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家裡得備4個垃圾桶?北京市城管委:「兩桶一袋」

2020-05-02     北京日報客戶端

5月1日起,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施行,今後再扔垃圾時,需要按照不同種類,將垃圾分類投放到垃圾桶中。那麼,居民們的問題也來了:想提前在家裡把垃圾分好類,得預備幾個垃圾桶?新版《條例》將垃圾分成了廚餘、可回收、有害、其他4類,那是不是家裡也必須預備4個垃圾桶才行?

其實,居民在家中開展垃圾分類時,大可不必這麼糾結。記者了解到,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已制訂了《居民家庭生活垃圾分類(兩桶一袋)指引》,建議居民可以在家中設置「兩桶一袋」,分類收集垃圾。

什麼是「兩桶一袋」?「兩桶」是指廚餘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一袋」是指可回收物收集袋。

「也就是說,家裡可以準備兩個垃圾桶,一個用來裝廚餘垃圾,一個用來裝其他垃圾,再準備一個布袋或是其他環保材料的袋子、或是箱子類的容器,專門用來裝舊報紙、書本、易拉罐等可回收物,對一般家庭來說其實也就夠了。」市城管委相關負責人解釋說,而像過期藥品、水銀血壓計、殺蟲劑等有害垃圾因為一般家庭中的產生量比較小,沒有必要在家裡單獨設置一個投放容器。

同時新版《條例》明確規定,住宅小區應至少在一處生活垃圾交投點設置有害垃圾收集容器,因此當家中產生了有害垃圾時,可以直接投放到小區里的有害垃圾桶內。「當然,『兩桶一袋』原則是比較簡單可行的一种放置垃圾的方式,但也不是每個家庭都必須這樣配置,市民也可根據自身習慣和家庭空間,選擇其他合適的投放容器。」市城市管理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現場探訪)

東城區建國門街道趙家樓社區

「兩桶一袋」的配置在實際應用中的效果如何呢?

今天上午,在東城區建國門街道趙家樓社區居民議事廳,十幾位附近社區的居民代表齊聚一堂,對接下來要在居民家中配置的垃圾桶樣式進行討論。

趙家樓社區居民們在討論家中配置垃圾桶的方案

「我選了3號方案,桶身是二合一的,上頭有蓋兒,底下有踏板,這樣一是用起來方便,而且省的夏天扔垃圾有味兒。」家住建國門街道大雅寶社區朝陽門南小街18號的居民任美玲剛剛投過票,她告訴記者,她家從一年多前就開始嘗試按照「兩桶一袋」的方式設置垃圾桶。「廚房裡一個廚餘垃圾桶,一個其他垃圾桶,就放在廚房一進門的地上,裝可回收物的我預備了一個大編織袋,掛在陽台的欄杆上,像紙箱子這種,我就把它踩平了,捆成捆,再往袋子裡裝。」任美玲說,剛開始垃圾分類時,她在廚房洗菜池邊上放了個小籃子,做飯時的菜根菜葉放在裡頭,要扔的時候就直接往外一帶,「後來發現小籃子不行,有時候剩菜剩飯有湯水,籃子容易漏,我就換了個垃圾桶,套上塑料袋,扔垃圾的時候把油啊水啊單給控干再往裡放。」

「我們這次徵求居民的意見,大家可以根據家裡面積大小、各個房間的布置等等情況提出需求,下一步,我們會陸續為大家配發垃圾桶。」建國門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兩桶一袋」的垃圾分類容器設置方式是比較簡單、明了的,但並非強制要求所有居民家中都要這麼設置,「推廣這樣的形式主要是要讓大家知道,垃圾分類沒有那麼複雜,重要的是大家一起動手,只要能把各類垃圾分出來、分清楚,垃圾桶的設置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因地制宜。」

石景山區雍景天成小區

記者了解到,除了東城區,其實「兩桶一袋」的垃圾分類收集容器也已經在本市其他地區推開。家住石景山區雍景天成小區的徐女士早在半年多以前就開始按照這樣的方式在家裡設置垃圾桶。

「這不,這個是之前社區宣傳垃圾分類的時候給的,左邊裝廚餘,右邊是其他,有這麼一個,廚房足夠了。」徐女士指著家中廚房地上的一個「二合一」分類垃圾桶說,說完,她又帶記者走到陽台,只見陽台的角落裡放了一個塑料收納箱,打開蓋子,裡面碼放著四五個易拉罐、3個塑料礦泉水瓶和幾個壓平了的小紙箱子,「除了這些,家裡客廳本來也有一個垃圾桶,現在就用來裝其他垃圾,有了橘子皮、蘋果核這些廚餘垃圾,我們要不直接扔到廚房的廚餘垃圾桶里,要不就先放在一個小盆里,等要往外扔的時候再和廚房的一起扔出去。其實垃圾分起類來一點兒不複雜,就是每次要扔的時候提醒一下自己,養成習慣就好了。」徐女士說。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王天淇

編輯:蔡文清

流程編輯:郭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WCqZ03EBiuFnsJQVR6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