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生產這件事,向來是一個家庭的喜事。
但,有人平安順遂,有人卻沒那麼幸運
——要跨過「山海」,才能護住肚子裡的孩子。
幾日前,武漢一位懷胎8月的媽媽,得了肺炎。
為了避免更大的危險,她不得不提前剖腹產。
孕婦難,家屬難,醫生也難。
在呼吸已經吃力的情況下,她拼盡全力,才將孩子平安帶到了這世上。
在這個特殊的城市,特殊的節點,其中的艱難困苦,可想而知。
醫護人員都感嘆:聆聽到了新生命的呼喊,再難都阻止不了我們前行。
那聲嬰兒的啼哭,是他第一次來到世界上,這不僅是劫後餘生,更是和自己過命的交情。
許多人說,第一次過這樣的春節。
第一次足不出戶多天,假期漫長卻枯燥,閒來無事卻緊繃神經。
這些日子,每個人的心似乎都是揪著的,入眼就是壞消息,傷心多過喜悅。
在病痛和苦難時,才深覺平凡人的渺小與無力,甚至直呼
「太難了,太累了,快要撐不下去了……」
但山叔想說,人生實苦是亘古不變的命題。
人生的驚喜之處就在於,你永遠不知道熬過這一劫,明天的生活會回饋你什麼。
你我皆是凡人 ,皆有苦難,卻處處都有期盼。
生活的每一天,都是劫後餘生
每一個新生兒,都代表著新的希望,還有新的未來。
但正如紀錄片《人生第一次》中所說:
「關於萬物之始,我們總是心存浪漫,然而對其中的艱難,有時我們無法預料。」
向爽就是那個不那麼幸運的女孩。
27歲的她是一名即將臨盆的孕婦,但同時,也是個先天性心臟病患者。
經專家診治,在生孩子之前,她得先做一個心臟手術才能順利生產。
但,肚子裡的雙胞胎才27周,死亡率高達30%,十分危險。
手術前,向爽的丈夫王翔簽下了同意書:手術一旦不測,大人小孩中,先保妻子。
結局誰也不清楚,只能賭一把。
手術室內,時間一點點地流逝,醫生們爭分奪秒地處理問題。
手術室外,這個這個大男人,緊張的汗如雨下,淚水交加。
索性,在這生死的爭奪中,他們等來了奇蹟——手術成功。
一個月後,為了生產,向爽再次進入病房,挺過了最難的一關——母子平安。
丈夫喜極而泣,說下半輩子,他就守著這三人好好過。
他們給孩子取名,一個叫景明,一個叫春和。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是最終的結局。
但所有美好的代價,是必須承受苦難。
生活的每一天,都是劫後餘生。
所有的人生都一樣,都是無數個第一次彙集起來的未知結局的豪賭,
沒有苦難,就沒有新生,是福是苦,都要自渡。
眾生皆苦,唯有自渡
正如紀錄片的導演秦博說:
「生命的河流往往就是這樣,洶湧的時候多,緩緩流動的時候少。
每個人生階段的第一次,可能就是一個個的浪花。
人就是這樣,一點點成長的。」
在無數個暗流洶湧的「黑夜」里,在第一次踏入未知境地里,在遭遇苦難之時,
依然有人仰望星空,信仰微光。
人生第一次,有人按下手印,逆行出征。
人生第一次,有人為了工作,剪去長發,抹掉紅妝,穿上戎裝,去「打仗」。
人生第一次,有人取消了婚禮,許諾來日平安歸來再還你。
人生第一次,有人在工地吃年夜飯,他是誰的兒子,又是誰的父親。
人生第一次,有人這樣回家,不敢抱抱自己的孩子,近在咫尺,卻只能遙遙相望。
人生第一次,免費送餐,免費做飯,雖然肩負生活壓力,卻從未放棄生活。
人生第一次,儘管傷痕累累,卻又滿懷希望。
天地之大,現實之難,這些平凡人卻仍然在疲憊、軟弱的現實里,明知來路漫漫,還是鼓著勇氣在堅持。
僅僅偉大是無法打動人的,僅僅是幸福是容易被遺忘的;
能打動人的,從來就是這些塵埃里的掙扎;
能被記住的,從來都是苦苦堅持後,熬過苦難的重生。
萬物皆有裂痕,有光便有希望
村上春樹在《海邊的卡夫卡》中寫道:
「暴風雨結束後,你不會記得自己是怎樣活下來的,你甚至不確定暴風雨真的結束了。
但有一件事是確定的:當你穿過了暴風雨,你早已不再是原來那個人。」
我們的生命也是一樣,在日復一日的經歷里,節節拔高地生長、改變。
為了不耽誤課業,貧寒的高三學子在寒風凌冽的戶外蹭網學習;
春節一直工作沒回家的年輕警察,偷偷抹眼淚,和著飯咽下後,繼續起身執勤;
丈夫在工地不眠不休,妻子守在值班一線,雖然心繫家里的兒子,他們卻仍在各自的崗位上努力;
工作奔忙的外賣小哥,閒暇之餘還不忘彈起鋼琴,在生活的間隙里找尋微光……
熬不下去的時候,看看他們,你就會明白:
生活沒有勝利可言,挺住就意味著一切。
挨得過去的,煉就了一身銅牆鐵壁,定會朝著更好的生活走去。
微博上有個熱門話題:這次事件過去後,我們最想做的是什麼?
有人說,要去見想見的人緊緊擁抱他;
有人說,要去喝奶茶吃火鍋烤肉麻辣燙炸雞小龍蝦……
不難發現,災難尚未過去,但希望已經在路上。
親愛的陌生人,請務必記得:
沒有誰比誰容易,但只要此刻好好活著,就是一種幸運。
無法重啟的2020,我們一起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