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生活的那個時期正值歐美全面崛起,而清朝卻在全面衰落。他去世不到20年,英國發動了鴉片戰爭,撕開了清政府看似強大的門幕。這個時刻讓歐美人自信滿滿,卻也讓清朝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自卑感。
在乾隆時期,英國使團對這個所謂的「康乾盛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看到了中國民眾的貧窮和落後,甚至在春荒之際也只能依靠野菜為生。更重要的是,他們目睹了背後高壓統治的中國,以及朝廷對民眾行為和思想的嚴格控制。
這種情況下,歐洲人、法國人普遍認為中國是易如反掌的。但是,拿破崙卻從中看到了不同。他並非表達友好,而是警告他的手下:「中國是一隻沉睡的雄獅。但不要打擾,讓它一直沉睡。」這句話的深意在於指出中國雖然沉睡,卻蘊藏著無窮力量,而當時並未展現出來。
中國歷史上一直是一個強大的國家,不同朝代都形成了獨特優勢,擁有強有力的軍事或非軍事影響力。甚至歐洲人如伏爾泰也讚揚了中國的法律和孔子的學術,認為中國是一個家庭,視公共事業為首要義務。這樣的尊敬並非無端。歐洲的文藝復興部分得益於中國文化的影響,這在伏爾泰等人的翻譯和推廣中可見一斑。
拿破崙認為,中國在清朝統治下的落後並非其本質。他提到「雄獅沉睡」,意味著封建統治使其沉寂。封建統治下的文字獄和政治正確是歷史罕見的,這讓拿破崙等列強對入侵中國心有餘悸。
中國的封建統治一旦倒台,列強將難以再像以往那樣為所欲為。歷史事實也證明,新中國建立後,侵略中國的列強難以再將中國置於其勢力範圍內,這標誌著中國人民真正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