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位於五棵松的時代美術館,觀眾有序欣賞藝術作品。 本報記者 饒強攝)
春暖花開的五月,沉寂了三個多月的美術館陸續開門迎客。假期五天時間裡,京城的藝術愛好者不僅迎來久違的現場觀展,而且見識了一把「史上最不擁擠的節假日美術館」——各家美術館均採取了人員預約限流措施,安全有序開放。嘈雜的人聲、洶湧的人潮不見了,只留下參觀者靜靜享受觀展時刻的「小美好」。
5月1日9時一到,北京畫院美術館售票窗口打開,一位早早來到美術館門口等待開放的觀眾,經過工作人員核對了觀眾信息和健康碼,並檢測體溫後,進入展廳觀展。隨著觀展人數越來越多,觀眾們也自覺保持一米以上距離,佩戴口罩在展廳中觀看展覽。
「美術館裡人很少,難得有這樣靜下心看展覽的時候。」5月3日下午,盧女士來到北京畫院美術館,參觀正在一層、二層展出的「灼灼其華——北京畫院藏寫意花鳥畫精品展」,吳昌碩、齊白石、陳半丁等名家的近60幅珍品讓她流連忘返。「王雪濤大師的《詠梅》最令我驚艷,我也突然發現吳昌碩和白石老人兩位大師的畫的確有些相似。」
北京畫院美術館副館長鄭智威介紹,北京畫院美術館按照疫情防控優先的原則,通過採取人員預約限流、設施有限開放、實名驗證進入等措施,向市民群眾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假日期間,北京畫院美術館每天限流200名觀眾,上下午各100名。除了「灼灼其華——北京畫院藏寫意花鳥畫精品展」,北京畫院美術館還在「五一」假期展出「重師造化——黎雄才的尋源之路」展覽,為觀眾帶來一場藝術盛宴。
而在位於五棵松華熙LIVE的北京時代美術館,商業街區開始恢復往日的人氣,不少前來購物、娛樂的人們看到「在藝術中復甦」展覽海報後,走進美術館參觀。這一在疫情發生後迅速策劃、回應當下的展覽,集結了57位藝術家、13家機構,於5月1日開幕,用藝術作品溫暖與療愈心靈,喚起了許多觀眾的共鳴。
「其實直到展覽開幕前幾天,我們還不確定展覽能否順利進行。」北京時代美術館副館長王燕說,展覽四月初開始策劃籌備,計劃「五一」開放,但大家心裡並沒有底,沒想到在「五一」前夕真的迎來美術館可以有序恢復開放的消息。
參觀北京時代美術館的觀眾,需要通過其官方微信公眾號進行實名預約。美術館每天預約人數限制為300人,每小時限制參觀人數不超過30人,這讓觀眾可以安全有序地觀展。王燕說,最近每天預約的觀眾都能達到300人,「觀眾的熱情有點兒出乎我們意料,估計之後的周末預約人數會比『五一』更多。」
「五一」期間面向公眾有序開放的還有嘉德藝術中心、紅磚美術館等場館,其中紅磚美術館在假日期間推出了照片徵集活動,徵集觀眾在美術館拍攝的建築空間、園林景觀、當前展覽等照片,吸引了許多觀眾踴躍投稿。人群稀疏、景色優美的美術館,成為「打卡」拍照的好去處。
不過,目前開放的美術館仍是少數,中國美術館、今日美術館、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等還未開放。中國美術館在「五一」假期推出「大美勞動者——中國美術館藏作品中的勞動者形象」線上展覽,精選出117件刻畫勞動者形象的優秀作品展出,僅微信平台已有數萬人「雲觀展」。更多美術館的開放,也許不會讓觀眾等太久。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王廣燕
流程編輯:吳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1zhW6XEBiuFnsJQVaBo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