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昨日(2019.8.10)市場行情,玉米最高價2232元每噸(雲南),最低1743元每噸(黑龍江);生豬最高價26.21元每公斤(廣東),最低16.28元每公斤(雲南)。達到了我國設置的豬糧比紅色警戒線。
最新的豬肉行情顯示:全國半數以上地區,豬肉突破20元每斤大關,部分地區排骨賣到40元每斤,漲到牛肉價位,為2013年來最高位,而且漲勢不減。據業內人士預測,這波行情會持續到明年上半年,有可能蔓延到全年。
國家農業農村部發布的監測數據支持了這一說法。今年7月底8月初,被監測生豬收購價較去年同期上漲42.39%,為19.28元每千克;出廠價較去年同期上漲36.93%,為24.62元每千克。
國家統計局2019年8月9日發布數據:2019年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8%。另據細項解讀,食品價格上漲9.1%,鮮果價格上漲39.1%,畜肉類價格上漲18.2%,豬肉價格上漲27.0%,雞蛋價格上漲11.4%,食品煙酒價格同比上漲6.7%。
這是一組不讓人愉快的數據,指向一個市場情況:豬肉漲價了,幅度比較大。很多人已經表示快吃不起豬肉了,改吃其他的肉。
為什麼豬肉漲價讓人憂
有個數據,能夠說明我們與豬肉的關係。2018年,我們總共吃了豬肉5590萬噸,占全球豬肉消耗量11300萬噸的49.5%,就是說,我大中華去年吃了全世界一半的豬肉。如果按著人均,全球人口76億,合15公斤;我國14億,合40公斤,典型的豬肉消費超級大國。
如果再去除不吃豬肉的,人均消費就會到100斤以上,每人3天1斤豬肉,而且我們吃的豬肉高達所有肉類的60%,也是沒誰了。所以說,豬肉漲價的關注度很高,起碼比水果高。按說水果漲價高過豬肉,上個月儘管上漲39%了,還是可以對付過去,了不起不吃唄,可是豬肉不能不吃。
豬肉價格多少是合理的
這幾天各大網絡平台都在熱議,豬肉漲價多厲害,也都在找原因。按說我國百姓菜籃子第一大食材,一直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和保護,不會讓其出現任何意外情況,尤其要杜絕較大幅度的價格波動。2015年由國家發改委牽頭的四部委(發改委、農業部、財政部、商務部),還以國家發改委「2015年第24號公告」,發布了《緩解生豬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調控預案》。以豬糧價格比為標準,設置了五級預警:綠色、藍色、黃色、紅色和其他。其中的正常值(盈虧平衡點)5.5-5.8:1,高於9.5:1為紅色預警,政府就要啟動相應措施。
「豬糧比」,大白話說,就是生豬價格和玉米價格的比值,因為玉米是豬飼料的主要材料。假設玉米是固定值1元每斤,當生豬5.5-5.8元每斤,養豬不虧不賺;當生豬9.5元每斤,就觸發了紅色預警,必須要採取措施降下來,否則要出大亂子。
所以市場行情都以「生豬價格」公布。然後是豬肉批發價,再就是各地的豬肉零售價。我們看行情,就以官方公布的生豬價格為主,如果和玉米的比例高於5.5-5.8;1了,就是價格高,否則就是價格低。
豬肉到底是怎麼漲上去的
——眾所周知的「非洲豬瘟」,是我國豬肉漲價的主要原因。非洲豬瘟帶來三個必然現實:
第一個是存欄量大幅度減少。坊間傳說,我國生豬存欄量減少了30%,這個比例放在全國生豬存欄量上,是個天文數字。實際上,據農業農村部數據,截止今年6月底,我國生豬存欄量為24207萬頭,比去年同期減少25.8%;能繁母豬2376萬頭,比去年同期減少25.8%;出欄量31346萬頭,比去年同期減少6.2%。另據有關方面預計,我國今年豬肉供應量會減少 6.7%,缺口1500萬噸。
第二個是破壞了生豬養殖生態鏈。目前為止,沒有已處理非洲豬瘟生豬數量。但是其他幾個數據可以客觀反應,我國因非洲豬瘟的養豬損失。截止今年7月底,存欄量絕對值減少5214萬頭。存欄損失高達60%。減少的部分還不能補充,而且生育期母豬的減少也無法有效得到相應數量的仔豬。
第三個是沒有疫苗。非洲豬瘟死亡率100%,到目前為止,除了發現就整體活埋,還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進口豬肉的變化,成為豬肉供應緊張的第二大原因。豬肉進口也有三大變化情況:
第一個是美國搬石頭砸自己腳。我們都知道中美貿易狀態,美國人不斷挑起事端,人為製造緊張。此前,美國是我國進口豬肉的主要國家,第一位,每年總量10億美元。但是今年起發生突變,截止到2019年8月8日,我國已經取消4513噸定單。其中2月份53噸;3月份999噸;4月份214噸;5月份3247噸。據美國消息,美國中西部農場因此破產率上升30%,當然包括轉基因大豆。
第二個是加拿大造假被叫停。本來在2018年就取代了美國的出口位置,成為我國第一大豬肉進口國,當年就從中國獲利25億美元。可是這傢伙不爭氣,在年初因為出口食用油安檢不過,被我國直接取消訂單後,又在6月18日的豬肉中檢測出「瘦肉精」。這還不算,沒想到在繼續調查中,這批問題豬肉的官方獸醫衛生證書是假的,偽造的,而且不止一份,188份。這下不得了,引起海關高度關注,太不像話了。我國迅速作出反應,6月25日起停止了加拿大所有肉類進口。
第三個是巴西、智利、墨西哥進口還沒來得及補上空缺。美國和加拿大兩個進口大戶滅了後,巨大的市場空缺,成為各出口國的努力爭取的目標。但是,總感覺杯水車薪,體量上不來。最大的巴西,去年出口70萬噸,有我們的50萬噸,今年全給我們,再加把勁,估計也就是90萬噸。智利更小了,估計今年就2萬噸到頭。墨西哥強一點,也只能做到6萬噸。
——農村養豬市場的萎縮。還是三個主要情況:
第一個是環境整治。農村養豬的「規模小、喂泔水、豬糞污染」成為環境整治目標,唯一的有效辦法,關停養豬場,從根上剷除乾淨。
第二個是非洲豬瘟。農村養豬沒有城裡規模場的疾病處理能力,一旦發病,全村的豬死光光。
第三個是非洲豬瘟後遺症。主要表現在沒有豬瘟了,豬也沒人要,不敢要。再好的豬,土豬,散養,喂的糧食不是飼料,也沒人去收購。
怎樣解決豬肉供應緊張難題
第一個是最快的辦法,擴大進口。但不是根本辦法,因為從歷年情況看,進口豬肉達到年百萬噸級,其實體量很小,譬如去年,進口量只占總消費量的2.2%。在全球豬肉總體量,據美國農業部發布的數據,2016-2018年,全世界豬肉出口年均800多萬噸。即便全部出口我國,也填補不了我國當前生豬存欄量減少的25.8%巨大空缺。但是,擴大進口畢竟是個救急的辦法,起碼能夠解決局部和臨時的緊急情況。目前就是這樣做的,各大進口港口庫房放滿了凍肉。一旦出現問題,立馬運送救市。
第二個是政策扶持的辦法。當前非洲豬瘟基本被控制,還是生產救災的老辦法管用。很多地方已經行動起來了,福建出台了《福建省緩解生豬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調控預案》。廣東省出台了《關於印發我省促進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十條措施的通知》,以分任務和定責任的行政形式,有效推行生豬的恢復養殖。
第三個是主動調整食用肉類結構。說到底,豬肉漲價主要影響的是居民生活,次要影響的是餐飲和食品加工行業。豬肉貴了,我們可以藉此機會改吃魚肉雞肉鴨肉,不再過分依賴豬肉,未嘗不是好事。況且根據經濟走勢,當下豬肉因短缺引起的價格上漲,很快就會過去,最多持續到明年年底。豬肉價格恢復正常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