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關頭,伊朗突然上映《長津湖》:對中美以三國,釋放強烈信號

2024-10-19     利刃號

在中東局勢持續緊張,大戰一觸即發之際,伊朗首都德黑蘭上映了中國電影《長津湖》,在電影正式放映之前,伊朗民眾自發起立,聆聽中國國歌,並在隨後的觀看過程中,為志願軍戰士的勇氣和獻身精神而感動,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眾所周知,《長津湖》是一部以「抗美援朝」為主題的電影,這部電影是在中美關係日趨緊張,對抗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拍攝和上映的,具有強烈的「時代背景」。在目前中東這個局勢下,伊朗突然上映《長津湖》,恐怕是別有意味。

一來,是在向美國、以色列展示自己的強硬。不可否認,和美國、以色列相比,伊朗不夠富有,也不算強大,美國是全球超級大國,以色列是握有核彈的「中東小霸」,但德黑蘭也不是那麼好欺負的,如果美以咄咄逼人,要將伊朗逼上絕路,伊朗也只能「奮起反擊」,要像志願軍那樣,用自己的獻血、勇氣去捍衛自己的祖國,去保護自己的人民。

二來,也是在向中國展示伊朗的「決心和立場」。熟悉時事的人肯定知道,就在前段時間,伊朗與俄羅斯鬧得很不愉快,德黑蘭拒絕親自下場,普京扣著軍火不放,伊朗總統在聯合國向美國「公開求和」,並發誓絕不會向俄羅斯提供武器裝備。這不由地讓人擔心,伊朗是不是要「變心」了?現在通過上映《長津湖》,德黑蘭也是在向中國表明自己的立場,展示自己的決心,伊朗始終和中國站在一起,中伊關係不會受到俄伊關係的負面影響。

三來,也是在中美之間尋求一個平衡。不可否認,伊朗要實現發展離不開中國,但實事求是地講,目前的安全形勢對伊朗非常不利,特別是在俄羅斯拒絕交付先進武器的情況下,德黑蘭為了自保,也不得不尋求與西方的和解。可以說,德黑蘭既離不開中國,也不敢完全站在以色列和美國的對立面,不願捲入中東全面戰爭,所以才有聯合國的「公開求和」,但一味求和是軟弱的,所以德黑蘭展示中伊關係,以免美國「漫天要價」。

換言之,伊朗選擇在此時上映《長津湖》,其實是同時對中國、美國和以色列「釋放信息」,對中國主打「團結合作」、「立場一致」;對美國主打「平等對話」、「各取所需」;對以色列則是展示自己的「強硬」,如果以色列一再踐踏伊朗的底線,就算冒著對抗美以聯軍的風險,伊朗也會堅決捍衛自己的立場和利益。用伊朗外長阿拉格希的話說,伊朗不尋求戰爭,但也不害怕戰爭,「我們已做好應對任何情況的準備」。

此外,從內部宣傳來看,《長津湖》的上映也能給伊朗民眾不一樣的體驗。一方面,以這種委婉的方式提醒伊朗民眾,戰爭就在眼看,大戰一觸即發,要做好心理準備;另一方面,也能大大提振伊朗人民的信心和士氣,為什麼剛剛誕生、一窮二白的新中國,能夠打敗剛剛贏得二戰勝利,處於巔峰時期的美國,憑什麼志願軍做得到,我們就做不到!「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伊朗迫切需要「血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d456b651aa5846f2ea2f61cb78c10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