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在抗擊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醫務人員背負著患者的信任和公眾的期待,是沖在最前線,守護公眾健康的「戰士」。然而,「白衣天使」也是普通人,在持續高強度的工作下,該如何進行自我心理調適呢?
一是在認知上樹立信心,樂觀看待疫情發展。目前新增確診人數和以往相比已有明顯下降。我們應該認識到,過去一段時間的付出和努力是卓有成效的。
二是在行為上保持規律。包括規律的作息、按時進行室內運動、保持日常的生活習慣等。
三是在情感上及時疏泄。首先,要學會接納自身存在的不良情緒。在面對如此重大的公共事件時,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產生不良情緒,如焦慮、自責等應激反應,這些都是正常的。其次,要認識到即使是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人的能力仍然有限,當面臨患者無法醫治的情況而產生無力感時,應及時調整好情緒,還有更多的患者在等待救援。
四是當發現自身有心理問題苗頭時,如果無法通過自我調節得到緩解,就應該及時向專業人士尋求幫助。此次,國家衛健委已派出300名精神科專家和心理專家,幫助一線工作人員進一步築牢身心堤壩。
專家還為醫務人員開出了十二字「心靈處方」——安全、支持、連接、放鬆、寬容、諮詢。如今,疫情防控到了攻堅階段,希望這份「心靈處方」能撫慰每一位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