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禮制起源於紅山文化的證據找到!學者:神秘陶器用途成謎

2023-12-25     新銳作家文壇

原標題:中華文明禮制起源於紅山文化的證據找到!學者:神秘陶器用途成謎

中華文明禮制起源於紅山文化的證據找到!學者:神秘陶器用途成謎

殷士膚敏,祼將於京。——《詩 大雅 文王》

真知堂按:2023年12月11日,國家「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工程成果發布會上,文化部副部長李群提出的「5800年前文明起源以西遼河流域牛河梁遺址為代表,進入古國時代」的說法,真知堂找到了關鍵證據。

證據就是牛河梁,東山嘴遺址出土的大量紅陶無底筒形器。這種無底陶筒,是紅山人群以降神為目的,進行祼禮所用的工具。它的功能第一次被公之於世。它的使用,配合祭壇,神廟,可以證明紅山古人已經進入到文明社會-禮制時代。紅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直接祖源。

真知堂按:2023年12月11日,國家「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工程成果發布會上,文化部副部長李群提出的「5800年前文明起源以西遼河流域牛河梁遺址為代表,進入古國時代」的說法,真知堂找到了關鍵證據。

證據就是牛河梁,東山嘴遺址出土的大量紅陶無底筒形器。這種無底陶筒,是紅山人群以降神為目的,進行祼禮所用的工具。它的功能第一次被公之於世。它的使用,配合祭壇,神廟,可以證明紅山古人已經進入到文明社會-禮制時代。紅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直接祖源。

中國社會科學網文章認為:「禮制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特點之一,禮制的起源。。。在龍山文化時期。」禮出東方:從大汶口文化看禮制起源

也就是說,傳統的史學界觀點,認為中華文明起源於4800多年前開始的龍山時代。

而紅山文化由於地處東北,和史學界傳統的文明中原起源觀點不匹配,多年以來並不被學界重視。

那麼,為什麼國家層面最新觀點認為中華文明起源於5800年前,以紅山文化為典型代表呢?其主要原因就是-紅山文化出現了明顯的禮制觀念。

真知堂按:民國時期,學者王國維考證,「禮」(禮)意為「以玉事神」,而紅山文明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以玉龍為代表的玉器文化。

這些玉器多出土於石板所壘砌起來的石板墓中,並且在墓葬上還有祭壇遺址,墓葬周邊還有神廟遺址。這就是學界所說的紅山「壇、廟、冢」建築群。

真知堂:牛河梁位於大凌河與老哈河之間,是紅山文化最典型的代表遺址。它的墓地不同於其他早期文化氏族社會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公共墓地,顯示出明顯的公共權力與等級分化,而這也正是「禮」制度化、規範化的必備要素,顯現了禮制的雛形。

牛河梁巨大的祭壇就在這些陪葬有精美玉器的墓地之上。

我們不禁要問,什麼人才能夠有此殊榮,被埋葬在祭壇之上,受到大眾的祭拜呢?

自然是擁有特殊權力的高等級人群。

有理由相信,神權或王權此時已經在紅山文明中出現了。

真知堂:但僅僅是玉器,似乎不能完全說明問題。一種在遺址中出現的神秘器物,才是禮制出現的核心關鍵證據。因為這種器物能夠和殷商周禮相吻合。說明中華文明確實是一脈相承的。

這種器物,在紅山文化另一個大型遺址-東山嘴遺址里出土極多。

就是下圖這種沒有底的紅陶筒子。這種器物非常神秘,因為至今為止,沒有學術界人員能給出有說服力的論證。

沒有底,意味著裝不了東西。沒有任何實用價值!那麼,它到底是幹什麼用的呢?

別急,解密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東山嘴遺址的情況

東山嘴祭壇遺址,天圓地方?女神崇拜?

真知堂:牛河梁遺址與東山嘴相距僅三十公里。

1979年5月,考古人員在遼寧喀左發現了一個面積達15000餘平方米,以南北中軸線為布局的石砌建築群遺址,包括北部的一座大型方形基址,南部的一座小型圓形台址和另兩座較早的圓形台址。

這就是後來著名的東山嘴祭壇遺址。

我們可以看到,這座大祭壇體量巨大。

明清時期皇家祭壇,北京的天壇的建築面積為716.53平方米。而東山嘴紅山文化祭壇面積卻高達15000平米。且一共有四座祭壇同時存在。

在圓形祭壇基址附近還出土了兩件小型孕婦陶塑像,殘高分別為5厘米和5.8厘米,均為裸體立像,學術界稱之為「東方的維納斯」。

真知堂:"維納斯」這一術語,在考古學界並不是指的希臘女神,而是指萬年來世界各地出土的以生殖崇拜為象徵的女性孕婦形象的女神像。最早的維納斯女神像,出土於德國,是猛獁象牙所制,據說有40000年歷史。最少也能追溯到12000年前新仙女木時期之前。見下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真知堂昨天的研究文章——《文明真的起源於國家模式嗎?真知堂:西方文明起源標準難以成立》。

遺址還出土了雙龍首玉璜、綠松石鴞鳥等裝飾品。下面這件貓頭鷹形象的綠松石器就是出土文物。

最核心關鍵的,就是此祭壇遺址出土的彩陶器。這種彩陶器大小不一,器高約在20-60厘米左右,口徑或腹徑約在20-30厘米上下。

真知堂:下面這張照片,就是彩陶器出土時的形狀。它整整齊齊的排列在祭壇周圍,引起了研究人員莫大的興趣。但直到昨天為止,沒有任何學者能給出恰當合理的解釋。

因為這種彩陶器雖然彩繪紋飾不複雜,但不是一件容器,也就是說沒有底部!

誰也不能解釋通,這個沒有底的陶筒子是做什麼用的!數百個陶筒埋在祭壇形成圈圈,古人到底要幹嘛?

我們先來看看其他學者是怎麼解釋其用途的。看看他們是不是能說服你。

紅山陶筒型器之謎,百家爭鳴

紅山專家郭大順認為:「此器物其實是男性崇拜物,或可直稱為『祖形器。」

還有「陶鼓」說-陳星燦《紅山文化彩陶筒形器是陶鼓推考》。

火焰盛器說-尚曉波《牛河梁紅山文化喪葬習俗初探》「舉行喪禮儀式中放置可燃物質的一種盛器」,

結合天、地、人三者器物」說-華玉冰《牛河梁女神廟平台東坡筒形器群遺存發掘簡報》

真知堂:還有學者認為,這個筒子不簡單,是「紅山先民早期壇社、稷社及其觀念產生的重要反映」,認為陶筒形器和國家概念產生有關。

那麼,真是這樣的嗎?說是陶鼓,為什麼密密麻麻埋在一起,還成圈?說是火容器,為什麼沒有用火的痕跡?

後面兩說則根本連其用途都沒有提及。

那麼,它到底是做什麼用的呢?這個問題困擾真知堂多年,直到今日才突然醒悟!

這個所謂的紅陶筒形器,其實是紅山人以降神為目的的祼禮用具-祼器。

《周禮·春官·郁人》:郁人掌祼器。鄭玄注:祼器,謂彝及舟與瓚。孫詒讓正義:注云祼器謂彝及舟與瓚者,此皆盛鬯及酌祼之器,通謂之祼器。

紅山時代的祼器直接證明,紅山時代禮制已經形成了。

紅陶筒形器是紅山先民以降神為目的以酒祭神的用具-祼器

真知堂按:禮,繁體字寫作禮。通醴!並不是王國維以為的以玉奉神,而是以酒奉神!

醴,(形聲。從酉(yǒu),豊(lǐ)聲。從「酉」,表示與酒有關。本義:甜酒)

且以酌醴。——《詩·小雅·吉日》

為酒為醴。——《詩·周頌·豐年》

且以酌醴。——《詩·小雅·吉日》

為酒為醴。——《詩·周頌·豐年》

真知堂:祼guàn,灌祭也。--《說文》:"以酒灌地以請神曰祼。

這種以酒灌地,就是以美酒賄賂神靈,請求神靈下降的儀式。這種儀式直到西周時期還一直存在,稱為了祼禮!

祼圭有瓚,以肆先王,以祼賓客。--《周禮·青官·典瑞》

王祼鬯。--《國語·周語上》

王祼鬯。--《國語·周語上》

真知堂:祼禮,用的酒並非普通的酒,而是鬯。(音唱,象形。古代祭祀、宴飲用的香酒,用鬱金草合黑黍釀成。)

吾冠必以祼享之禮行之。--《左傳·襄公九年》

王禮再祼而酢。--《周禮·秋官·大行人》

吾冠必以祼享之禮行之。--《左傳·襄公九年》

王禮再祼而酢。--《周禮·秋官·大行人》

說到這,大家就能理解本文開頭引用的《詩經》含義了。

殷士膚敏,祼將於京。厥作祼將,常服黼冔。——《詩 大雅 文王》

周禮中的祼禮

祼禮,是以降神為目的的祭祀形式。在周代主要有兩類:一是祭神,二是宴饗賓客。見《周禮·春官·典瑞》祼圭有瓚,以肆先王,以祼賓客。

"祼"、"灌"疊韻,祼祭即灌祭。《毛詩正義》:"祼者,以鬯酒灌屍,故言灌鬯也。"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肆獻祼享先王。《注》祼之言灌,灌以郁鬯,謂始獻屍求神時也。《書·洛誥》王入大室祼。

真知堂:周代,天子通過祼禮,把諸侯聯繫起來。祼酒於地,以祭祀地神或天帝。通過把諸侯和大臣彙集在一起行祼禮的方式,確保諸侯們臣服於己。祼禮之後,可以打破酒禁,讓大家享受難得的飲酒之樂,似乎和當代的團建有異曲同工之妙。

祼禮之後,天子賜給諸侯「秬鬯一卣」,這個賜酒的儀式,還成了後世分封必須之禮節。

《書·文侯之命》:「 平王 錫 晉文侯 秬鬯圭瓚。《禮記·王制》:「﹝諸侯﹞賜圭瓚,然後為鬯,未賜圭瓚,則資鬯於天子。」

《書·文侯之命》:「 平王 錫 晉文侯 秬鬯圭瓚。《禮記·王制》:「﹝諸侯﹞賜圭瓚,然後為鬯,未賜圭瓚,則資鬯於天子。」

有讀者要問,你怎麼知道這些陶筒子就是紅山人行祼禮用的呢?

請神下降所用的祼器

真知堂:孔穎達疏曰:"祼者,灌也。王以圭瓚酌郁鬯之酒以獻屍。屍受祭而灌於地,因奠不飲,謂之祼。"

這些陶筒子,整整齊齊的圍繞在祭壇邊上。明顯的符合祼禮需要把酒灌在地上的需求。

我們可以推測,紅山時代能夠參加祼禮請神下降的,不是普通人,而是男巫和女巫。也就是巫覡。祭壇不是一個大巫專用的,而是沿用數百年的。每個巫師都有自己專用的祼器,以讓上神下降到自己所請之處。或許同時有好幾個巫師行使降神之術。

祼禮用的酒,每個巫師都有自己的配方。有的美味,有的拙劣。為了讓上神不搞混淆,使用自己的祼器極為必要。

因為是為了灌酒於地請神的,所以這些罐子沒有底就很好解釋了。

總不能行完禮,再把珍貴的美酒拿回來自己享用吧?

結語

真知堂:紅山文明,始於5800年前,大約5000年前消亡。紅山人到底去哪了?至今是個謎。但紅山時代,中華民族已經有了祭壇,神廟,製作了極其精美的藝術品-玉器。紅山筒形陶器,則是紅山人用來灌祭神靈的工具。以上這些都說明 紅山 時期,中華文明的根基-禮制已經初步形成。

孔子曰: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以禮治國。禮制是中華文明的核心機制。

真知堂按:紅山祼禮用具-中空彩繪紅陶筒形器的發現,是中華文明重要核心機制-禮制,最早出現於5200年前的關鍵證據!這比學界以前認定的龍山時代要早了4-500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再次實證中華文明始於5000年前!也說明了自西周以來的禮制傳統,始於西周王朝建立之前2000年前就存在的紅山文明,中華文明一脈相傳,沒有斷裂!

以上研究結論,為真知堂獨家首發於今日頭條平台,時間為2023年12月25日,寫於長沙書齋。歡迎轉發,請勿剽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33941dbcee1709ace2d7ab05e1b70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