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榴彈也能炸坦克,反坦克手雷為什麼能反坦克?

2019-11-02     左手槍炮右手玫瑰

反坦克手榴彈主要用來對付坦克、碉堡和燃料庫等。該彈金屬外殼內是裝滿塑膠炸藥的布包。外殼上的蓋子要在投擲前旋開。配瞬發引信。通常配有手柄,彈尾有尾翅或穩定傘,以保證命中姿態正確,利於破甲。全彈重1000克左右, 垂直破甲厚度可達170毫米,可穿透混凝土工事500毫米以上。下面以蘇制RPG-6為例介紹一下反坦克手榴彈的特點。

RPG-6反坦克手榴彈全貌

RPG-6反坦克手榴彈是蘇聯於二戰後期在RPG-43反坦克手榴彈的基礎上改良發展而成的,其最大的改進就是優化了空心裝藥結構和藥型罩形狀,在彈體前部加裝了半球形風帽,既減小了飛行阻力,又保證了炸高,因此在裝藥量比RPG-43略少的情況下,破甲能力卻有所提高。RPG-43的裝藥量為612克TNT炸藥,破甲深度為75毫米,而RPG-6的裝藥量為560克TNT炸藥,破甲深度卻達到了100毫米。

RPG-6反坦克手榴彈由彈體、發火裝置和握柄三部分組成。其彈體為一個圓錐體和一個半球狀頭部的結合,材料為廉價的薄鐵皮,接縫處為簡單的卷邊咬合,生產工藝比較簡單,加工要求不高。彈體底部用螺紋和握柄相連接,發火裝置就裝在握柄內。在握柄的外面有一個片狀的保險握片,用一個帶帆布條的保險插銷與彈體連接。

下面以上圖為例簡單介紹一下RPG-6反坦克手榴彈的發火裝置。RPG-6反坦克手榴彈的發火裝置採用慣性擊針擊發原理,在平時,擊針13被自脫式保險銷3固定,不能刺發雷管9。自脫式保險銷3連接在保險握片4上,只要保險握片4脫落,自脫式保險銷3也會一同脫落。保險握片4一端和底蓋17連接,固定在握柄底部,在底蓋下握柄內部卷有用來保持飛行穩定用的帆布帶16。保險握片的另一端通過帶有帆布條的外插保險銷2固定在握柄上。這樣一來,保險握片4兩端被固定在握柄上,由此自脫式保險銷3也被確實固定,銷住擊針13,構成了手榴彈的平時保險。

當使用者拔出外插保險銷2,用力將手榴彈投出後,由於保險握片4的前端固定被解除,保險握片4遂連同底蓋17一起從彈體上脫落,一方面拉出維持穩定飛行用的帆布帶16,另一方面帶離自脫式保險銷4,解除了對擊針13的控制,此時擊針13僅通過隔離簧11與雷管9隔離,保持飛行中的安全。當手榴彈撞擊目標後,擊針13在慣性作用下向前沖,壓縮隔離簧11刺發雷管9,從而引爆手榴彈,通過彈體裝藥前方的鋼板衝壓藥型罩形成的金屬射流擊穿裝甲。除了破甲作用外,RPG-6的破片殺傷效果也較明顯,所以也可以當做大威力殺傷手榴彈使用。

RPG-6反坦克手榴彈體積小、重量較輕,威力又比RPG-43反坦克手榴彈大,在二戰中是蘇軍性能最好的反坦克手榴彈。但是手擲式反坦克手榴彈的缺點是固有的,那就是破甲威力與投擲距離之間的矛盾。要增大破甲威力就必須增大戰鬥部重量,但增大戰鬥部重量勢必會影響到投擲距離,這使得使用者必須冒險接近到離敵坦克裝甲車輛很近的距離內投擲,而且如果使用者投擲距離過短很容易炸傷自己。除此之外,RPG-6的引信機構也比較原始,發火可靠性不是很理想。不過在戰後的新一代反坦克手榴彈——RKG-3反坦克手榴彈誕生之前,RPG-6的性能在反坦克手榴彈當中已經屬於比較優秀的了,所以在戰後初期,蘇軍依然將其列為制式反坦克武器。除了蘇軍外,RPG-6反坦克手榴彈還裝備過華約集團的其他國家,以及朝鮮、蒙古等社會主義國家。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也曾裝備過RPG-6反坦克手榴彈。

也有的RPG-6反坦克手榴彈的外插保險銷上不帶帆布條,而是一個鐵絲製拉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VUvXM24BMH2_cNUgrPQ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