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中華文明的種子: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的五大鎮館之寶!

2023-10-26     以史為鑑

原標題:發現中華文明的種子: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的五大鎮館之寶!

10月24日,北京組織了多個網絡名人去版本館中央總館文瀚閣「探尋歷史文脈 賡續文明之光」。

本來我是有機會去文瀚閣參觀的,但是可惜我人在遼寧,參加紀念抗美援朝勝利七十周年活動,很遺憾錯過了這次去總館的機會。

不過根據去參觀的幾個朋友的反饋,文瀚閣不愧是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裡面的文物足足多達2500餘萬冊/件;

包括新中國成立以來各類出版物版本以及中華古籍、雕版拓片、碑帖家譜、錢幣郵票、數字版本等承載中華文明印記的各類資源。

去年有幸去國家版本館西安分館文濟閣參觀,當時就為我國的大手筆所震撼!

按照國家官方的說法國家版本館是:「國家版本資源總庫和中華文化種子基因庫,將永久保藏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傳承價值的各類版本資源,建設目標是賡續中華文脈、堅定文化自信、展示大國形象、推進文明對話。」

國家版本館由中央總館文瀚閣、西安分館文濟閣、杭州分館文潤閣、廣州分館文沁閣組成。

閒話不多說,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的五大鎮館之寶!(排名不分先後)

1、手繪紅陶缽

甘肅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彩陶的地區之一,素有「彩陶之鄉」的美譽。

在甘肅天水秦安大地灣,發現了距今約8000年的大地灣文化,大地灣文化出土了中國目前時代最早的彩陶;

大地灣遺址出土的彩繪符號彩陶片,以紅彩繪有「」「+」「×」「」等十餘種符號,應該具有某種指事性質,可能是文字的雛形。

2、吉祥遍至口和本續

中國四大發明中對人類文化起到巨大推動作用的必須要說活字印刷術,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展出的這件《吉祥遍至口和本續》就是現存最早的木活字印本。

《吉祥遍至口和本續》共九冊,是西夏時期文佛經紙本,是藏傳佛教經典的西夏文譯本

這件文物是1991年在寧夏回族自治區賀蘭縣拜寺溝方塔出土,是現存最早的木活字印本,專家評判這本冊子:「它是西夏文字、吐蕃文化和中原印刷術三種文化完美結合的載體。」

這也是首批64件禁止出國展出文物之一。

3、何尊

何尊近年來參加各種綜藝節目,屬於破圈級別的明星文物。

何尊1963年出土於陝西寶雞,何尊身上有12行、122字銘文,記述了周成王營建成周、舉行祭祀、賞賜臣子的一系列活動。

銘文中「宅茲中國」,是目前所知「中國」一詞的最早出現。

目前何尊就在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斯文在茲——中華古代文明版本展」第一個文物櫃中登場;

何尊也是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國家一級文物;

4、明代狀元卷

考中狀元是古代每一個讀書人夢寐以求的事情,但是考中狀元也是一項難度極大的挑戰,萬里挑一都不足以形容考狀元的難度,能考中狀元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人才中的人才。

在中國國家版本館裡,收藏著中國大陸唯一一份明代狀元卷——明代狀元趙秉忠的殿試卷

殿試是古代科舉考試的最後一關,由皇帝親自主持,答卷時間限一天,日出出卷,日落交卷。

在這漫長的時間內,趙秉忠手寫2460個字,沒有一處誤筆,被萬曆皇帝親筆選中「第一甲第一名」。

在這張考卷上,趙秉忠闡述了改善吏治、興邦治國的對策,主張「實心先立」、「實政繼舉」才能天下太平安樂。這張試卷填補了我國宮廷檔案空白,是研究我國科舉制度和明史的重要文獻,系國家一級文物。

5、西樓蘇帖

公元1102年,蘇軾剛剛去世兩年,宋徽宗下令:全面銷毀蘇軾留下的碑文!

本來蘇軾晚年的時候,因為他陷入黨政,蘇軾的妻子擔心被挖出更多罪證,所以把蘇軾的作品焚毀了十之六七;

再加上宋徽宗的這一道命令。全國上下刻了蘇軾詩文的石碑幾乎絕大部分都被損毀。

南宋時,成都知州汪應辰是蘇軾的粉絲,他在蘇軾老家一帶搜羅了蘇軾行、草、楷詩文和信札,共30卷60餘篇,刻在了成都西樓的石碑上。

當時有人就在這些石碑上拓下來了蘇軾的手跡。

南宋末年,這些石碑也毀於戰火,但是石碑的拓本卻保存了下來,《西樓蘇帖》是「宋人書、宋人刻、宋人拓的孤本」,文物價值和史料價值都極高。2023年8月,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除了上述五大鎮館之寶,其實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收藏的文物每一件都非常珍貴,非常重要。

比如唯一一尊未經人工修復的兵馬俑——「跪射武士俑」;

證明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屬於中國版圖的——明代《使琉球錄》;

萬曆時期由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和當時的工部員外郎李之藻共同繪製完成的——《坤輿萬國全圖》;

現存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實物,也是現存世界上最早的以字母為單位的活字實物——敦煌回鶻文木活字;

……

歡迎大家去版本館去參觀,尋找更多中華文物,體驗中華文脈的魅力!#巡禮新京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b52c3b34a0873675ca551826f4f1b9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