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韓愈會被貶潮州?關於這個問題,韓愈在寫給侄孫韓湘子的詩《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中,寫得清清楚楚,詩中道:「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這句詩交代了韓愈被貶官的原因,因為一封朝奏,一封奏書。
什麼樣的朝奏這麼厲害?這封朝奏便是著名的《諫迎佛骨表》。
事情還是得從當時的唐憲宗說起。元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819年,唐憲宗讓宦官把法門寺釋迦摩尼的指頭骨,迎入宮中,這就是所謂的迎佛骨。唐憲宗想通過禮佛,敬佛,來祈求國運昌盛。
唐憲宗此舉,導致當時社會,掀起了一場禮佛的風潮。由於唐憲宗發起的,當時的朝廷上上下下,沒有官員敢反對。而韓愈則敢舉天下之大不韙,敢為天下師,寫了朝奏,反對唐憲宗迎佛骨。
對於韓愈而言,唐憲宗可以說是伯樂,對韓愈有知遇之恩,唐憲宗對韓愈的才學和人品很是欣賞,一路提拔韓愈。
然而,韓愈的這篇《諫迎佛骨表》雖然文采超凡,但是也寫得極其狠辣。韓愈在奏書中說,自漢代佛教東傳以來,只要是禮佛的皇帝,大多數都是短命的,相反,佛教東傳之前,推崇儒家思想的上古帝王,從炎帝到周公,大多數都長命百歲。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禮佛最甚的,莫非魏晉南北朝,縱觀整個北朝,有哪個皇帝是長命的呢?典型的例子,便是梁武帝,梁武帝三次捨身事佛,可是最後的結局,卻是活活餓死。
韓愈毫不掩飾,直言不諱,直接勸告唐憲宗理智一點,推崇佛禮的皇帝都不長命,如果唐憲宗一意孤行,那麼下一個就可能是唐憲宗了。
一大清早就收到韓愈這樣的奏章,唐憲宗被氣得火冒三丈,起初是要殺了韓愈的,是斐度和崔群等人的好言相勸,唐憲宗才平息了怒火,然而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將韓愈貶到了潮州。
當時的人們,認為嶺南一帶瘴氣橫行,不適合人居住,韓愈也覺得自己這次被貶,可能有去無回,其在給韓湘子的那首詩,最後一句便寫到:好收吾骨瘴江邊。
最後,唐憲宗選擇原諒韓愈,唐憲宗回憶道:「大愛是我,我豈不知,然愈為人臣,不當言人主事佛乃年促也」,意思是說:「韓愈上奏的出發點是好的,這點我怎能不知道?然而韓愈身為人臣,怎麼能因為君主禮佛,就詛咒其早死呢!」
由此可見,當時唐憲宗的心理,也是覺得很憋屈的。禮佛迎佛骨,本來就是求長命百歲的,而韓愈卻說,但凡禮佛的皇帝都早死,換做是誰,不會被韓愈氣得火氣呢?
按照大唐的律法,被貶即刻啟程,韓愈來不及與家人道別,便匆匆忙忙趕往潮州。韓愈出發後,其家眷才開始啟程,途中韓愈年僅十二歲的愛女,病死途中。
根據史料記載,韓愈在潮州,僅僅呆了八個月。這八個月期間,韓愈既來之,則安之,在潮州興辦教育,興利除弊,為潮州的發展和文化,奠定了基礎。有趣的是,韓愈在潮州結交了一個知己,他便是六祖慧能的四傳弟子,法號大顛禪師。
有人就問韓愈,你是因為反對迎佛禮佛才被貶到潮州的,為何到了潮州後,又與大顛禪師成為知己呢?
韓愈對這個問題,給出了解釋。到了潮州後,從知識水平、格局視野上,能夠與之交流的,只有大顛禪師一人。他還說,他反對禮佛,是在解深了解的基礎上才反對,而不是為了反對而反對的,他與大顛禪師的交流學習,只是一種理性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