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張罰單來襲,樓市按下「熄火鍵」

2019-08-03     博聞財經
本文由博聞財經團隊原創出品

今天,樓市傳來了一個大消息。

據經濟日報披露:

截至7月末,銀保監會、各地銀保監局及分局2019年已開出近1500張罰單,涉及全國共312家銀行、868名相關責任人員被罰,50人被禁止終身從事銀行業工作,46張罰單罰沒超過百萬元,總罰沒金額超過4.3億元。

最為關鍵的是,這1500張罰單中,僅房地產一個行業,就受到了115張,屬於重災區。

涉及的銀行多達50家,國有大行、股份行、城農商行和農信社均在內,累計罰款4729萬元。

看到這,大家應該明白,誰才是上半年土地市場火熱的罪魁禍首。

5月份樓市進入新一輪收緊之前,其實全國各地的樓市都在躁動中。

尤其是長三角地區的熱點城市,土地市場儼然是炎炎盛夏,地王頻出,盛宴不斷。

蘇州、徐州、常州、杭州、無錫等城市,地王輪番上演。

將土地市場帶入夏天的,是手拿現金的房企,他們手中的錢,多半來自銀行、信託等金融機構。

年初的降准,以及各個城市爭相取消限價、限售的舉動,讓金融機構聞風而動,以為又一輪牛市要來,開始大規模給房企提供融資,趁機撈一把。

然而,年初以來,官方正式文件中,從未提到過要給房企放寬融資渠道,於是金融機構們就只能違規融資。

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95家房企融資金額達7169.2億元,這其中有多少違規的融資我們不清楚,但以115張罰單,4729萬元的罰款,絕對不是一個小數字。

好在,進入7月,銀保監會出手及時,與國家發改委一起,全面收緊房企融資,按下了樓市「熄火鍵」。重要會議上,更是為下半年的樓市定下了基調,「不會刺激房地產拉動經濟」。

管理層收緊房企融資渠道,效果立竿見影。

根據用益信託統計,七月房地產集合信託規模為485.35億環比下降39.53%,同比下降22.81%,降幅明顯。

7月份房企拿地戰略收縮,土地市場盛宴不再。

克而瑞數據顯示:

7月份,300城經營性土地成交建面1.79億平方米,同、環比分別減少8%和7%。

土拍溢價率進一步回落至12.9%,環比再降6個百分點,各線城市溢價率全線回落。

同時,近6成百強房企7月拿地金額遠低於前6個月平均水平,部分房企零拿地,如建業地產、合景泰富等。

富力地產更是第一個跳出來,公開宣稱,暫停拿地。

融資收緊,影響面絕不止於房企拿地戰略的收縮,還關乎中小房企的存亡。

融資是房企獲得現金流的渠道,房企玩轉房地產,一是靠現金流,二是靠高槓桿。

如今槓桿和支點均被制約,而密集的還債期又臨近。

華泰證券研報統計,2019年8-12月,地產債總計到期量達2106億元,其中8-10月地產債單月到期金額較大。

要債的逼上門,借錢之路又被堵住,這可愁煞房企了。

財大氣粗的頭部房企還好,財力不足的中小房企,要麼降價去庫存回籠資金,要麼賣項目求存,否則只能淪為被吞併的對象,畢竟上半年就有274家房企破產。

消息面上可以看到,7月,粵泰股份、新城控股、泰禾等多家房企發布公告出售現有項目套現以緩解當前公司流動性面臨的困難。

7月16日,新湖中寶發布公告,宣稱已將位於上海、浙江溫州和江蘇啟東三個地方共20個地塊,以67億元,打包轉讓給了以併購稱王的融創。

此外,融創在鄭州的某項目降價出售,已不是什麼秘密。

另一頭部房企披露半年報中的的數據顯示,也降價了:上半年銷售均價為9013元/平米,相比於2017年的9080元/平米、2018年的9267元/平米,單價分別下降了67元、254元。

下半年房企承壓較大,第三第四季度中心城市的剛需客會有一些撿漏上車的機會,需要抓住,畢竟中心城市的人口不斷增加,房價長線仍會慢漲,錯過了這次,下次想上車,車票會更貴。

整體來看,下半年住宅市場與土地市場主基調不是跌,也不是漲,而是穩。

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這是年初住建部給今年樓市定下的總基調,所有的調控和放鬆,都是圍繞這個目的進行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XAAQWGwBUcHTFCnf-ri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