴人。司馬睿到了河陽,被渡口官吏給攔住了。正在這要命的當口,司馬睿的隨從宋典從後趕到,還裝作朋友一樣,一鞭子抽向司馬睿的馬,哈哈大笑:「舍長,官家禁止貴人出關,你個舍長怎麼也被拘扣了。」就這麼著,司馬睿才逃出生天,到洛陽把母親接上,奔自己的屬國琅邪而去了。

後來,東海王司馬越最終取得了勝利,暫時穩定了局勢,把皇帝迎回洛陽,還掃除了司馬穎的勢力。惠帝死後,懷帝司馬熾繼位,又是一個傀儡皇帝。雖然司馬睿本來是和司馬越曾經是一個陣營的,但他已經感覺到權臣當朝的西晉已經岌岌可危,在朝任職勢必會攪入這個無窮無盡的漩渦。於是晉元帝司馬睿,在懷帝永嘉年間就已經採取王敦、王導等人建議,經營江東地區,把建鄴作為自己的軍事政治大本營,再逐步團結江東地區的力量為己所用。司馬睿不光任用自己的老班底,還頗為重用吳地的世家,並且十分尊重,禮賢下士,存問風俗,江東地區的世家百姓們逐漸歸心。

勢力漸大,地位也漸高。洛陽城破,懷帝蒙塵,司空荀藩傳檄天下,大家就已經推舉司馬睿作為盟主了。愍帝長安繼位後,司馬睿就任丞相,大都督中外諸軍事,有種後世「天下兵馬大元帥」的感覺。不過司馬睿並沒有真正地要拚死去拱衛皇帝所在的西都長安,他還是選擇平定江東,以及上游的荊州、湘州等地區。

我們知道,愍帝長安政權最終也沒撐過幾年,還是投降異族了,沒一兩年,愍帝就被害死了。在這期間,顯然四海歸心,晉室的唯一掌門人只能是司馬睿了。於是在江東的王公群臣都上表勸進,司馬睿卻很明智,他知道愍帝雖然淪陷異族但到底沒有死,自己還不方便取而代之。而且天下大勢未定,也擔心自己著急忙慌地取而代之,恐怕還會蹈前人的覆轍。

面對群臣勸進,司馬睿痛哭流涕地剖白自己:「孤,罪人也。我現在要做的事是赴湯蹈火為義而死,以雪天下的恥辱,庶幾可以免去我的死罪。我本來是琅邪王,你們怎麼能一直要逼我當皇帝。」說著,就呼喝自己的奴僕趕緊駕馬車來,要返回自己的封地琅邪。於是,群臣才不逼了,只是請求退一步,依魏晉故事稱王建國,司馬睿這才答應。雖然皇帝暫時還不想當,但該做的事還是要做,改元、立世子、分封任命大臣等。

六月,時機更加成熟了,京師以外的執掌軍政的封疆大吏們也紛紛上表勸進,并州刺史劉琨、幽州刺史段匹磾、鎮北將軍劉翰、冀州刺史邵續、青州刺史曹嶷、兗州刺史劉演、鮮卑大都督慕容廆等一百八十人再度勸進,司馬睿心中也覺得有八成把握了,但還是沒有答應,不過已經表示很高興了。

終於,第二年的三月份,愍帝駕崩的消息到底還是傳來了,司馬睿居喪至哀,群臣上表勸進,司馬睿答應了,登臨大寶。在長久以來的江東事業經營當中,司馬睿在團結人心和節儉素樸上做的上比較好的,曾經以皇帝之尊去親自弔祭吳地的大臣,很得人心。然而,他仁義簡樸做的不出,聖明雄武卻不行了。對外,不能恢復故土,并州刺史劉琨等國之人傑,也因為司馬睿的掣肘而不能一展壯志功業。對內,對江東世家大族的依賴和寵信也導致了國家險些又有傾覆的災難。最終,他信任多年的大臣王敦發動叛亂,攻陷了建康,不久司馬睿鬱郁而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bdf06e0ab1d6fd20b0a941373e824f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