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看到了一個十分溫馨的故事。
一小孩兒在大街上玩,不知不覺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便大聲哭起來。
警察過來問:「好孩子,你哭什麼,回家去吧!」小女孩哭著說:「我迷路了,找不到家。」「你家在什麼地方?」警察問。「在樓上。」小女孩說。「你爸爸叫什麼?」「親愛的!」「你媽媽叫什麼?」「寶貝!」「你家裡還有誰?」「還有我。」「你叫什麼?」「我叫乖乖!」小女孩一臉稚氣地望著警察。
我想,這大概就是一個家庭最幸福的模樣,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爸爸媽媽愛孩子,然後孩子學會了如何去愛。
《安娜.卡列寧娜》開篇第一句話說:「幸福的家庭都彼此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一個爸爸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好好疼愛孩子的媽媽。
一個媽媽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欣賞並推崇孩子的爸爸。
幸福的家庭大概就是有愛,有美,有溫暖,而夫妻恩愛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02
父母都希望孩子擁有一個幸福的人生,他們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為孩子積累財富,積累資源。
卻往往忽略了孩子最大的需要——父母之間的愛,優質的夫妻關係才能為孩子建立安全感,讓孩子學會愛與被愛。
有人說:愛情對不對得看家庭,婚姻幸不幸福得看孩子。
家庭是愛情的玻璃,透過玻璃我們就可以看到夫妻之間是否有愛情。
孩子是婚姻的窗戶,透過窗戶我們就可以知道夫妻的婚姻和不和諧。
婚姻不幸福的家庭,也勢必給不了孩子安全感,雖說孩子安全感的建立關鍵期是在3歲之前,在成長的不同階段,孩子的安全感來源都會發生變化,但父母給予孩子的安全感始終是最核心的。
而缺乏安全感長大的孩子總會有以下幾點特徵:
1. 不善言辭,畏懼愛和被愛。
2. 不麻煩別人,自己一個人死撐,總想把所有的事情做好。
3. 容易被感動,自己抑鬱又自我治癒。
4. 被人告白覺得都是開玩笑,被人喜歡覺得愛不持久。
5. 比同齡孩子考慮的問題更多,總是猶豫一件事情的後果。
6. 很難相信一個人,同時也很依賴相信的人,脆弱又敏感,強大又孤單。
7. 玻璃心和自卑,生怕做錯事說錯話,特別在意別人的眼光和看法。
8. 跟剛認識的朋友多說幾句話怕別人嫌我煩,在喜歡的人面前覺得自己不好看。
9. 別人稍稍對你好一點,就恨不得把自己所有最好的東西都給對方。
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才是為孩子建立安全感的第一步。
恩愛的夫妻關係會讓整個家庭溫馨、和諧、有序,孩子敏感的內心對家庭氛圍的感知力遠遠超乎大人的想像。
而父母相親相愛,家庭成員和諧相處,不當著孩子面爭吵,用平靜的語氣交流,良好的家庭氛圍才能為孩子塑造平和的心態。
03
小編有一個女性朋友,雖已為人母,但她童年時代安全感的缺失,讓她目前的婚姻也沒有想像中的那般幸福。
當時她的父母並不同意她的婚姻,因為在她媽媽眼裡,她絕對算是「下嫁」。
她的男友不論外表、家庭情況、學歷、財力都和她不匹配。
當時她覺得,他能夠給她一個安靜平和的家,不會像自己父母那樣爭吵不休,這就夠了。
她的童年充滿了悲傷、恐懼和無助,她一直活在父母的爭吵中,爸爸有時候還會打媽媽。
她深知童年活在不幸福的家庭中是有多麼的痛苦,所以她現在特別注重對孩子的培養,儘量不當著孩子的面和愛人鬧不愉快。
但生活中的柴米油鹽讓她時常感到乏味無力,現在的生活和她曾經理想中的生活也相差甚遠。
她曾經跟我說:「如果能夠擁有一個安全感十足的童年,或許我會更有勇氣選擇一個優秀的人結婚,過上比現在更加快樂的生活,可是當時自卑怯懦,只想得過且過。」
父母的婚姻模式會為孩子將來的婚姻關係奠定基礎,人們對愛情、婚姻、家庭的認知,大多來自日復一日地對父母關係的觀察和無意識的模仿。
婚姻不幸福的家庭,會給孩子弱小的心靈帶來一些不可逆的傷害。
這種不安全感讓他們無法和異性建立穩定的關係,因為不相信誰會真心對他好,也會很難信任對方。
他們長大以後,或許會不相信愛情,不相信婚姻,也不相信自己能夠經營好一段感情。
幸福的家庭對於他們來說,或許是奢侈品,卑微的他們一邊渴望,一邊又不相信自己能夠擁有。
04
幸福的家庭,才能培養孩子獲取幸福的能力。
認識一個標準的好爸爸,他很愛妻子也很愛孩子,雖然他們的家庭並不富裕,但是每周一次的家庭活動卻總少不了,聚餐看電影旅遊,已然成為常規的家庭活動。
每次看到他們一家人,我都會被那種幸福的氛圍所感染。
聽孩子媽媽說,孩子的爸爸總喜歡黏著孩子,要和孩子一起玩,還總在旁邊不停地問:「寶寶要不要喝點水?要不要吃點水果?要不要喝牛奶呀?要不要和爸爸一起去噓噓?」
平時從做飯到喂飯,從洗澡到換紙尿褲,爸爸都是主力軍。
在這樣的家庭里,媽媽就是個大寶貝,寶寶是個小寶貝,就算家裡沒那麼富裕,也阻止不了他們幸福。
爸爸不僅能給孩子帶來安全感,也能給媽媽帶來安全感。
因為媽媽大都是感性的,孩子一出點什麼問題,往往會六神無主,焦灼的情緒也會影響到孩子,爸爸在身邊,往往能安定媽媽的情緒。
也就是說,爸爸能給全家帶來安全感。
然而在中國,爸爸在一個家庭的重要性總是被社會所低估,一提到「父愛」,馬上聯想到的總是「缺失」。
父愛的缺失,說明了丈夫在家庭里的缺位,在這樣的家庭里,媽媽和孩子都會喪失一部分的安全感。
不幸福的家庭又怎會培養出幸福的孩子。
著名主持人楊瀾在《幸福要回答》里說:「幸福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從自己心裡長出來的。」
而爸爸媽媽相愛,爸爸媽媽愛孩子,是幸福家庭最好的模板。
有愛的家庭不會有那麼多的負面情緒,因為家就是講愛的地方,孩子在這樣的氛圍里長大,會擁有滿滿的安全感,也深知什麼是幸福,因為他的原生家庭就是最好的範例。
獲取幸福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不是上天賦予的,而是來源於後天的培養與教化。
就宛如一張白紙上有一個黑點,不幸福的人只會關注那個黑點,並將它不斷放大,而幸福的人會珍惜黑點以外的白紙。
幸福的家庭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一個完整人格的建設,讓孩子擁有輕鬆獲得幸福的能力。
在往後人生的旅途中,無論孩子遇到什麼困難,他們的敵人也不會是自己的內心世界,而是會專心地去征服外面的世界。
作者介紹:撿書博士,溫文爾雅知性大叔一枚,擁有500萬粉絲卻仍覺得自己在路上。自稱最懂女人,你那麼優秀,別輸在認知上。公眾號:撿書博士(ID:bos259),每晚9點,準時等你。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91讀好書(ID:jiuyaoduhao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