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中國大陸無緣上映《小丑》電影,但時隔一個多月後這片子如願登陸流媒體,國內影迷終於得以「一睹芳容」,感受到今年這個被捧上神壇的男人的魅力,所以已經不存在劇透,是時候談一談觀後感了。
我們總說「希斯·萊傑後再無小丑」,誠然,他在《蝙蝠俠:黑暗騎士》中徹底把漫畫史上最具人氣的反派形象演繹到了極致,從此宛如一座大山橫亘在後人面前,想要超越難比登天,但雖說珠玉在前,就真的沒辦法打破這個魔咒了嗎?
希斯·萊傑版小丑
船長並不想說傑昆·菲尼克斯的小丑超越希斯·萊傑,因為兩者其實各有特色,看你是喜歡「癲狂版小丑」還是「文藝版小丑」罷了,而且兩部電影的基調和風格都截然不同,《蝙蝠俠:黑暗騎士》是在拷問人性中仍帶有超英的爽快和刺激,而《小丑》,則完全跟「超英」這個概念絕緣,全片看下來,我感受不到一絲舒爽和愉悅,反而覺得很壓抑,很悲情,甚至有點想落淚。
DC高層以及導演托德·菲利普斯肯定十分清楚,想要繼續在「小丑」這個形象實現突破,除了劇本要精雕細琢之外,核心主演也必須得請一位重磅級演技派,既能夠滿足口味挑剔的影迷,也能夠征服評委們。
《大師》
而傑昆·菲尼克斯的演藝生涯已經超過30年,是一名年紀並不算太老戲齡卻經驗老道的男神,提名過兩次奧斯卡最佳男主,獲得過金球獎、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以及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其他的獲獎以及提名數不勝數,實力毋庸置疑。
《與歌同行》
結果大家都知道,傑昆不負眾望,以精湛傳神的完美演技使得《小丑》以超高口碑以及絕佳票房的大豐收成績成為今年最勁爆的漫改神作。
馬上就要突破10億美元大關,意味深長的是,截止到11月13號之前,全球票房總榜《小丑》排在第44名,而排在它前面的第43名,正是《蝙蝠俠:黑暗騎士》。
為貼合形象,傑昆暴瘦47斤,瘦骨嶙峋,為「無法被定義」,他對於每一個動作和細節都極盡苛刻用心,在其他影視當中的小丑,是令人可恨的頭號罪犯,但在這部電影中的小丑,卻讓人充滿同情,我認為華納和DC大概想詮釋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
有多可憐?
亞瑟·弗萊克的人生,有三個轉折點:
生活窮困潦倒、屢受欺壓
在哥譚,社會風氣渾濁不堪、貧富差距極大,暴力兇殺遊行示威等事件層出不窮,在如此混亂的時代環境之下,普通人的生活猶如螻蟻,不僅收入微薄而且朝不保夕,亞瑟·弗萊克就是其中一員,一直想當喜劇相聲演員的他,不停地尋找機會表達和展露自我,可是由於身體患有疾病,他經常出於「本能」放聲大笑,以及做一些就算去孤兒院也帶著槍械的駭人舉動,導致工作方面屢屢碰壁,受盡欺壓和苦頭。
即便不是自己的過錯,可命運似乎就是故意戲耍他,本來就是一個精神病患者,本來家庭就不美滿,工作還混得卑屈如狗,試問誰的心態能持續保持健康?
作為庸庸碌碌的普通人階段,他一直以為「人生是一部悲劇」,從沒有一秒鐘快樂過,沒有愛人,沒有朋友,每天過得渾渾噩噩,時刻都能感受到這個30歲的男人隨時都會發瘋或者淚崩。
世道殘酷炎涼,唯有在家中,對著電視的節目秀,在輕快愉悅、百老匯風格的音樂下,他才能回歸自我、翩翩起舞、陶醉其中。
這就是為何這個版本的小丑能引起全球這麼多影迷共鳴的原因,你我皆是普通平民,現實中沒有幾個人生來就富如托尼·斯塔克,偉光正如美國隊長或者超人,《小丑》電影裡面那些高高在上的哥譚大家族以及公眾名人,即便底層人們生活得多麼水深火熱,苦不堪言,他們自始至終都視若無睹,這些有權有勢者從沒有試著去了解和關懷平民,每天只會在演播廳談笑風生、在演講台信誓旦旦。
亞瑟所遭受的煎熬與日俱增,在地鐵裡面忍無可忍槍殺三名調戲女人的男子,那是托馬斯·韋恩集團的員工,是公眾認為的「優秀好人」,社會道德觀在哥譚的世界一文不值,話語權和享受優越生活的權利全部掌控在勢力者手中。
這是亞瑟人生第一次轉折點,在精神臨近崩潰之下,他的思想和心理開始陡變。
身世之謎,悲慘世界
《小丑》的家庭戲份十分多,而且十分重要,就算外面如何狂風驟雨,家庭始終為你遮風擋雨,是愛的港灣,是心靈的歇息之地。每次回到家,亞瑟都如釋重負,面對唯一的親人母親,他把工作和生活遇到的委屈都埋藏在肚子裡,兩人相依為命,互相傾聽,互相尊重,是亞瑟窘迫人生的最大慰藉。
可是在偷偷看到了那封信之後,亞瑟人生迎來了第二次轉折。
從信中,他得知自己竟然是鼎鼎大名的韋恩集團掌權者托馬斯·韋恩的兒子,亞瑟瞬間恍悟為何母親這麼頻繁地提起這個男人。
他不僅沒有生氣,心中反而燃起了一束驚喜和希望的火苗,親自去韋恩的大別墅,見到了「小老爺」布魯斯·韋恩。
也就是說後來令黑白兩道都聞風喪膽的小丑,是後來令黑白兩道都敬畏有加的蝙蝠俠布魯斯·韋恩的哥哥?
看完全片的朋友都知道,布魯斯·韋恩又一次目睹到自己的雙親被殺害,船長也不知道是銀幕第幾次了,已經夠令人心疼。
可這下子,鬥了大半個世紀的兩大DC狠人,還竟然是失散多年的兄弟?
敢情這是在拍狗血的家庭倫理劇嗎,要知道,DC官方對小丑的設定是:真實身份是一個謎團,事實上在DC所有漫畫乃至影視,也從沒提過兩大超英有什麼血緣關係。
就跟全程表情懵圈的布魯斯一樣,船長內心也是徹底懵圈。
當然,隨著亞瑟見到了托馬斯·韋恩,亞瑟得知自己只是被領養的孤兒。
但他真的是被領養回來的麼?這裡還存在一定的疑惑。
反正官方並沒有給出小丑的真實身份,那麼可以理解編劇和導演在這個地方充分發揮了想像和改編。
其實從信上,以及後面情節翻出來的一張年輕舊照,托馬斯·韋恩很可能確實與佩妮相愛過,至少是曾經擁有。
悲慘的,莫過於亞瑟去阿卡姆精神病院,找到了三十年前母親的檔案,知道自己不但是養子,而且小時候還曾遭母親的男友虐待,最扎心的是,佩妮坐視不理。
在其他電影中令蝙蝠俠焦頭爛額、吃盡苦頭的小丑,多麼風光多麼瀟洒啊,可這一部真是史上最悲慘的小丑,如果你還沒看過這部電影,現在知道為何說虐心和壓抑了吧?
那一晚被滂沱大雨淋濕了全身的亞瑟,怎比得過內心的如墜冰窖、心如死灰?
從此以後亞瑟早也沒有任何感情和雜念,「曾經我以為自己的人生是悲劇,如今我意識到是喜劇」,他冷血了結養母佩妮以及給他槍的胖子同事,畫上濃艷小丑妝,走到樓梯,跳起了象徵他解脫和蛻變的熱烈狂舞。
人皆小丑
自從亞瑟以小丑裝扮擊殺地鐵三人之後,猶如把石頭扔下了平靜的水面,窮苦受壓迫群體長期積壓的怨恨漣漪頃刻間在整個哥譚擴大開來。
亞瑟因為自己曾經在台上的相聲表演而聲名大噪,被邀請到著名脫口秀節目當嘉賓,這一次,在主持人莫瑞面前,他已經不再虛情假意,畢恭畢敬,極其冷淡地說出自己是殺人兇手,他嘲諷地說出「當今人人都是人渣,可以逼瘋任何人,你們決定是非對錯以及什麼才是好笑」。
在演播廳的一段話,不僅是他壓抑情緒的傾瀉和爆發,更像是一則「革命宣言」,他毫不手軟地終結了主持人莫瑞,其後在街頭被「同伴」救援、站在車頭張開臂膀盡情享受歡呼和簇擁,那一刻宣告亞瑟成為了反抗的象徵,反抗什麼?反抗社會,反抗秩序,反抗體制,反抗虛假的人性,反抗一切,他完成了人生第三次轉折,漫改影史上最知名的反派作惡時代由此開啟。
感想
影片開始,他在藥物房屢次對著心理治療師傾吐心聲,對方卻從沒有聽進去過,而影片最後,在阿卡姆瘋人院另一名心理治療師主動請他講出笑話時,亞瑟卻說「你不會懂的」。
還有兩個地方反映了他的蛻變。
走廊——
作為普通人時,他住所的走廊暗無天日,死氣沉沉,作為小丑時,他經過的走廊明亮耀眼,生機勃發。
樓梯——
同樣,在生活窮困潦倒的時候,他幾次走過的樓梯不管氛圍還是天色都是一團陰暗,然而在思想發生重大轉變後,那樓梯卻宛如一條通向天國的成神之路。
船長認為用「不瘋魔不成活」來形容這版的小丑最合適,影片裡面他頻繁放聲大笑,最開始時還比較痛苦和難受,可越到後來他的笑聲就越是亢奮和痴狂,甚至有點失控,如果說苦難的生活能把一個正常人逼向無盡深淵,那麼作為「揭竿而起」領袖的小丑,既是無惡不作的超級反派,同時也只是一個敢於反抗社會不公、直面醜陋人性以及極力扭轉殘酷命運的悲劇角色罷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T7Imcm4BMH2_cNUgp3Z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