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只選出100部電影,韓國人公認的神作榜單,絕對要收藏

2019-10-25     船長頭號電影

今年是大韓民國「開國元年」的100周年,韓國電影界為了獻上厚禮,集合導演、製作人、影評人等38位專業人士,共同投票選出了一份「百佳電影」榜單,選定標準是1919年-2019年上映的1200部電影,最終篩選出100部。因為優秀的作品實在太多,所以這100部電影未必是所有觀眾最喜歡或者最認同,但從某個程度上說,卻能夠完美反映近百年來韓國的社會發展、思想漸變以及時代變遷。

按照年份劃分為八個階段。

一:1930-1950

1,《青春的十字路》(1934)

韓國國內現存最古老的電影,講述一個家庭的兄妹相繼離開家鄉去外面工作和生活的故事。

2,《迷夢》 (1936)

表達了朝鮮半島30年代的生活日常以及社會對新女性的焦慮。

3,《自由萬歲》(1946)

朝鮮光復後拍攝的首部電影,然而是部51分鐘殘片,原版80分鐘已經徹底消失。

二:1950-1960

4,《稗牙谷》 (1955)

講述韓戰休戰時期的誌異山駐紮游擊部隊,因為一個女人而導致隊員相互殘殺。該片由於正面描寫了游擊隊員形象,違反了當時的「反共法」,一度成為禁映作品。

5,《未亡人》 (1955)

殘片,結尾部分不完整,所以無法確定結局,是韓國女導演朴南玉第一部也是最後一部電影,從女性的角度忠實地描繪了韓戰後女性的慾望。

6,《自由夫人》(1956)

講述解放後的韓國在各種現代化文化的影響下,女性越來越獨立,以往被深度埋藏的原始性慾得到覺醒。

7,《出嫁的日子》(1957)

第一部在海外電影節上獲獎的韓國電影,講述一位父親打算把女兒嫁給部長的兒子,但後來聽聞這個兒子是瘸子,於是父親自作聰明,把女僕嫁了過去,沒想到婚禮當天得知原來新郎只是裝瘸,是一部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喜劇。

8,《地獄花》(1958)

講述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韓國首爾地區的真實狀況,片中西方混血的韓國女子,大尺度地流露出自己的情慾。

三:1960-1970

9,《下女》(1960)

據說今年韓國的神作《寄生蟲》在空間概念的運用就借鑑了這部老電影。以「樓梯」為線索,將整個房間劃分為兩層,運用怪異的景別和不和諧的音效帶給觀眾極端的恐怖感。

10,《誤發彈》(1961)

講述五十年代韓國人在美軍管制下貧困和黑暗的生活,由於主題過於陰暗,曾是禁片,多年後才重見天日。

11,《馬夫》(1961)

入圍第1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競賽單元,最終捧獲評審團大獎。

12,《房客與媽媽》(1961)

韓國電影史上重要又經典的電影,是韓國各種優秀電影排行榜的常客。

13,《一去不回的海兵》 (1963)

據稱是韓國六十年代的代表作,美式價值觀氣息濃郁。

14,《漁村》(1965)

在一個海邊的村莊,許多漁船從不從大海返航,於是村裡的很多婦女在丈夫不回來的時候就認為自己是寡婦,其中一個婦女開始與煤礦工人發生了婚外情。

15,《赤腳青春》 (1964)

戰爭和政治色彩濃厚的電影,講述一對戀人因為階級問題而被迫分開的故事。

16,《金藥局的女兒們》(1963)

解放前藥鋪一家人的窘迫生活,是女性群像視角下的歷史鬥爭片。

17,《霧津》 (1967)

根據韓國現代主義文學著作《霧津紀行》改編,是韓國現代主義電影的代表之作。

18,《將軍的鬍鬚》 (1968)

一部偵探懸疑類電影。

19,《再愛我一次》 (1968)

愛情劇情片,其中原配來訪撞見小三的戲份估計是韓國狗血劇的鼻祖。

20,《休日》 (1968)

暗喻類悲劇電影,一個貧窮男青年在得知自己的女友懷孕後為了讓女方墮胎而去籌錢、可女方最終不幸死在手術台的憂傷故事。

四:1970-1980

21,《火女》 (1970)

導演金綺泳《下女》、《蟲女》後的「下女系列電影」的第三部作品。

22,《星星的故鄉》 (1974)

講述了父權家長制支配的思想體系下被犧牲的年輕女性們。

23,《傻瓜們的行進》 (1975)

講述了那個時代的年輕人關於愛情、未來以及生活的迷茫和反思。

24,《去森浦的路》 (1975)

根據黃晰映原作改編,是導演李晚熙生前的最後一部作品。著名導演河吉鍾曾評價道:「這部電影是凝聚了韓國電影思想精髓的不朽名畫。」是韓國史上早期一部珍貴的公路電影。

25,《英子的全盛時代》 (1975)

講述底層人的戀愛故事。叫英子的女主角因意外變為殘疾人,甚至淪落為妓女,但曾經對她一見鍾情的男主角願意和她結婚,於是英子迎來全盛時代。

26,《機器人跆拳劇場版》 (1976)

《機器人跆拳V》是韓國家喻戶曉的漫畫作品,1976年首次被搬上了韓國大銀幕。

27,《冬天的女子》 (1977)

大尺度性倫理電影,挑戰公眾的道德觀念,引發強烈爭議,但在青年觀眾群體卻大受歡迎,創下了高票房紀錄。

28,《異魚島》 (1977)

氣氛怪誕的懸疑劇情片,導演金綺泳上個世紀70年代的代表作。

29,《颳風的好日子》 (1980)

關係複雜的愛情電影,地點出現了中國餐館。

30,《最後的證人》 (1980)

韓國電影中少有的典型犯罪推理片。

五:1980-1990

31,《曼陀羅》 (1981)

佛學電影,講述出家人如何擺脫紅塵紛擾的修行故事。

32,《矮人射出的小球》 (1981)

描述了底層人物的悲慘人生,是韓國電影現實主義潮流的一部佳作。

33,《避幕》(1981)

導演李斗鏞自我突破之作,該片融入了土俗薩滿教教義和性愛場面。

34,《底層市民》(1982)

導演裴昶浩處女作,年僅29歲。影片講述低層市民不尋常的婚姻故事。

35,《歪鼻子》 (1980)

二戰後朝鮮反共游擊戰成為林權澤不少電影的題材,《歪鼻子》以倒序的手法和微觀的視野描繪南北對立的兩個男人故事。

36,《傻瓜宣言》(1983)

上個世紀80年代韓國電影界不可多得的一部佳作,完全推翻了現實主義的創作傳統,在1984年捧得了芝加哥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37,《紡車》 (1984)

是韓國首次進入坎城的電影,意義不凡。

38,《深藍色的夜晚》(1985)

韓國在80年代有一波移民熱潮,這部電影就是取材於現實,講述韓國青年為了取得美國綠卡而假結婚的故事。

39,《離別淚》 (1986)

入圍第36屆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40,《借種》(1987)

第44屆威尼斯電影節競賽片,姜受延憑此片獲得了最佳女演員獎,是韓國首個歐洲三大電影節影后殊榮。影片劇情如名。

41,《捕鯨獵人》(1984)

顛簸流離的冒險電影。

42,《柒洙和萬洙》(1988)

拉開了韓國電影新浪潮運動。

43,紀錄片《上溪洞奧運會》 (1988)

開創了韓國紀錄片歷史新紀元之作,是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首次邀請的韓國紀錄片,還入選了第39屆柏林電影節。

44,《旅者不息》 (1987)

入圍第2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獲得費比西獎。

45,《達摩為何東渡?》(1989)

佛學電影,獲得第42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金豹獎、天主教人道精神獎。

46,《搞笑演員》 (1989)

本片被外界評論為「韓國新電影的領軍人物之一」的李明世導演的電影處女作,講述的是一個有關劫案的動作喜劇故事。

六:1990-2000

47,《情易逝》 (1990)

48,《他們也和我們一樣》(1990)

49,《南部軍》 (1990)

50,《罷工前夜》(1990)

51,《情場如馬場》(1991)

52,《白色戰爭》 (1992)

53,《結婚的故事》 (1992)

54,《西便制》 (1993)

55,《兩個刑警》(1993)

56,紀錄片《微弱的聲音》(1995)

57,《美麗青年全泰壹》 (1995)

58,《暴飲暴食》 (1995)

59,《豬墮井的那天》(1996)

60,《花瓣》(1996)

61,《黑幫三號再上位》(1997)

62,《綠魚》 (1997)

63,《傷心街角戀人》 (1997)

愛情片。

64,《心跳》(1997)

相信不少人曾租光碟看過。

65,《八月照相館》 (1998)

發生在照相館的純愛甜蜜故事。

66,《江原道之力》 (1998)

入圍第51屆坎城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提名。

67,《美麗的時節》(1998)

獲得第11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金獎以及最佳影片(提名)。

68,《無處藏身》 (1999)

「韓國吳宇森」李明世的佳作,影片開頭就高能MAX,極力轟炸觀眾的視覺。

69,《生死諜變》 (1999)

打響拯救韓國本土電影工業第一槍,據說它刷新了泰坦尼克在韓國本土票房的記錄。

70,《女高怪談2》(1999)

是這份百佳電影榜單中,唯一一部恐怖片。

七:2000-2010(終於來到新世紀了,能繼續看下去是真正的韓片發燒友)

71,《共同警備區JSA》 (2000)

韓國年度票房冠軍,入圍第51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72,《薄荷糖》 (1999)

用一個人的一生反映韓國近代社會二十年的變遷,傷感劇情題材精品。

73,《沒好死》(2000)

導演柳昇完憑此片獲得了青龍獎最佳新人導演獎,據稱拍攝成本僅6萬美元。

74,《茅躉王》 (2000)

又名「犯規王」,喜劇摔角動作片。

75,《貓咪少女》 (2001)

貓咪在五位少女中送來送去,是一部可能引起貓奴不適的電影。

76,《威基基兄弟》 (2001)

偏向音樂劇的文藝片,冷門內涵之作。

77,《春逝》 (2001)

又一部韓式純愛片。

78,《朋友》 (2001)

必看黑幫片,刷新韓國影史最高票房紀錄。

79,《我要復仇》 (2002)

導演朴贊郁「復仇三部曲」第一部。

80,《愛·回家》 (2002)

平實樸素,溫情動人。

81,《綠洲》 (2002)

入圍第59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82,《境界都市》 (2002)

一個在外漂泊的韓國教授時隔33年後的回國之路。

83,《殺人回憶》(2003)

奉俊昊執導的懸疑犯罪神作,豆瓣8.8,打分人數超過36萬,必看。

84,《老男孩》 (2003)

入圍第57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獲得評審團大獎,還獲得了第2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亞洲電影,也是必看。

85,《拯救綠色星球!》 (2003)

韓國極其少見的科幻喜劇片,導演憑藉該片獲得青龍獎和大種獎的最佳新人導演獎。

86,《偷情家族》 (2003)

入圍第60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劇情如名,質量並不差,但總體口碑很一般。

87,《送還》 (2003)

100年只選出100部電影,韓國人公認的神作榜單,絕對要收藏

真實描繪了朝鮮間諜活動以及韓國監獄的影片,被韓國列入禁片,2004年成為第9屆釜山電影節參展影片。

88,《王的男人》 (2005)

韓國電影神話,排在韓國電影票房總榜第13位,估計很多人都看過,一個男人和一堆男人的故事。

89,《漢江怪物》 (2006)

奉俊昊執導的《漢江怪物》,是中國觀眾最為熟悉的韓國電影之一了,排在韓國電影票房總榜第八位。

90,《家族的誕生》 (2006)

湯唯的丈夫金泰勇之處女作。

91,《密陽》 (2007)

入圍第60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全度妍獲得最佳女演員獎。

92,《追擊者》 (2008)

羅泓軫導演處女作。

93,《我人生最輝煌的瞬間》 (2008)

講述韓國手球隊的勵志體育片。

94,《綠頭蒼蠅》 (2009)

第38屆鹿特丹國際電影節老虎獎。

95,《母親》 (2009)

又是奉俊昊的作品,入圍第62屆坎城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

96,紀錄片《牛鈴之聲》 (2008)

當年上映後動員293萬觀影人次,創下獨立電影票房紀錄。

八:2010-2020

97,《詩》(2010)

該片導演和編劇都是李滄東,入圍第63屆坎城電影節競賽單元,獲最佳編劇獎。

98,《茂山日記》 (2010)

朴正范的處女作,曾擔任李滄東導《詩》的助理導演,獲得了第15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新浪潮獎以及國際影評人協會獎。

99,《芝瑟-未盡的歲月2》(2013)

一部風格獨特的戰爭慘烈片,在第29屆聖丹斯國際電影節評審委員大獎評選時全票通過。

100,《釜山行》(2016)

延相昊作品,韓國歷史上第一部現代喪屍商業大片,第一部就大獲成功,不僅在韓國動員觀影1156萬人次,位列韓國票房總榜17位,傳到中國後也是引發了觀影狂潮,豆瓣8.4,打分人數超過60萬,公認恐怖又催淚的喪屍神作,如果這部都沒聽過就說不過去了。

今年的《寄生蟲》竟不在榜單之列?其實據稱只是由於技術原因沒被統計進去而已,反正肯定是屬於必看神作。

如何,是不是至少有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電影沒看過?反正韓片發燒友、電影愛好者,趕緊收藏好這份榜單。

最後,本文全文字數超過5200字,圖片超過100張,可把船長整理個半死,手酸麻得不行,不求打賞,只求各位左上角點個關注「船長頭號電影」,雖舉手之勞卻已是對船長最大的獎賞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YQ0vEW4BMH2_cNUg4xP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