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私信回復「福利」,領取免費禮包
俗語說的好「有理財就不窮、有計劃就不亂、有準備就不忙」,身為老人預備軍的我們,是否做好準備了?
現在社會上有多種養老方式,如老伴、新伴、子女、親屬、保姆、組織、社會等。但根本的,養老還是要靠自己!
老了,我們已經老了!只不過我們現在身體還好,頭腦清醒,老了,指望誰!要分幾個階段來談。
退休以後,六十歲到七十歲,身體比較好,條件也許可。喜歡吃就吃一點,喜歡穿就穿一點,喜歡玩就玩一點。
不要再刻薄自己,這種時日不多了,要把握住。錢把住一些,房子留住,把自己的後路退路都安排好。
孩子經濟好是孩子的努力,孩子孝順是孩子的感恩。
我們可以不拒絕他們的資助,不拒絕他們的孝敬。但還是要依靠自己,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七十歲過了沒災沒病的,生活還能自理,這沒有太大的問題,但要知道這是真老了,慢慢地體力精力都會不行的,反應也會越來越差,吃飯要慢——防噎,走路要慢——防跌。不能再逞強,要照顧自己啦!
不要再去管這管那,管兒管女,有的還去管第三代,管了一輩子,該自私一點,管管自己啦。一切都要悠著點,幫助打掃打掃,把自己的健康的狀態保持得儘量的長一點。給自己能夠自主生活的時間儘量的長一些,不求人的日子總好過。
身體不好了,要求人啦!這一定要有所準備,絕大多數人都逃不過這一關。心情要調整好,要適應。生老病死人生常態坦然對待。這是人生最後一段沒有什麼好怕,早有準備就不會太難過。
或是進養老院,或是用人居家養老,量力而行,酌情而辦,總會有辦法,原則就是不要磨子女,不要給子女心理、家務、經濟添加太多的負擔。
自己多克服一些,我們這一代人什麼苦什麼難都經過,相信我們人生最後的旅程也會坦然度過。
自己頭腦清醒,身體疾病纏身無法治癒,生活質量極差時,要敢於面對死亡、堅決不要家人再搶救,不要親友做無謂的浪費。
而要幸福快樂的度過這四個階段,你需要懂得夫妻之道、父(母)子之道、婆媳之道、爺孫之道、朋友之道、為人之道、處事之道、養老之道、健康之道。
夫妻要過一輩子,
你有你的固執,
他有的他的特性,
容納之下才有互相的相融,
才有友善的家庭。
百善孝為先,父慈子孝,
不一定要給爸爸媽媽多少錢,
而是讓他們感到溫暖,順心。
孝順以後才有父子情深,其樂融融。
不要堅持跟兒子與媳婦同住,
保持一定的距離,
學會退出他們的生活,
這才是真正的婆媳之道,
還能減輕自己的負擔。
要表揚,但不要溺愛,
要誇獎,但不要嬌慣,
當然,最好是交給他們的父母去帶,
適度幫幫手即可,
可千萬不要把帶孩子的責任,
全攬到自己身上。
從生疏走進生命,
從相逢融入心靈,
兄弟間最怕詐騙和虛偽,
給予誠心才幹收成信賴。
真誠以後會是暖心的友情,
相攜的永久。
這世間沒有不平的事,
只有不平的心,
寬以待人,嚴於律己,
退一步海闊天空,
忍一時驚濤駭浪。
寬恕以後是展露了自個的笑臉,
贏得了他人的尊敬。
懷一顆熱心的心,
做一些仁慈的事;
雖不能以身報國,
但可以路見不平。
熱誠以後是無悔於他人,
無愧於己心。
年輕時我們拼搏付出,
為生活甚至省吃儉用,
現在,我們老了,
當然要好好享受,
享受老年生活的快樂,
享受黃金時代的每分每秒。
身體健康是一切的基礎,
但要想健康,
一定要有一個樂觀的心態,
樂觀看待所有的事,
樂觀看待生老病死。
說得真是太好了,都非常精闢!送給朋友們,大家一起讀一讀,受益匪淺!
來源:網絡,編輯:雲飛揚
聲明: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點個好看,留言評論
關注私信回復「福利」,領取免費禮包
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