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清華原創丨虧本也要做(散文)

2024-01-18     真言貞語

原標題:石清華原創丨虧本也要做(散文)

虧本也要做

文/石清華

快過春節了,似乎沒什麼要準備的。趁陽光和煦、暖風輕拂之機,去松西河邊的沙洲逛一逛。

早早午餐,走大街、穿小巷,很快到了河邊。赤腳行沙洲、蹚寒水、浴陽光,亮開粗啞的嗓門,低吼「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

柔軟的細沙馱著我的雙腳,信步閒遊。沐清風、望白雲、觀四方,很是愜意。

「張老闆,這裡的沙太濕,挖掘機陷下去了,只有吊車才能吊起來。」

正在沙洲上遊玩的我聞聲望去,北邊丫形的嚴田灣渡口處的沙洲上,一輛淺黃色的高大挖掘機罷工了。踅到挖掘機罷工處,幾個農民工正在鋪設渡口的路。

「喂,趙師傅你好,我是嚴田灣渡口的老張,你今天在做事沒?」

「沒有。」

「我今天請了一台挖掘機把渡口兩邊上下坡的路平整一下,讓過河的人方便一些。不想挖掘機陷在了沙裡面,請你來幫忙把挖掘機吊起來。」

「好的,馬上來。」

嚴田灣渡口漲水季節河面很寬,渡船來去正好停靠在兩邊的水泥路面上。過河的行人、摩托車等十分方便。一到枯水時節,兩邊都是較寬的沙洲,河面只有中間三十幾米有水緩緩南去。淺處二十幾厘米,深處也就一百多厘米吧,渡船已擱在沙洲上,河兩岸三地的村民往來只能走張老闆搭的簡易橋。既然有不少人走,就得對來去的人負責。船不能渡,如果要往南經過高架橋到對岸去得繞二十多公里,且摩托車不能通過,很不方便。這個渡口北靠金獅鎮、南連較大的兩河鎮,經此來去單邊不到十公里。若繞三汊口大橋來去單邊即有三十幾公里,所以渡口仍然是不少人的快捷通道。

渡船不能靠兩邊的路面時,張老闆買來楠竹、木板等搭起了棧橋供渡船停靠。隨著水位下降,棧橋、渡船都擱在了沙洲上。張老闆又租來了鋼管、竹跳板,買來了模板,在河中間搭起了一座簡易的鋼木結構的橋。但橋兩邊柔軟的沙洲,人行不舒適,車行更艱難。張老闆又請人在沙洲上鋪設硬化的路面。先用挖掘機把表面的一層軟沙推向兩邊,鋪上一層乾枯的蘆葦,挖掘機再去外洲上挖來黃土鋪一層,為防下雨泥濘難行,又在黃土上鋪上一層沙。這樣就保證了不論晴天還是下雨,過河的人和摩托車都方便。因此過河的人幾乎都交口稱讚:張老闆真是個好人。

我這個閒人,一邊在沙洲上逛,一邊與鋪路者、老闆聊天,但卻沒看到幾個人過河。也許中午前後沒有什麼人,也許今天鋪路人們繞道去了,也許早晚才是人多的時候。

張老闆看上去四十幾歲,身強力壯。陽光似乎特別喜歡他的稍顯圓形的臉,將其沐浴得黑黑的,出遊非洲會被黑人兄弟識作本族同胞。他穿著單衣,打著赤腳,那腿腳也比臉面白不了多少。他一會兒抱著蘆葦鋪路,一會兒拿著鐵鍬平整路面,一會兒指揮他人做什麼、如何做。只有這時,你才知道誰是老闆。

我卷著褲管,赤腳在沙洲上、淺水裡遊蕩,尋找淺水處蹚到對岸,再從橋上過來時給兩塊錢的過河費。張老闆笑笑:「不給錢,你能走過去也就能走回來,沒必要過橋,今天就是過橋也不收錢。」

「請你收下,從橋上經過交錢是理所當然的。」

他又笑一笑,白白的牙齒也在笑話臉太黑,那一層細細的汗珠反射得金色陽光發散開去。

「張老闆,你不斷地拆橋、搭橋、鋪路,成本很高吧。」

「租用鋼管、竹跳板四個月一萬二千塊,其他設備、人工等要四千多塊。」

「那就是一萬六千塊,滿打滿算四個月,每個月的成本四千元。也就是說平均每天要有七十人過河,才不虧本,還不算守護、維修人員的工資。」

張老闆搖搖頭:「哪有這麼多人嘞,多的時候一天有六十幾個人過河,少的時候二十幾個人。」

「那不虧本了嗎?」

「漲水季節過河的人多一些,彌補了現在的虧本後略有工錢,反正在家玩也是玩,力氣用了還有來的,只當少玩了一些時間唄。」

「一般來說,虧本的生意是不會有人去做的。」

「過往的大多是熟人、朋友、鄉親,大家都有需要相互幫忙的時候,就是虧本也要做。」

看來,在偏僻的鄉村,也許是純樸的情感維持著彼此的和睦、和諧。

(2021年2月1日)

【作者簡介】石清華(男),退休教師。出身卑微,有幸長成,但歲月蹉跎,一事無成,只好勤奮幹事,踏實做人。胸無大志,交遊平民,酸甜苦辣,離合悲歡,滲透於心。然盼其覺醒,努力上進。替己謀福利,為國盡忠誠。暢敘平民事,共享人間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b39f48c478b9fe73beffdf4f90ab8a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