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小炮李想遇上老炮余承東

2023-10-16     BusinessCars

理想嘴上全是認慫要「避其鋒芒」,實際上依舊暗戳戳地不想放過每一次的傳播機會。

幾天前,李想帶領一眾高管開了一個閉門戰略會議,主要是討論了一下當下的境況以及展望未來的路徑。

說是閉門會議,但以理想的調性來看,任何一個動作都不會藏著掖著,閉門兩個字的意義就在於激起外界的「偷窺」心理。大概就在會議結束的同一時間,不少大V就發出了幾個核心議題,就差直接貼上新聞稿。

為期四天的會議,不僅談到未來五年到十年的發展大計,還細化到學習特斯拉和比亞迪的研發經驗,重新梳理了戰略方向和落地節奏,並在內部達成了花錢的共識,提出加快智能駕駛投入、強化家庭用車產品長板等戰略。

其中,還有一個關鍵議題是理想汽車眼下如何應對問界或者說華為的燎原之勢。

避其鋒芒還是蹭其熱度

就在國慶前,問界陸續預售和正式上市了新款M7。針對這款新車,華為花費了不少心思,不僅投入超5億從內至外的全面升級,還增加切入到大五座SUV細分市場。

而且在價格方面,優惠力度也是空前,相較於老款車型,新款問界M7的價格進一步下探,定價為24.98萬-32.98萬元。入門版車型比理想L7就便宜了7萬元,在優惠權益的加持下,價格優勢一目了然。

甚至就在發布會現場,華為余承東還有意無意地將新款問界M7和理想的幾款產品對比起來,極盡拉踩之能事。

10月13日,華為余承東現身賽力斯智慧工廠,監督車輛交付。余承東表示:「最近我們的訂單非常好,問界新M7銷大定超過了6萬輛。我們現在為了整條供應鏈又投了10億元,整個產業鏈供應鏈增加了2萬工人。」

在一波又一波的營銷攻勢之下,問界新M7的銷量還在不停擴大。

另一方面,從9月28日新車正式上市至10月13日問界M7訂單突破5萬輛,賽力斯在6個交易日裡收穫4個漲停板。股價來到73元每股,較今年9月初的36元相比,已經翻了一倍不止。

客觀來說,問界或者說華為新款M7就是衝著理想來的,不僅僅是眼下,問界M9的產品規劃與理想MEGA也有著不小的重合度。

原本以增程之路加上創始人嘴炮性格的聒噪式營銷,讓理想汽車在早期與傳統合資品牌的拉踩中突出重圍,成為造車新勢力的一匹黑馬,甚至都沒有把蔚來、小鵬等其他勢力放在眼裡,逐漸失去了聯繫。

沒有想到,當小炮李想遇上了嘴巴更大、牛皮更響的老炮余承東,曾經的那些招法不靈了。或許本就師出華為的理想還沒能走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那一步。

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理想的閉門會議上,做出了眼下對華為這個「老法師」的應對策略,主打一個避其鋒芒。

甚至理想原本在銷售端的應對話術現在都取消了,不主動提起問界M7,「如果有車主問起,就說理想明年出的L6,跟問界M7是一個價位產品。」

頗有幾分曹劌論戰的架勢,等到問界M7這波偃旗息鼓之後,理想再搖旗吶喊。儘管表面上是認慫打不過,理想的野心可著實是不小。

在戰略會議上,理想已經修改了「強勁對手」的排名,從今年開始,華為超過比亞迪、特斯拉,排在理想對手榜的第一位。並表示,到2028年,國內市場新能源滲透率可達90%,如果只能剩下四五家車企,華為、比亞迪、特斯拉都會在其中。理想要想留在牌桌上,則「必須在2028年賣出超過300萬輛車」。

在華為雷霆萬鈞的強大勢能下,理想汽車對未來的考量反而更加遠大,比起之前定的目標,整整翻了一番,果真是井無壓力不出油。

相愛相殺

某種程度上來看,理想嘴上全是認慫要「避其鋒芒」,實際上依舊暗戳戳地不想放過每一次的傳播機會。

真的要避其鋒芒這次的閉門會議就不會有消息流出,真的要避其鋒芒就不會到處宣揚要躲著華為而是自己老老實實繞路走。

客觀來說,理想的這波營銷依舊有蹭華為熱度的嫌疑,拿出一幅楚楚可憐的小白兔模樣,一直把華為掛在嘴邊不放,生怕外界不知道理想跟那個代表民族之光的華為已經平起平坐了。

如果說問界在產品思路上參照了銷量最好的理想,那理想在營銷這一塊或多或少都有餘承東當年賣手機的影子,特別是在在白手起熱搜與拉踩這兩方面上,完全是屬於一個路數。

拋開這些不論,聚焦到產品上,問界能夠遙遙領先理想,智駕是很大一部分因素,這也是未來智能汽車關鍵性的標誌。

理想戰略會第三點核心內容,也正是加大對智能化的投入力度。預計到2026年,全新一代技術平台會推出,將具備全自動駕駛能力。

李想本人在戰略會上做了批評與自我批評:「全力投入晚了半年,落下的課,只能通過加強投入來解」。今年年初曾說年內落地百城,但最近的公開表態,改成了率先落地挑戰較為簡單的通勤NOA,而之前說的城市NOA推送,則延遲到了明年一季度。

雖然說得很客氣,「全力投入晚了半年」,但是在產品落地與實際效果看,理想與行業領先的問界、小鵬、阿維塔相比落下的遠遠不止一年。

為了追趕進度,由股東甚至表示,「加快投入,甚至可以犧牲一些效率」。就在10月10日晚,理想汽車官方也破天荒地一口氣放出了超50個智駕招聘崗位,涵蓋軟體算法、大模型、車輛硬體、測試、運營等領域。

對此,吃瓜網友給出嘲諷心態是,你理想為什麼不跟華為合作?對於無厘頭的網友,李想總是選擇無視,但無論怎麼樣,華為都是其繞不過的兩個字。

「2022年三季度,問界M7的發布和操盤,直接把理想ONE打殘了,我們從來沒遇到過這麼強的對手,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毫無還手之力。」李想曾在微博講述過這麼一段經歷,當然在修養好之後再去誇大性地描述當時的困境,總能有意無意地顯示其越過荊棘的成就。

當時的理想ONE被迫提前停產,並給供應商付了10億元的賠償。自此,整個公司向華為全面學習,李想甚至還拉了一堆書單。

不過,理想ONE銷量驟降,有不少權威依舊認為,跟問界老M7關係不是特別大,更多在於L9的出現和對L8的期待,對理想ONE構成內耗。另外,還有理想汽車每次升級換代中背刺老車主的停產風波。

只不過李想將之歸咎到了華為身上,一方面弱化了自身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將其拉到了更高的維度。

沒有想到,這一次華為刀鋒般的營銷體系帶著問界新M7以及後續的M9真正衝著理想來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dd8bd7ac81eda33b4e1f900540b27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