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家養老驛站建成,朝陽給老人們一個舒心的「家」

2019-10-19   北京朝陽APP

早上8點,位於亞運村祁家豁子社區的向融養老驛站內,十幾位老人同往常一樣,跟隨護理人員做著康復訓練操;另一邊,老人們有的正在埋頭用樹枝、樹葉做著手工藝品,有的則在聲情並茂地朗誦詩歌……屋外雖然有點陰冷,屋內卻是其樂融融。這家今年新建成的養老服務驛站占地約1000平方米,設有28張床位,集休閒、娛樂、生活照料、康復、護理於一體。

類似的養老驛站,今年朝陽區共建成23家,成為周邊居家老人和有長期照料需求老人新的好去處。


162家社區養老驛站落戶朝陽

截至目前,朝陽區共建成162家社區養老服務驛站,除了提供日間照料、呼叫服務、助殘服務、健康指導、文化娛樂、精神慰藉等基本服務外,部分驛站還具備專業照護、康復護理、營養配餐等特色服務。

向融養老驛站剛剛投入使用不久,溫馨簡約的裝修風格給人一種家的溫暖,搭配上剪紙小掛件和木藝裝飾,讓驛站增添了不少文化氣息。房間內,床位乾淨整潔,電視、空調、衣櫃等一應俱全;公共衛生區域還配備了洗衣機、飲水機。經過適老化改造的房子,加入現代化、智能化設備,充分保證了老年人在這裡的舒適生活。



「我們主要為老人提供24小時生活照護、術後康復、心理慰藉、文化娛樂,以及老人餐等服務。」向融養老驛站負責人張瀅介紹,驛站還輻射周邊,提供居家養老服務,包括護老保姆、居家康復,以及其他居家養老需求。


與一般的養老驛站相比,向融養老驛站的服務更精準匹配老人需求,對有服務需求的老人提供上門評估,根據老人生活實際需求制定一對一護理服務方案,安排護理人員進行服務。

為保證服務質量,驛站還聘請護老顧問專業團隊,對護理人員進行3-5天專業培訓,待人員掌握一定的護理技巧,考核合格後才能正式上崗。護理人員上崗初期,護老顧問專業團隊都會根據老人實際情況「量身定製」《每日工作計劃表》,指導護理人員工作。

「除了專業培訓,這支護老顧問專業團隊還每日通過面授、電話、微信等方式給予護理人員專業指導,團隊人員均來自各大醫院專業護士及康復師,特別是面對一些突發情況,護老顧問專業團隊的作用很大。」養老驛站負責人告訴記者。

目前,向融養老管理團隊目前已為亞運村街道200多戶家庭的老人提供精準匹配的24小時上門服務,服務人員具備5年以上養老行業管理從業經驗。


朝陽養老事業再上新台階

記者了解到,自2016年率先在全市首推養老服務驛站以來,朝陽區深入推進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建設,連續多年將社區養老驛站建設列為重要實事項目,積極打造「廣覆蓋、帖需求、惠民眾、可觸及」的社區養老服務網絡。目前,162家養老驛站已經成為老人們家門口的「服務管家」。

今年,朝陽區還對老年人的需求和各驛站經營情況進行了調研,同時嚴格把關各服務商資質、服務內容、服務水平等准入條件,優化養老驛站空間布局,堅持「需求導向、合理布局、擇優選取、填補空白」的原則,重點推進「空白點」和老年人集中地區的驛站建設,大大增加了養老服務的覆蓋面。據了解,今年朝陽區備案運營的20個養老驛站總建築面積5300餘平方米,每個均超過驛站建設規定的最小面積。14個服務商的連鎖化比例達到71.4%,連鎖化運營、品牌化發展、專業化服務特點明顯。

朝陽區民政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朝陽區養老事業的一個縮影,養老驛站的快速發展凸顯出朝陽區養老事業的突飛猛進。隨著養老服務對象群體的不斷擴大,全區各項養老政策紮實落地,以及各街鄉養老服務體系的愈發完善,朝陽區的養老服務實現了精細化發展。「不斷完善的居家養老服務內容,各具特色的街鄉養老服務體系,加上不斷提升的養老服務質量,未來朝陽區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成為養老事業的受益者。」


文並攝/記者 楊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