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僑報網評:中美關係經歷顛簸後軟著陸的可能性,並非完全沒有

2020-07-24     華輿

原標題:美國僑報網評:中美關係經歷顛簸後軟著陸的可能性,並非完全沒有

來源:美國僑報

撰稿:陳青田

中新社·華輿訊 據美國僑報報道 中國網民24日有了一個新段子:@成都消防員,小心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會發生火災。更有網民發帖稱,已在美駐蓉領事館周圍高樓處占得好位置,隨時準備拍下火警圖片。

會心一笑之餘,外界卻為美中關係的走向又再捏了一把汗——美中新一輪的「外交危機」已然開啟,並為兩國「脫鉤」論、滑向「修昔底德陷阱」增加了新的風險。

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圖片來源: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官網)

24日,中國外交部通知美國駐華使館,中方決定撤銷對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的設立和運行許可,並對該總領事館停止一切業務和活動提出具體要求。

中方稱,此舉是對美方突然要求中方關閉駐休斯敦總領事館之無理行徑的正當和必要反應。

互相關閉領事館,已經被外交界人士稱為「美中建交以來從來發生過的事件」。但特朗普還嫌不夠,他22日表示,「永遠有可能(always possible)」關閉更多中國駐美使領館。由此,有學者斷言,鑒於美國大選的背景,未來三個月將成為中美關係最具挑戰性的時期,有可能出現「高度不可預測性事件」。

甚至有分析家稱,即便特朗普輸掉大選,民主黨拜登上台,美國仍然會繼續將中國視為「新崛起的大國」「挑戰者」等角色,會繼續全方位回應中國帶來的威脅。

這就是嚇人的「高度不可預測性事件」,也就是觀察人士口中的「新冷戰」。儘管蓬佩奧23日下午在尼克森圖書館發表的演講沒有提及相關字眼,但仍被看作是「新冷戰」檄文,因為蓬佩奧宣告尼克森近50年前開啟的對華接觸政策「已經失敗」,並號召世界換一種方式應對中國。

更極端的不可預測性事件也是存在的。90多歲的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傅高義不久前就稱,美中有發生武裝衝突的可能性。他判斷衝突可能發生在南海或台海地區,很可能由一件小事引發,但「摩擦可能很快升級」。

從全面接觸到全面對抗,從「新冷戰」到武裝衝突,美中關係的惡劣何至於此?倘若任何兩國關係沿著這條路徑發展下去,兩國人民甚至全人類都會遭受「災難性的打擊」。

從貿易戰開始,至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兩國間的緊張關係已蔓延至多個領域。但梳理各領域的衝突會發現,基本上都在沿襲「美國試探出招,中國對等反制」的套路:美國認定中國帶來威脅出手「鎮壓」,中國基於「外交尊重對等原則」做出反制。

是時候結束這一「施壓—反制—施壓—再反制」的互懟套路了。對美國而言,「再次偉大」的目標是值得期待的,但需要克服人為刻意製造的「修昔底德陷阱」之心魔,美國實現再次偉大,解決國內難題的同時,不需要放大中國崛起的威脅並沉溺其中,而要努力促成新型大國關係。

對中國而言,美國的「極限施壓」會帶來痛苦的經歷,見招拆招的同時無需回應美國的對抗意圖,因為保持戰略定力更重要。

美中關係正駛入一段兩國人民都不願看到的膠著期,但歷史經驗證明,穿越歷史的陰霾,經歷必要的顛簸後安全軟著陸的可能性,並非完全沒有。這也是世人的期盼。(原標題:僑報網評:美中關係經歷顛簸後軟著陸的可能性,並非完全沒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TwALgnMBfGB4SiUwNA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