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節氣諺語

2019-10-23     揭西即沖擂茶粉

霜降節氣的諺語多與農業生產相關:

夏雨少,秋霜早。夏雨淋透,霜期退後。

秋雨透地,降霜來遲。

霜降見霜,穀米滿倉。

九月霜降無霜打,十月霜降霜打霜。

霜降種麥,不消問得。

霜重見睛天。

嚴霜出毒日,霧露是好天。

霜後還有兩噴花,摘拾乾淨把柴拔。

時間到霜降,種麥就慌張。

霜降播種,立冬見苗。

壩里霜降點。

寒露種菜,霜降種麥。

霜降攏菜(白菜),立冬起菜。

霜降拔蔥,不拔就空。

霜降蘿蔔,立冬白萊,小雪蔬菜都要回來。

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軟棗。

霜降不摘柿,硬柿變軟柿霜降配羊清明羔,天氣暖和有青草。

霜降來臨溫度降,羅非魚種要捕光,溫泉溫室來越冬,明年魚種有保障。

(1)寒露早,立冬遲,霜降收薯正適宜。

寓意:寒露時節收穫番薯太早,立冬卻太遲,霜降時節正是收穫地里番薯的好時候。

(2)輕霜棉無妨,酷霜棉株僵。

寓意:9降之時,差不多就要採摘棉花了,輕薄的霜花對棉花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可是厚大的霜花就會對棉花造成破壞。

(3)霜降播種,立冬見苗。

寓意:霜降時節撒下的種子,立冬之時就能長出苗子。提醒人們不要耽誤農時。

(4)霜降拔蔥,不拔就空。

寓意:到了霜降時節,就要把地里的蔥給收回家去,不然打9天會把地里的蔥給凍壞。

(5)霜降不摘棉,霜打莫怨天。

寓意:霜降之時,較嚴重的降霜會把棉株給凍壞,因此要趕在降霜之前將棉花採收完畢,不然會受較大的損失。

霜重見晴天,霜打紅日曬

這兩條諺語都直白地說明在有霜的時候,一般都是晴好的天氣,而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上面所說的霜多指輻射霜,出現這種霜,一般都是當地已經受到北方來的冷高壓控制,當地處於高壓區內,多下沉氣流,所以夜間天清月朗,碧空無雲,第二天天氣仍然晴好。

雪下高山,霜打窪地

這條諺語反映了兩個氣象小知識:「高山容易下雪」、「窪地容易結霜」。為什麼「高山上容易下雪」呢?我們知道空氣溫度一般是高度越高,氣溫越低;相反高度越低,氣溫越高。由於這個原因,當山下地面氣溫還在0°C以上時,高山上的溫度已經在0°C或0°C以下了。雲底離地面的高度從幾百米到幾千米不等,所以雲底的溫度也比地面低了許多;雲內的溫度更低,雲內的水汽大量凝結成雪花開始下降。如果此時近地面空氣溫度較高,那麼雪花在降落過程中會逐漸融化,到地面時已成為雨點而不是雪了。如果雪花降落在高山之前尚未能融化,那麼高山上肯定是在下雪。也就是說,如果山下已經下雪,那高山上肯定下雪,即便山下地面上沒有下雪,高山上也有可能會下雪。在夏天,如果山很高也有可能下雪。這就是雪下高山的道理。

為什麼「窪地里容易結霜」呢?我們知道霜不是從天上降下來的,而是近地層空氣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近地面的物體上凝華而成的,因此霜的形成條件與空氣溫度的垂直分布關係不大。我們也知道空氣溫度越低,空氣密度越大,比重也越大。而空氣是一個流體,這樣最冷、最重的空氣就會往最低處流動,一旦到達最低處,它就賴在那裡不動了,也就在窪地停留積聚逐漸凝華成霜,因此窪地也就較一般的地方容易形成霜,這就是「霜打窪地」的意思。

一朝有霜晴不久,三朝有霜天晴久

這條諺語反映了這樣一個氣象小知識:一天早晨有霜,天氣晴的時間不長,3個早晨有霜,晴天時間維持得會比較長。霜降前後是賞紅葉的最佳時機。為什麼會這樣呢?

前面已經說過,霜是冷高壓控制下,春秋季常見的天氣現象。形成霜的過程,不論哪一種霜都是空氣冷卻、水汽碰到冷的物體表面凝華而成的。因此霜的強弱是與冷空氣勢力的強弱密切相關的。「一朝有霜晴不久」,說明了冷空氣勢力不是很強,溫度不是很低,且容易移走,因此只能形成一日的霜。冷空氣(弱高壓)移走之後,本地轉受低氣壓控制,天氣就會轉壞。相反如果連續幾個晚上都有霜出現,說明冷高壓勢力較強,範圍大,移動慢、比較穩定,一般能維持幾天甚至一周的時間,「三朝有霜天晴久」就是這個意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SuFS-W0BMH2_cNUg2s2g.html