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建設的要求,具體推動由海淀區教育兩委和清華大學主辦,海淀教科院和清華附中承辦的人工智慧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示範項目,8月15日,2023級海淀區人工智慧實驗班開班儀式在清華大學附屬中學舉行。
海淀區政府副區長程培衡,北京市教委信息化處處長張憲國,北京市數字教育中心主任武裝,區教工委副書記、區教委主任杜榮貞,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黨委書記賈珈,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副主任徐恪,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黨委副書記韓文弢,人工智慧實驗班教師和新生參加開班儀式。海淀教科院黨委書記、院長吳穎惠主持了會議。
程培衡表示,今年人工智慧大模型ChatGPT的發布引發了全球對人工智慧大模型的高度關注。海淀區搶抓發展機遇,積極推進大模型產業加速落地,目前在大模型領域,海淀的科研機構和企業走在了全國前列。其中智源研究院在語言、視覺、多模態等基礎大模型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發布「悟道3.0」系列大模型,百度、第四範式等頭部企業發布「文心一言」「式說」等自主創新成果。海淀區內已集聚約50家大模型企業、高校院所和科研機構,共發布主模型35個,在全國率先形成AI大模型集聚區。豐富的科技、教育、文化資源,為海淀區發展人工智慧教育奠定了基礎。在當前國際和國內人工智慧極速發展的時期,開展AI人才早期培養意義重大。
「我們要紮根在海淀區的這片沃土上,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和優勢,為我國的人工智慧創新人才發展貢獻力量,做出成績。」
吳穎惠表示,長期以來,區政府領導十分重視海淀教育工作,不斷為海淀區教育事業發展指明方向。人工智慧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在海淀區與清華大學戰略合作的大框架下,海淀區教科院、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和清華附中三家單位歷時四年籌備工作,共商共建「海淀區人工智慧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科學院」。
作為海淀區人工智慧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科學院的重點工作,人工智慧創新人才早期實驗班將採用寒暑假和雙休日等課外學習時段,系統學習和實踐計算機編程、大數據計算和人工智慧技術等方面的課程,希望通過大中銜接的方式幫助培養更多人工智慧拔尖創新人才。
「海淀區人工智慧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科學院」揭牌
本次活動,「海淀區人工智慧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科學院」聘請海淀教科院教育網絡與數據中心主任馬濤、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黨委副書記韓文弢、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副校長徐文兵為執行副院長,清華大學附屬中學科技辦公室主任譚洪政、鄭志宏為學院秘書長,並授予聘書。吳穎惠表示,人工智慧是科學院關注的重點方向,希望三方攜手共建,為全區乃至全國學子搭好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的平台。
滑動查看
「海淀區人工智慧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科學院」還聘請了清華大學、海淀教科院、清華附中的相關教師擔任導師。吳穎惠表示,三方團隊共同組建了師資力量雄厚的導師團隊,在各級部門領導的帶領下,海淀區人工智慧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科學院將持續為海淀區人工智慧人才培養貢獻力量、做出特色。
開班儀式上,清華大學老師王麗婷和中國計算機青少年教育委員會主席、全國信息學競賽鑽石指導教師宋新波為同學們帶來了兩場精彩的講座。兩位老師分別從「人工智慧導論」「人工智慧的發展歷程」視角,啟發同學們深入思考,激勵同學們早立志、立大志,期待在實驗班中未來能夠湧現出人工智慧的拔尖創新人才。同學們在現場表現活躍,發言積極,展現出了對人工智慧的濃厚興趣。
滑動查看
發展人工智慧教育,推動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是人才強國奮鬥目標的發展所需,時代所向。首屆海淀區人工智慧實驗班將在實踐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在創新中育才,為科技人才培養探索新路徑,為海淀教育創新開拓新征程。
編輯 | 京教君
來源 | 海淀教科院
今日推薦視頻
歡迎掃碼加入
京教圈中招學習交流群
注意!微信算法改版了!
圈友們要是不給京城教育圈加星標,
可能就收不到京城教育圈的推文了,
所以,親們一定一定一定要加星標!
重要的話說三遍!
然後,多點在看、多點贊、多分享,
不然我們就要失去彼此了……
親們,快加星標,風裡雨里,
京教君在這裡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