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有句話,我一直很認同:哪有什麼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而疫情時代,挺身而出的,不止男性,還有更多女性。
她們原本千嬌百媚。
原本是別人家的女兒、妻子、母親。
但在這場防疫戰中,她們英勇無比,成為最美的戰疫巾幗。
前幾天,人民日報有個視頻刷了屏。
視頻里,一幫上海女醫護人員與男醫生一起,集體剃了滷蛋頭。
所謂滷蛋,即為光頭。
他們宣誓:「疫情不除,頭髮不留。」
疫情似風暴,氣勢洶洶來襲。
一個接一個人感染。
一個接一個人離去。
情況十萬火急,不容等待。
數以千萬的醫護人員立即奔赴前線。
毅然是武漢90後護士,為儘快趕到一線,她果斷在家剪掉長發,變成光頭。
武漢協和醫院的護士,為穿防護服方便,馬上剪去及腰長發。
長發墜地之際,她們淚眼朦朧。
可她們說:頭髮可以長,救人不能等。
烏蘭察布市的護士周樂、李利榮,及護士長張海雲,自從肺炎開始,就剪去一頭精心護理的卷髮。
西安醫護隊228人,集體剃成了光頭。
「作為支援武漢醫療隊的護理人員,我很榮幸以這種方式加入這場戰鬥,我將盡我所能,和病毒做對抗,戰必勝!」
頭髮,對一個姑娘的意義,堪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誰會不珍惜?
有人留了幾年。
有人花在頭髮上的錢成千上萬。
一位男醫生說:「護士姐妹們一邊哭,一邊剪著自己心愛的頭髮。」
可, 災難仍在,戰鬥仍在,哪裡顧得上這些呢!剪就一個字!
人人都說,她們是白衣天使。
護士長卻說,哪有什麼天生的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含淚著犧牲、救人。
郭瑋是空軍軍醫大學醫療隊的護理副組長,因長期待在一線,取下口罩時,她哭了。
「為什麼哭啊,下了班應該高興啊!」
郭瑋哽咽:「剛才看見你拍的那張照片,不知道自己變成那樣子……」
她說的,正是下面這張照片。
一臉的勒痕,臉色蠟黃,臉上甚至被勒出紅印子。
除郭瑋外,其他奮戰在一線的女醫護人員,都是如此。
曾經,她們肌膚如雪;
如今,滿臉血跡,鼻樑潰爛流膿。
手也沒能倖免。
胡佩是感染科護士,95後。但因長期接觸消毒粉與滑石粉,導致手被侵蝕了。
後來引發過敏,手背起了紅點,像螞蟻般密集。
誰能想到,這是一個22歲女孩的手?
可她就是用這雙手,與病毒做鬥爭。
武漢金鷹潭的醫護人員,為對抗病毒,也是累得一整天都不能喝水。
「受得了嗎?」
「那也沒辦法呀,使命感讓我們在堅持著。」
她們每天都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不透氣,極難受。
可就算到了生理期,她們也不會輕易脫防護服。
「怕脫了再浪費一套防護服。」
不脫的話,褲子就都浸濕。
後來有的醫院想到辦法,讓醫護人員穿尿不濕工作。
沒水喝,便將水放在固定位置,實在渴了,去喝一口。不能喝多,多了想要上廁所。喝了一小口,繼續返回工作。
她們不到凌晨兩點不睡覺。
吃飯席地而坐。
這樣辛苦,到底是為了什麼?
若不是疫情,她們也都是被家人捧在手心中的寶貝啊。
但疫情下,她們個個成了糙漢子,吃著最多的苦,說著最少的抱怨,救著更多的人。
現在,全國各地都在馳援武漢。
尤其是醫療力量。
她叫吳小艷,武漢大學人民醫學院病理科醫生,不滿35歲。
疫情爆發後,她從回家的路折返,去往一線。
來不及見家人,只在路上給母親打了個電話:「媽媽,我可能回不去了,醫院這邊需要支援。」
很久以後,她告訴記者:「我沒有告訴她,我是自願要去的。」
哈醫大一院感染科一護士,獨生女,父親患病行動不便,她聽聞要上前線,當即隨隊而行。
離家時,母親暴哭。
她不敢哭,拚命安慰母親。
但一出家門,她再也忍不住,眼淚一下子就流出來。
河南扶溝縣人民醫院有一個護士,叫劉海燕,已經離家十多天了。
女兒非常想她。
孩子在家包了餃子,拿到醫院來,想看一眼媽媽。
劉海燕走出來後,遠遠地站著,怕感染女兒。
「媽媽,我好想你!」
媽媽強忍眼淚:「媽媽在這兒打怪獸呢,等把病毒戰勝了,媽媽就回去了……」
女兒嚎啕大哭。
繼而索要懷抱。
她就站在數米之外,張開雙手,隔著空氣,與女兒遠遠相擁。
此情此景,令人淚奔。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
她一來要擔起護兒之責。
二來要擔起救人之任。
災難下,這份「剛」,何其偉大。
她叫張霓,一名普通護士,疫情中,她一直在一線高強度戰鬥,甚至來不及與大伯最後告別。
等她下班趕到家,大伯已過世5小時。
大伯最後一通電話,是打給張霓的。
她悲痛欲絕,因為,從小疼愛她的大伯,再也看不到了。
2.2這天,她寫下一篇日記,其中有一句,是給大伯的:「會有天使替我來愛你。」
人間遺憾千萬種。
最遺憾的,莫過於至親離去,而自己不在身旁。
可類似遺憾,在生死一線,簡直是家常便飯。
馮金玫是第七醫院疫情防治第一梯隊隊長,接到家裡打來的電話。電話里,是父親離世的消息。
她來不及哭。
「我確實送不了爸爸,因為病人還等著我救治。」
一次再見,終成永別。
再見,最親的人。
原諒我身不由己。
原諒我重任在肩。
原諒我疫情當前,我別無選擇。
願你前去,再無風雪,一路太平。
2020年開始,所有人都在說:不易。
有人說:這是開啟了地獄副本。
有人說:想要重啟2020。
但是這樣的逆境下,還是有人,在種種艱難、危險、困難中,活出了「人」的偉大。
她們就是醫護人員。
她們有的化身朋友,有的做起了臨時媽媽。
一半歲感染患兒住進隔離病房,因太小,離不開人。
女醫護又是看病,又是照顧孩子。
累不堪言時,忍著疲憊,逗寶寶開心。
寶寶被逗得哈哈大笑。
在這種畫面前,我的眼淚不值錢。
真的,不是親生,甚似親生,試問幾人能做到?
北京一個感染的患者,是九個月的寶寶,在醫護人員悉心照料下,終於痊癒出院。
例行檢查時,嬰兒竟一眼認出全副武裝的護士,拉著她的手不放開。
這世間,雖然悲苦交集,但真心總能換得真心。
許昌市醫院隔離病區的護士,見病人剛住進院,將自己的晚餐給了病人。
此後,她一直工作到晚上10點,才偷偷干吃一包方便麵。
「病人沒餓著,便不覺得餓。」
重症病房的女護士,見病人不能動,親自喂她們吃飯。
患者感動不已:
「你們的態度真好,我們要寫個感恩信。」
「我真是感謝感謝,我真是不知道(如何表達)。」
然後一次次叩頭。
「這是我們應該做的。」護士只說了一句話。
災難無情,人間有愛。
冰冷的病房裡,因為彼此溫暖,所以從不孤單。
但這種溫暖,是無數醫護人員,用汗水,用愛,甚至用生命換來的。
南京中醫院肺炎防治工作小組組長徐輝,在對抗疫情時,感染病毒,為此付出了生命。
她的生命永遠停在了51歲。
如今看她的眉眼,溫慈動人,令人慨嘆。
但徐大夫再也回不來了。
她的精神卻永存,會激勵大家,一直走下去,不要停。
與病魔對抗的過程中,這些醫護人員雖是女子,但「誰說女子不如男」。她們雖是巾幗,卻不讓鬚眉。
也許歷史記不住她們的名字。
但病人記得。
也許疫情結束,光榮榜上也不會有她們的勳章。
但她們對得起良心,對得起「白衣天使」這個詞。
這個時代,誰不嚮往清風明月的安寧呢?
但, 既然災難已來,哭泣無用,抱怨無用,不如迎頭而上。
她們所做一切,不是「因為名」,「因為利」,而是「因為人」。
本文作者:池槿文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_InXOnABjYh_GJGV8se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