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省會合肥,自秦建制至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因其所處的重要地理位置,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之稱。
合肥因東淝河與南淝河在此匯合而得名(一說因古時廬州由合州改名而得名),素以「淮右襟喉、江南唇齒」「三國舊地、包拯故里」聞名於世。合肥之名,最早出現在史學家班固《漢書》中,史記里記載當時的大都會,東南地區只有壽春(安徽壽縣)、吳(蘇州)、番禺(廣州)和合肥。當時為漢置九江郡隸屬縣。
在飲食方面,合肥表現得很低調,其實,在合肥也可以尋覓到很多讓人念念不忘的徽派小吃。
烤羊肉串
夏天合肥人除了小龍蝦外,當然也少不了擼串,當地有幾家還算正宗的新疆館子,電烤羊肉串味道也還算正宗,入口肥而不膩,油香四溢,和啤酒最搭了!
小龍蝦
人氣最旺的民間小吃,合肥曾獲「中國淡水龍蝦之都」稱號,小龍蝦是當地美食的一張名片,從人氣飯館到路邊小攤,處處可以看到小龍蝦「辣火朝天」的身影,吃著小龍蝦把酒言歡的熱鬧場面,已成為合肥夜晚的一道亮麗風景。
小胡生煎
這家小店經常看到排大隊的場景,每天都限量供應,去晚了就沒了。在口味頗重的合肥,上海風味的生煎算是獨樹一幟了,湯汁偏甜,但是很鮮美,吃的時候小心咬一口,以免湯汁濺出來。
芙蓉蛋卷
餅皮里包著精心炒制和調味的麵筋,豆芽等食材,配以搗得碎碎的滷雞蛋,撒上香菜卷好,再加上紅油、蒜汁,看著就讓人流口水。
桂花赤豆糊
合肥的特色小吃。原料有紅豆,糖桂花和藕粉,香甜的紅豆加上淡淡的桂花香,甜而不膩,口感清香,美容養生,讓人印象深刻。
三河米餃
三河古鎮有一種秈米粉製作的帶餡餃子極有名氣。所謂秈米是一種用秈型非糯性稻穀製成的米,含有豐富的營養元素,易於消化和吸收,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的功效。三河米餃以秈米粉製成餃皮,豬五花肉及調料製成餡心,成餃後油炸而成,吃起來外酥里嫩,餡味鮮美。
辣糊湯
河南有胡辣湯,合肥有辣糊湯,兩者不是一種東西。合肥的辣糊湯裡面有海帶絲、豆乾絲和雞蛋絲,吃起來沒有河南的那麼辣,也是合肥街頭常見的早餐。
撒湯
這是個乾隆年間的人造字,當地人大多叫sha湯,也有sa湯的,做法很簡單,就是用羊骨或是雞骨頭熬制的湯,裡面兌點兒勾芡,再打個蛋花進去,湯里一般還會加入荊芥和麻油,是當地極受歡迎的早餐,很多小攤點都有賣。
獅子頭
合肥獅子頭是合肥有百年歷史的街頭早點之一,已被視為合肥的傳統點心。形似獅子頭,具有酥、松、脆、香之風味。
臭鱖魚
徽式風味菜的代表作品,聞起來臭吃起來香。製作時要把新鮮鱖魚用淡鹽水腌漬在室溫25℃左右的環境中,經六七天後,魚體便發出似臭非臭氣味,然後入油鍋略煎,配以豬肉片、筍片,小火紅燒至湯汁濃縮而成。剛端上桌聞起來味道有點怪,但吃起來濃郁鮮美,回味無窮,鱖魚肉韌刺少,讓人愛不釋筷。
合肥美食數不勝數,安徽太和板面、合肥老母雞湯、方燕烤豬蹄、鴨油燒餅、吳山貢鵝、泥鰍掛麵、肥東二十埠豬頭湯、蛋餃、粉蒸肉、炒槐花、炒香椿樹頭、青饃饃等,不僅保有徽菜的傳統,還有著新時代的元素,多說無益,只有親身體驗一下,才能體會其中的滋味。
在現代生活中,酒並不是生活必需品、但酒在傳統的中國文化中有其獨特的地位。在幾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幾乎滲透到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領域。
合肥包河酒廠,這座占地130畝的酒廠,窖池傳承自明清以來享譽八方的四大釀酒世家的四座老糟坊,曾被譽為皖中「國營徽酒第一家」。這座以園林設計為主的包河酒廠,到處瀰漫著淡雅的酒香,「廉泉」、「清風閣」、「小浮橋」、掩映在樹木之間。
園區內,最引人注目的是「為人正直、剛正不阿」的包公銅像,走過清風閣,分布在道路的東、西、南、北四方,是四尊雄渾威武的雕像:「王朝」,「馬漢」,「張龍」,「趙虎」。繞過蓮池,一口「廉泉」出現在視野中,據說這口泉是包大人親自挖掘,表現了宋代包拯為官清廉的形象。
這裡不僅有現代化的釀造車間,還有著濃厚歷史氛圍的「包河酒博館」,讓人們感受到酒文化的精髓,比如:友情、親情、匠人精神等。中國白酒不僅是飯桌上的一種飲品。還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歷史文化。
「心吞天下,海納百川」的合肥,一座現代化大都市,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那樣的深邃,卻又精彩紛呈,真不愧有「霸都」之稱。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